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陵十二钗插曲,金陵十二钗畅想曲

金陵十二钗插曲,金陵十二钗畅想曲《红楼梦》第一回就清清楚楚地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的书名,初名《石头记》,又改为《情僧录》,再题为《风月宝鉴》,而曹雪芹则题为《金陵十二钗》。以后有人又恢复原名《石头记》,又有人题为《红楼梦》,而通行至今。

金陵十二钗畅想曲

------诗歌中的《红楼梦》

天津大学 刘锋

《红楼梦》的书名,初名《石头记》,又改为《情僧录》,再题为《风月宝鉴》,而曹雪芹则题为《金陵十二钗》。以后有人又恢复原名《石头记》,又有人题为《红楼梦》,而通行至今。

《红楼梦》第一回就清清楚楚地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为什么曹雪芹题为《金陵十二钗》?作者在第一回就开宗明义作了说明: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又说:“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金陵十二钗》是有正册、副册、又副册之分的。据第五回,宝玉进入“薄命司”门以后: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上封条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因问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 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金陵十二钗”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联系。那么,曹雪芹在写“金陵十二钗”时,是不是读过这些诗词?是不是受这些诗词的启发而创造出那一些鲜活的女孩。

1 金陵十二钗正册

黛玉

黛是颜料,呈青黑色。 唐代诗人崔仲容认为黛眉轻蹙最好看。他在诗中说:“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诗人朱涣认为黛眉宜长,其诗云“妾初未笄学新妆,肌理玉雪眉黛长。”

宋代词人晏几道喜欢黛眉轻颦,懒恹恹的样子,其《西江月》云“愁黛颦成月浅,啼妆印得花残。”。宋代词人冯伟寿在《眼儿媚》也说“自颦双黛听啼鸦。”贾宝玉称林黛玉为“颦儿”是源于这些诗词吗?

黛玉这个名字,也是源于诗词吗?黛、玉两字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杨巨源的诗句中。杨巨源(约755--?)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其《杨花落》一诗云“历历瑶琴舞金陈,霏红拂黛怜玉人。” 既可联想到黛玉葬花,又嵌入黛玉两字。《全唐诗》编于扬州,林黛玉长于扬州,曹雪芹是否也与扬州有关呢?

宋代词人袁綯有袁绹《传言玉女》一词。这个词牌名很少见。词云:“眉黛轻分,惯学玉真梳掠。艳容可画,那精神怎貌。鲛绡映玉,钿带双穿缨络。...... ”词中既含“黛”、“玉”两字;又有“玉”、“带”两字。

宋代大诗人如陆游、杨万里也都有含“黛、玉”两字的诗,而且“玉镜扫黛”,“弄翰闲题”都符合黛玉生活习惯。杨万里《题王亚夫检正岘湖堂》诗云“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镜晨当扫黛初。”

陆游的《十月二十八日夜鸡初鸣时梦与数女仙遇其一作》 云“玉姝眉黛翠连娟,弄翰闲题小碧牋。”这个诗题又还与与贾宝玉梦遇警幻仙姑相合。

钟情“黛”、“玉”,不仅有唐诗宋词,而且有元曲。元代著名曲家张可久【双调】折桂令.崔闲斋元帅席上》云:“春日迟迟,香风淡淡,相府潭潭。环粉黛犀梳玉辔,引儿孙竹马青衫”。

不过,我更相信,“黛玉”是出自张可久的另一支曲【越调】寨儿令_九日登高过》。全曲云:“玳瑁筵,鹧鸪天,一篇六幺十四弦。石漱冰泉,且满琼田,歌舞斗婵娟。并头湖上白莲,双飞花下红鹓。画图金地山,粉黛玉天仙。船,移向柳阴边。”

最不可思议的是“黛”、“玉”两字居然也见于乾隆皇帝的诗《过广宁望医巫闾山恭依皇祖圣祖仁皇帝元韵》。其中云:“海旭凝螺黛,罡风削玉蓉”。看来,《红楼梦》出于乾隆年间也是有因缘的。

宝钗

钗是一种首饰,本义是叉,由两股交叉组合而成,其结尾处又往往用流苏吊坠来衬托。依材质分为金钗、玉钗、宝钗。而七宝钗最为名贵。

七宝钗一词初见于《西京杂记》。据载: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献贺礼三十五件。其中有”金错绣裆、七宝綦履、五色文玉环、同心七宝钗、黄金步摇、合欢圆珰”等。当得上富贵奢侈。

金代诗人元好问有【中吕】喜春来》一曲,写《春宴》,其中云“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清代词人庄棫的《思佳客 · 春雨》词。全词云:“一曲歌成酒一杯。困人天气好亭台。沉沉春昼斜飞雨,寂寂闲门乱点苔。 花几簇,锦千堆。落红成阵映香腮。不如却下帘儿坐,自看同心七宝钗。”------这大约和我喜欢《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有关。也是爱屋及乌吧。

将宝钗和仙女联系在一起的是隋代诗人江总,其《杂曲》云“...非是神女期河汉。别有仙姬入吹台。...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以后有北宋词人张先《定西番》,用宝钗形容江南女儿,其中云“一曲艳歌留别,翠蝉摇宝钗。此後吴姬难见、且徘徊”。

环肥燕瘦,《红楼梦》则说(宝)钗丰黛(玉)瘦。这或许来自南宋张镃的诗《戏题重台梅》,诗云“只将单萼缀层花,弱骨丰肌自一家。 载朵折来谁可称,宝钗双燕绿云斜。”只是弱骨是不是可以用昵?

薛宝钗之所以进入贾府,是因为入京备选“才人”的缘故。《红楼梦》一书云:“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那么,曹雪芹这样写是不是受陈允平《明皇按乐图》一诗的启发呢?诗云:“日日霓裳宴彩楼,三千歌粉侍宸旒。 月明宫殿双龙伏,云拥箫韶九凤游。 翠袖半笼金约臂,宝钗斜坠玉搔头。 不知舞到弓弯处,一拍春风一拍愁。”从论诗的角度,收句“一拍春风一拍愁”有无限的意蕴在。

将“宝钗”和“红楼梦”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南宋诗人韩㴲(sī)的《艳歌行》。其中云“锦帐春馀情未极,宝钗分处梦无涯。红楼何在香尘合,恨不都将命乞花。” 《艳歌行》为汉代乐府古辞。

在《红楼梦》中,对贾宝玉而言,如果说写黛玉是写死别,那么写宝钗则是写生离。辛弃疾《祝英台近 · 晚春》一词,开头就是宝钗分。这或者也是诗谶吧。其上阙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不仅宝钗分,金钗也分。明代诗人詹同《古钗叹》亦云:“黄金作钗分两股,青髻如云凤双舞。照见胭脂井水香,后主宫中数千女。一朝野花成绮罗,但见兔迹狐踪多。有人拾得古钗卖,肠断当年《玉树》歌。”则更为凄惨。 忽然想到,中国人起名字真有大学问,弄不好就一语成谶了。

玉钗盟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头一页是钗黛同页,初读时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两个主角为什么要合写呢?《红楼梦》庚辰本第四十二回,有一段批语指明:“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为什么这么写?作者的灵感又来源于何处呢?或许是来源于纳兰词《踏莎美人·清明》。词云:“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

《踏莎美人》是顾贞观自创的词牌,或者说是顾贞观的自度曲。自创的方法很有意味,取《踏莎行》之头,再取《虞美人》之尾,两者合成为新词牌《踏莎美人》。曹雪芹是因此激发的灵感吗?

黛玉宝钗合成玉钗。玉钗一词或出于唐代诗人张祜《赠内人》,诗云:“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宋代诗人赵若槸《春词》亦有:“玉钗香梦水东流,帘怯春寒寄暮钩。燕子不来花满地,一痕新月又西楼。”

纳兰性德《浣溪沙》云“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边。相看好处却无言。”

《红楼梦》还总是绕不开纳兰。

金陵十二钗插曲,金陵十二钗畅想曲(1)

作者 刘锋

刘锋 号听雨轩主、养心堂主,江苏省扬州市人。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天津市楹联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