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朱元璋北伐的具体细节: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

朱元璋北伐的具体细节: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北伐,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东晋祖逖北伐,受后方掣肘,忧愤而死;北伐,向来艰难纵观中国古代史,南方政权的北伐之路,总是充满辛酸。三国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终成空;

经历过“失败”的人都懂:失败并不总是成功之母。甚至,我们总是擅长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

有的人很会自我打气:跌倒了不怕,爬起来又是一条好汉!但是奇美创始人许文龙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捡点什么呢?可以是自己遗漏的,可以是别人丢掉的,但总之,重新站起来前,你得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抗跌”。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肃清蒙元残余势力,总共发动了八次北伐,战绩是七胜一负。而复盘整个过程,你会发现:对朱元璋助力最大的,恰恰是那一次失败!确切说,是那次失败后的八年蛰伏。

北伐,向来艰难

纵观中国古代史,南方政权的北伐之路,总是充满辛酸。

朱元璋北伐的具体细节: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1)

三国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终成空;

东晋祖逖北伐,受后方掣肘,忧愤而死;

南朝宋文帝北伐,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南宋岳飞北伐,被十二道金牌中止,冤死风波亭;

陆游临死还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伐,是很多南方政权的执念,但往往最终也变成了遗憾。

那么这个“魔咒”到了朱元璋这里会被破解吗?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其实在登基之前,朱元璋就对北伐大业有了清晰的谋划。

大将常遇春曾提议:“南方已定,兵力有余,直捣元都,都城既克,余皆建瓴而下。”但朱元璋反对,“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悬师深入,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非我利也。”他的北伐战略是避开以南伐北的弱点,逐步紧逼,剪除羽翼。“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然后“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此时围攻大都,元朝便无军来援了。

果然,这年夏天,明军顺利攻占大都,元顺帝仓惶北逃。

到这里,元朝已经算灭亡了。但是,蒙元残余势力仍在,所谓“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元顺帝退至应昌,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朱元璋北伐的具体细节: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2)

此时,盘踞在草原的北元,犹如一把悬在大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随时可能凭借骑兵优势卷土重来。

所以,接下来,“北伐”将成为大明王朝最重要的军事使命。

八次北伐,七胜一负

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朱元璋在位期间一共完成了八次北伐,简单为大家汇报一下战果——

第一次,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消灭了北元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大胜。

第二次,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出三路大军,志在一举消灭北元势力,结果计划被元将王保保打乱,岭北之战损失惨重。

第三次,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军进攻陕甘蒙元势力,大胜。

第四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分两路进攻内蒙北元势力,大胜。

第五次,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进攻盘踞在东北的北元太尉哈纳出,大胜。

第六次,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军在捕鱼儿海围歼北元朝廷,大胜。从此北元又回到四分五裂,各自为战的状态。

第七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太尉乃儿不花向朱棣投降,数万部众归顺。

第八次,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燕王朱棣战北元将领哈剌兀,大胜。

八次北伐,七胜一负,可谓战绩辉煌!

朱元璋北伐的具体细节: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3)

但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说说洪武五年这场败仗。当时朱元璋的作战策略是派出十五万人马,分三路北伐,以中路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奇正并用,三路合击,目标是一举击溃北元政权。结果,徐达率领的中路军,受王保保引诱,轻敌冒进,孤军深入,被王保保击败,导致整体作战计划破产。

按说这次失败,主要是战术层面出了问题,三路大军也不算全线溃败,至少还有冯胜的西路军接连胜利。但是朱元璋却因此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都回来吧,先不打了!

朱元璋北伐的具体细节: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4)

从上述北伐时间线可以看出:第三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中间,隔了足足八年!是什么让朱元璋偃旗息鼓了八年?这八年里,明军又在做什么?

停战八年,主动认怂?

洪武五年这场失败,让朱元璋彻底意识到,在草原沙漠地区作战,明军就算派出最强阵容,也并没有多少优势。

分析这次战败时,朱元璋坦言:“我朝自辽东至于甘肃,东西六千余里,可战之马仅得十万,京师、河南、山东三处马虽有之,若欲赴战,猝难收集。苟事势警急,北平口外,马悉数不过二万。若逢十万之骑,虽古名将,亦难于野战。”“噫,吾用兵一世,指挥诸将,未尝败北,致伤军士,正欲养锐以观胡变,夫何诸将日请深入沙漠,不免疲兵于和林,此盖轻信无谋,以致伤生数万。”

朱元璋北伐的具体细节: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5)

所以此战之后,朱元璋表现出了一种“认怂”的模样。他放低姿态,跟元幼主取得沟通,希望能保持和平。并且从此将军事重心转移到了防御和招抚上。对外,他利用蒙古各部离心离德、号令不一的形势,对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将校士卒乃至普通百姓展开大规模的招降。对内,则以战略防御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举措。

首先,设险固守。第二次北伐一结束,朱元璋就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副之,备边山西、北平,在边防地带建立了大量卫所等军事据点(一个“卫”下辖左、右、中、前、后5个“所”,每个“所”辖军人1120名),使得北部边防形成了“数千里声势联络”的犄角相依的之势,卫所和堡寨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其次,实施“移民屯田”。朱元璋经历过长时间的战争才建立起大明王朝,他深知一套完整的后勤保障系统对于边防建设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想要戍好边,吃饱饭才是首要。于是他采取了移民屯田的方式。当时,一个标准的卫,辖军人5600名,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守军,负责守备城池、听候朝廷调遣,三分之二为屯军,负责耕种,提供军粮军需。用他的话说就是:“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兵得所养,而民力不劳”。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总说他不花一分钱就养了百万兵。

再者,实行诸王守边。朱元璋在总结宋元两朝灭亡教训时,认为他们灭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边防地区缺少宗室的拱卫,在敌军来犯之时,孤立无援,所以最终走向灭亡。在朱元璋看来,“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所以他沿着长城内外,选择其中险要之地封给了自己的几个儿子,授予他们亲王的头衔和相应的藩地。洪武十一年,定鼎京师之后,二子秦王建藩国西安,三子晋王建藩国太原;洪武十三年,四子燕王建藩国北平;洪武十四年,五子周王建藩国开封,六子楚王出藩武昌,以后其他幼王逐一成年,先后就国,星罗棋布,分驻全国各军事要地,形成了可靠坚实的国防网络。

随着实力的逐渐恢复,朱元璋也开始对北元发起小规模的进攻。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内外条件充分有利的形势下,明军于捕鱼儿海一役一击而成。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逃奔和林途中为部下袭杀,北元军事损失殆尽。至洪武末年,草原上的蒙古族走向分裂,从此再也无法对明朝构成倾覆性的威胁了。

朱元璋北伐的具体细节:朱元璋发动八次北伐(6)

通过朱元璋这八次北伐经历可以看出,在奔向终极目标的路上,胜利与失败都是暂时的。没有人不渴望胜利,但最后能带给我们最多成长的往往还是“失败”。

还是那句话:“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当你再站起来时,必定更加强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