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忆长恨歌:梦中人王安忆作品长恨歌有感
论王安忆长恨歌:梦中人王安忆作品长恨歌有感影视作品中的《长恨歌》片场之于王琦瑶是诱人做梦的地方。她第一次去片场就被一个场景深深吸引。她注意到,“这就像是旧景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旧景。”旧景重现却是未来的倒影。美人的好运或厄运都始于“长得忒好看”。这是王琦瑶外婆的感叹,“不仅是自己骗自己,还是齐打伙地骗你,让你以为花好月好,长聚不散。帮着你一起做梦,人事皆非了,还不醒。”王琦瑶便是这样梦不醒的。她被那颗自己无法驾驭的心引领着起起伏伏。当然,若没有恨,而是热爱这样的命运,愿赌服输,便也无从说“犯同样的错”。可对于沉浮于“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来说,若有恨,她只能恨自己。不可恨遭遇的“乱世”,因为她若坚持那样的选择,即使在太平盛世,也是同样的命运。她也不能恨“坎坷”的人生,因为命运虽有作弄,却也给了她像程先生那样踏实、专情的男人。只是她并不珍惜这些,而总是去选择“梦幻”。她一生追求的那几个男人,总是身不由己、情非得已、若即若离,与她捉
错位的人生布满了凌乱之音。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自我的沉溺?有言道,治服己心者,强如取城。无法治服的那颗心,若选择顺应,便也要顺应它引领你抵达的命运。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女主人公王琦瑶,出身平凡,心性敏感,是有着“温和的美丽”的上海弄堂里的女儿。她并不夺目,却温婉可人;争强好胜,却也不处心积虑。她自恋、浪漫,对人生怀着诗情画意的憧憬,不屑于“脚踏实地”的俗常生活。她的人生追寻的是一个绮丽的梦。
电影《长恨歌》
然而,这个不甘于平凡的女人却从未意识到自己是梦中人。这点和包法利夫人爱玛是相像的。她们都浪漫多情,追求情调生活,向往脱俗的爱情。但是,她们的寻梦方式和底线又是不同的。王琦瑶虽不甘于平凡,却不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她心里总有一条顺其自然的信念,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她知凡事不可强求,自有定数的天理,她也知做人要努力的道理。”王琦瑶的一生是一环套一环的连环画的剧情,她的姿态总是小精明之下的自我献身。要说总在犯同样的错,是她总奋不顾身地投入无望的情感,七分的努力得不到回报就退到三分的自我隐忍之中,始终未能得到所爱之人的承诺与担负。除了戏装的白纱,一辈子没能真正披上嫁衣。可谓错爱了一生。
美人的好运或厄运都始于“长得忒好看”。这是王琦瑶外婆的感叹,“不仅是自己骗自己,还是齐打伙地骗你,让你以为花好月好,长聚不散。帮着你一起做梦,人事皆非了,还不醒。”王琦瑶便是这样梦不醒的。她被那颗自己无法驾驭的心引领着起起伏伏。当然,若没有恨,而是热爱这样的命运,愿赌服输,便也无从说“犯同样的错”。可对于沉浮于“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来说,若有恨,她只能恨自己。不可恨遭遇的“乱世”,因为她若坚持那样的选择,即使在太平盛世,也是同样的命运。她也不能恨“坎坷”的人生,因为命运虽有作弄,却也给了她像程先生那样踏实、专情的男人。
只是她并不珍惜这些,而总是去选择“梦幻”。她一生追求的那几个男人,总是身不由己、情非得已、若即若离,与她捉着迷藏。但王琦瑶迷恋这样的感觉。反而对于程先生的爱,觉得一见到底、索然无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没有选择程先生,却也有一份不爱便不选择的利落。这是王琦瑶的率真。与程先生分别之后的十二年也是各自独立的自由身,并没有蓄意牵累这个男人。
王琦瑶与程先生虽没有对望,却都有一颗痴心。他们俩在“痴心”里是同为天涯沦落人的。虽从一开始就错了位,却各自执着。只是,沉于心底的伤无人倾诉,日积月累堆成了缺、酿成了恨,悠长的,仍无以倾诉。所以这梦是一直浸在心里未做醒的。作者王安忆开篇便说,“四十年的故事都是从去片场这一天开始的。”
片场之于王琦瑶是诱人做梦的地方。她第一次去片场就被一个场景深深吸引。她注意到,“这就像是旧景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旧景。”旧景重现却是未来的倒影。
影视作品中的《长恨歌》
王琦瑶与片场的缘是误打误撞结下的。导演很想开启王琦瑶的美,却不想镜头之下的王琦瑶缺乏文艺之美。“她的美不是戏剧性的,而是生活化的,……”这次试镜的失败深深地戳伤了王琦瑶,使她一下子有了沧桑感。她不甘心于家常之美,她要争夺戏剧性,要导演一出戏,让自己轰轰烈烈地做成女主角。这个错位之音便由此奏响了序曲。
片场是一面镜湖。一颗石子投进去溅起了浪花。王琦瑶在浪花里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命运的试探中,王琦瑶既迷惘应对着程先生,又翘首期盼着李主任。程先生虽有情有调,却不够味。太稳妥的感情当然不是一颗盛满欲望的少女心想要的。而高深莫测的军政要人李主任,却迎合了王琦瑶所有的好奇心。与李主任头一回见面竟觉得“他对自己却像有千年万载的把握似的”。才相识不久,她便一颗心掉了进去。可见这颗心是早有准备的。
可惜,王琦瑶虽精明,却只是周旋于小儿女的世界里。对于外面的世界,人生的风雨,她却是个两手空空的人。她不知道李主任只是个末世中的风云人物,一切终将昙花一现。李主任最终死于非命。王琦瑶的梦刚刚起航就坠落了。李主任留下的用“西班牙雕花的桃花心木盒”装着的金条,从此成了她的家底。这“家底”王琦瑶也舍不得动,靠给别人打针、做些临活儿勉强度日。生活虽艰辛,她也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了小精致小情调。用一份用心,活出了坚韧。这是王琦瑶在风雨飘摇中的警醒。
与李主任的情缘之后的八九年间,虽也面对过乡下文艺青年的痴心,但她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王琦瑶相信即使做了浮云,绚丽只是转眼的一瞬,但也曾腾空而起有过一时的俯瞰。这便是她拥有过的深情与骄傲。
之前的梦醒得太快留下了余音,一直期待着续曲。也许连王琦瑶自己都未曾意识到,只要嗅到相投的梦的气息,即使带着血腥味儿,她也会奋不顾身地扑过去。康家花园的公子康明逊,便是王琦瑶梦的续曲。但是,公子哥一开始就摆得清楚,“我没有办法。我什么事情也没有办法”。这便是说,他什么责任都负不起。即使他把底儿交得这么清楚,王琦瑶还是决意往里跳。她要给梦续曲的心太强了,像一座蓄势待发的活火山。
程先生十二年后与王琦瑶的再度相遇盛满了感叹。“那时她并不知道这个‘底’的宝贵和难得,是因为她净是向前看的境遇,离后退还早着呢!”记得她初次到程先生在外滩的顶楼公寓拍照时,是带着试镜失败后的纠结心态去的。既心灰意冷,又顾影自怜,又不甘服输。拍完照片,她拿好东西离开化妆间时,又望了会儿窗外的风景。“心想,这扇面朝外滩的窗倒是有意思的。这扇窗正好在楼的角上,也就是在沿江马路和狭窄的直马路的直角上,又是高处,可眼观六路的。”这视角仿佛就是程先生在她心里的位置。是好位置的路口,是看好风景的窗口,但她只迷恋窗外的风景。
电影《长恨歌》
程先生为她拍的照片中有一张被选做了《上海生活》的封二。照片中的王琦瑶有种温和、厚道、善解人意的亲切之美。那是程先生眼中的王琦瑶。可这却不是她喜欢的。仿佛不是自己,心中真实的自我被冒犯了。这又是一个错位。像在面对两个人生。派给她的那个她不要,非要按自己的心争出一个样儿来活。然而,这个不对味的程先生却不顾一切地将爱献给了她。
十二年前,王琦瑶突然从程先生的世界里消失了。痴心的程先生还曾去她的故里寻过,而她那时正沉醉在李主任的温柔富贵乡里,心中没有一点程先生的影子。十二年之后,这个无辜的程先生却又不顾一切地照顾起了怀孕的王琦瑶。
真爱让石头发出钻石的光芒。程先生的这份爱,让王琦瑶碎碎烂烂的人生有了一层底子。可惜,她一生都贪恋一场戏。程先生只能以“默默守护”的方式维持与她的关系。这个貌似温吞的男人,性格中却深藏着大丈夫的勇敢与担当。他爱王琦瑶,直到无欲无求的境界。他爱摄影,不惜舍弃生计和体面,付出了一切。这样的男人,带着悲剧色彩,也充满了深沉的力量。程先生的死似乎预示着王琦瑶的时代逝去了。然而,她会甘心吗?
在人生的晚景中,面对欲望的再度试探,王琦瑶若能放下那个虚无的梦,也算踏踏实实地度过了此生。看到她将女儿艰辛地抚养长大,观者的心也是一点、一点被捂热了的。她之前爱慕虚荣、飞蛾扑火的情事似乎也都可以归结成年少轻狂。可惜,治服己心者,强如取城。她最终还是输给了自己的心。被她一直珍藏的金条不仅没能挽留爱情,最终,还令她陷入了失控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