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送无可上人》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古人写一首诗要用多长时间?答案自然是有快有慢,就和我们今天写文章一样。譬如,《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了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杜甫《饮中八仙歌》一诗中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之说;王勃的《滕王阁序》据说是即席而作。很显然,这些人都是写诗写得快的。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1)

那么写得慢的要多久呢?唐代有一位诗人,名贾岛,字阆(láng)仙,人称“诗奴”。他写诗就特别慢,甚至是“两句三年得”。也就是说,他写2句诗,竟用了3年时间。倘若不清楚其中缘由,按这个时间来看,贾岛可谓是古代最“笨”的诗人了。然而贾岛只是追求完美罢了,反复推敲才是他写诗的真实写照。这也是贾岛成为“苦吟诗人”的原因。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2)

所以贾岛才会在《题诗后》中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即这两句诗我琢磨了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就忍不住的泪流。如果没有知音能够欣赏这两句诗,那么我只好回到山中隐居了。那么贾岛用3年时间究竟写出了哪2句诗呢?据记载,《题诗后》是贾岛自注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之后的。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3)

这两句出自于贾岛的五言律诗《送无可上人》。无可,是当时的一位僧人,也是贾岛的堂弟。贾岛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与无可同住长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但无可准备南游庐山,于是贾岛便作此诗赠别。而作为一首送别诗,《送无可上人》主要是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秋雨初晴之际,送别堂弟无可时的情景。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4)

《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四句“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即秋雨初晴,圭峰上天空晴朗格外新鲜,我在草堂寺送行无可上人。他手持着拂尘,在蟋蟀的鸣叫中与我别离。“麈”(zhǔ),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蛩”(qióng),即蟋蟀。从这四句的意思来看,它主要写明了送别的地点、对象及景色,以及送别时的具体情景。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5)

然后,我们便来着重看这首诗的名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它的意思是说,诗人的堂弟独自行走于潭边,清澈的潭水中倒映着他孤独的身影,路途遥远,致使他不断地靠在树边休息。很显然,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堂弟独自前往庐山途中的情景。那么这两句诗有着怎样的深意呢?一方面,它主要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表达出了一种孤寂感,以及孤寂之中又蕴含着的风餐露宿的悲苦。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6)

因为是从贾岛的口中说出,所以它还包含了诗人对堂弟独自前行的关心及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另一方面,我国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曹洞宗开山之祖洞山良价禅师曾有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因此这里诗人的堂弟无可上人独行潭边,便有了一种对佛禅的领悟在其中。所以在诗的最后,贾岛又说“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即最终他会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烟霞”,指云雾之气,也指山水胜景,这里特指诗人堂弟南游的目的地江西庐山西林寺。至于“天台”,即天台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诗到这里便结束了,我们回顾整首诗,便可以得知诗人表达了他对堂弟的留恋之情,以及借堂弟的南游表露了自己对尘世的厌恶和对佛门清静的向往。事实上,贾岛也曾出家为僧,号无本,后来因受教于韩愈,而还俗参加科举。

唐朝最笨的诗人贾岛写的:唐代笨诗人贾岛(7)

综观贾岛的这首《送无可上人》,无疑全诗层次分明,语言清新质朴,情真意切。至于“笨”诗人贾岛,用3年时间写出的2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四溟诗话》曾评价它说:“其词意闲雅,必偶然得之,而难以句匹”。你觉得这2句诗写得如何?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