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大宅村民宿改造:林鸿东翔安古宅行
厦门翔安大宅村民宿改造:林鸿东翔安古宅行除了半岛,翔安区还有一部分嵌在南安与同安区之间,其东北被戴云山脉阻断,其西北则与同安区阡陌相通。从地理人文上看,翔安区显然与同安区一样,既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又有不可忽视的山地气质。可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山林;一半是渔业,一半是农耕。这是块矛盾却又和谐的土地,你可以看到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讨海的舢板如蜂攒蚁聚,也可以看到田洋纵横的田垄间,拉着人货的牛车在缓缓前行。讨海的人与种地的人比邻而居、互通有无,却径渭分明。厦门面积共1700平方公里,2003年从老同安分出来的翔安区一个区的面积竟就有411.50平方公里,占接近四分之一。现在的翔安地界,绝大部分处于同安平原伸出海面的半岛部分。未来,拥有大量储备用地的翔安无疑会成为跨岛发展战略实现后的厦门核心城区。农耕时代,平原就是粮仓。粮仓之地,就是王兴之地。中国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王兴之地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由于三面环山,这里注定是一个天亮得晚,天黑得快的地方,一个让人慵懒、闲适发呆的地方,一个可以坐看飞鸟归巢,云生云灭的地方。
厦门翔安新圩古宅:
农耕时代,平原就是粮仓。粮仓之地,就是王兴之地。中国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王兴之地。其中,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共有35万平方公里。福建也有所谓的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四个平原都小,最大的漳州平原,也只有566平方公里。而曾为闽越国都的福州平原仅489平方公里。这就注定了福建在农耕文明中的格局。这就是历史上,福建虽有重峦叠嶂保护,闽人也堪称凶悍善战,却国运不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物极必反,因祸得福,这种山川隔绝、原隰稀缺的环境,反而催生了福建人要么远遁大海、春暖花开,要么避之深山,欢喜就好的自在格局。
这里要提到一处一直被忽略的同安平原(由现同安区与翔安区的平原共同组成,姑且这样称呼)。
不知道福建四大平原的说法是如何出炉的,其面积是如何厘定的。但我知道,这种说法肯定产生于卫星地图出现之前,事实上,厦门岛以北被戴云山脉围拱的老同安平原,其面积绝不亚于所谓福建四大平原。正是有这样深厚的腹地,古同安才涵育出了闽南文化中极富特色的一支——“银同”文化。
厦门面积共1700平方公里,2003年从老同安分出来的翔安区一个区的面积竟就有411.50平方公里,占接近四分之一。现在的翔安地界,绝大部分处于同安平原伸出海面的半岛部分。未来,拥有大量储备用地的翔安无疑会成为跨岛发展战略实现后的厦门核心城区。
除了半岛,翔安区还有一部分嵌在南安与同安区之间,其东北被戴云山脉阻断,其西北则与同安区阡陌相通。从地理人文上看,翔安区显然与同安区一样,既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又有不可忽视的山地气质。可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山林;一半是渔业,一半是农耕。这是块矛盾却又和谐的土地,你可以看到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讨海的舢板如蜂攒蚁聚,也可以看到田洋纵横的田垄间,拉着人货的牛车在缓缓前行。讨海的人与种地的人比邻而居、互通有无,却径渭分明。
从整体上看,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翔安南部半岛一直都是比较富庶,北部山区则相对清贫。其不同处从民居上亦可以看出来,譬如,南部半岛较多红砖厝,北部山区则多为与红砖厝范式相若的石头厝,越往北石材比例越高。在一些靠山的地带,甚至连范式都不要了,可以说是纯粹的石头厝。其起厝的石头,直接取材于溪石,不仅没有加工,堆砌艺术也显得特别冒险,正如成语所谓的“危如累卵”。经过时,总是令人生怕,会不会随时倒塌下来,但它偏偏却又极耐风雨。多少年过去了,青苔都上墙了,屋还危屹不倒,比那八九十年代盖的砖房还磁实。即使屋顶塌了,墙也往往坚如磬石。当我路过看到此类孤兀伫立的石墙时,总是陡生敬意。
粗犷实用的石头厝,显然在戴云山山脉东南侧地带分布甚广,其中以平潭岛和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的石头厝最有为名。这种用石特色,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成本,也有善于治石的习惯或传统。从这个角度思考,我惊讶地发现了一条从平潭、莆田,经泉州泉港、惠安、南安至厦门翔安、同安、漳州长泰的石头厝民居飘带,而与这条石头厝民居飘带相伴相生的是沿海平原上的红砖厝民居。
古宅村便是这条石头厝民居飘带上的一个傍山村庄。
位于翔安北部山区,离海很远,村民以农耕为主,主要种蒜。有人称这里是辜鸿铭的祖居地,古宅就是辜宅。
由于三面环山,这里注定是一个天亮得晚、天黑得快的地方,一个让人慵懒、闲适发呆的地方,一个可以坐看飞鸟归巢、云生云灭的地方。
这地方仿佛与厦门的狂飙突进毫无关系。
七百多年前,也就是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古宅村民曾与僧人一道铺设了一道又长又弯的上山石径,这就是名气极大的“古宅十八弯”。一天,我决定将这十八弯爬完,就一个劲地往上攀爬。一路上,苔痕斑斑的石径越走越窄,越走越险,树林却始终遮天蔽日。当我走过最后一道弯时,便已经完全迷失在灌木丛里,只是凭着一条久无人迹的小径继续前行。
最终,走出了丛林。
只见眼前光明灿烂,原来已经是山顶了。原来这里的山顶居然如此开阔:大片大片的茶园,被种植在漫山遍野的茂密松林之间。
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洞天,古宅人把这里称为“云中雁”。
距云中雁不远处,则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寺 ——“甘露禅寺”。这个禅寺颇有典故,一度破败过。
明末清初时,因率徒处理同安屠城后的万民尸体而被清兵追杀的同安梵天寺主持无疑和尚隐于此,并筹资重修之。
据称古寺僧人最多时,曾逾百僧。
我忽然明白过来,那些与村民一道修路的僧人很可能就是“甘露禅寺”寺僧。
而僧人修这路的用意,除了实用,其实也是在修一段禅。
如今,从繁华喧嚣、高楼林立的厦门本岛通过开阔广袤、气象万千的翔安南部,深入到三面环山、石厝朴然的新圩古宅,再从险扼的十八弯古道行至山头的云中雁,最后止于幽寂的古寺——甘露禅寺。
这是一次出世间的旅行。
归来时,唯有松影。
够古朴的
不管是燕尾还是窗棂,还是看得到红砖厝的些许痕迹
老人步履从容,边上这宅子是不规则的。
这种小巷,古意盎然。
屋顶塌了,墙在。
青苔渐上墙。
这种混搭体现了石头厝和红砖厝之间,是有关联的。
石头小楼。
连屋角都用弧线省去。
自然粗犷的石墙。
猪栏也是石砌的。
又见弧形墙
石头小楼不少
家味很深
石厝贴对联,很搭。
这间石厝的内部情景,民国时期的石厝。
厝里的孩子
华侨黄玉带捐建的小学
很雅致的小筑
这楼头经典。
小学的图书馆
村里的蒜头
菜农夫妻
这狗有点思想,它不叫,也不闹,就这样看着我。
也有土屋,这是证据。奇怪,土墙很有画面感,特别是有这种黄花相衬。
受不了,这村里的动物,都这样深刻?你敢说这是一只没有思想的猫吗?
村里的宗祠
这“娃娃”是村民用来求子的,剧团提供的。
原来是芗剧。
两位看戏的轮椅老人
看戏的人
村里一位热情的老人,给我指十八弯的路。之前到他家喝了一杯茶。
上山前的小庙。据说古早时,十八弯经常有老虎,过路的书生不拜拜,不敢上山。
走向十八弯的小路
估计《水浒》里的野猪林就这样
有感觉,确实很古的道
一路过去,遇到几对谈恋爱的村民情侣,青年人,他们可能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山里还有人来
这是什么树,长了这么多的刺,有点想拔一棵出来,路上壮胆
到这里已经人迹罕至,一个人走,有点寒意
果然是弯呀,一路上很多这种弯,这就是十八弯的弯。
那棵有点小名气的迎客松,都成这样了。
弯越来越弯,这也太像问号了吧
都弯成这样了,这得叫折了
这也是弯哦,差点跌下去,成自由落体。对了,边上的黑洞下面就是悬崖。
往下眺望一下古宅,可惜,新旧建筑没有分开。
过了十八弯
迷失在丛林
原来另有世界
松林小道
初稿写于2018年2月
作者简介:林鸿东,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鹭客社创办人,在厦门翔安工作。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