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圣经中的救赎之道:圣经启示了救赎

圣经中的救赎之道:圣经启示了救赎用来警醒肖申克监狱的犯人,事实上最应该警醒的却是典狱长自己。“上帝的审判远比预料的要快”:然而正是这个口里信奉上帝的人,背地里却干着极为黑暗的勾当。他利用职务之便,到处敛财,并利用主人公安迪的专业知识为其洗黑钱。在安迪入狱的第19年,他明知安迪是无罪的,却为了让安迪继续帮助他管理黑账,而残暴的将唯一证明安迪无罪的证人杀害。典狱长的办公室里高高挂着一幅画,上面醒目地绣着:

圣经中的救赎之道:圣经启示了救赎(1)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历经岁月变幻,口碑一直居高不下的经典影片,这部被定义为犯罪越狱题材的影片,围绕主人公安迪谋杀妻子入狱,最后成功越狱而展开。

影片内涵极为丰富,透过影片所传递出来的对生命的希望,对自由的向往,人性的善与罪,真实与虚伪,包涵了太多令人值得思考的地方。

影片中不同的人物,也折射出不同的人心,不同的人心,也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代表正义的典狱长是肖申克监狱的管理者,他对新入狱犯人的第一项要求就是:不准亵渎上帝。

然而正是这个口里信奉上帝的人,背地里却干着极为黑暗的勾当。他利用职务之便,到处敛财,并利用主人公安迪的专业知识为其洗黑钱。

在安迪入狱的第19年,他明知安迪是无罪的,却为了让安迪继续帮助他管理黑账,而残暴的将唯一证明安迪无罪的证人杀害。

典狱长的办公室里高高挂着一幅画,上面醒目地绣着:

“上帝的审判远比预料的要快”:

用来警醒肖申克监狱的犯人,事实上最应该警醒的却是典狱长自己。

当安迪成功越狱,并将其黑账公之于众后,典狱长将一颗子弹穿透自己的喉咙,大概在死之前他也没明白为什么审判来得如此之快。

在一次例行查房中,典狱长看到安迪手里的《圣经》,他本想没收,却又将其交还到安迪手中。

此时安迪代表的是一个人犯了罪,典狱长把《圣经》交给安迪,并饱含正义地告诉安迪:

救赎就在里面。

而安迪越狱后用《圣经》换取了典狱长藏在密室里面贪污的罪证,并且讽刺地写道:典狱长,你说得对,救赎就在里面。

是的,《圣经》的确启示了救赎,但是能得到救赎绝不是手持《圣经》,能把经文背得滚瓜烂熟的人,而是人内心的选择。

正如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到:释放光明的是人心,制造黑暗的也是人心。

人心不同,行为也不同。

《圣经》无疑启示了救赎,正如典狱长熟练背诵出的经文: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然而典狱长却没有跟从那道光,也忘记了“时常审视自己,上帝随时会降临在身边”。

能够得到救赎的人,必然是跟从那道光,时常审视自己行为,不偏离那道光的人。

圣经中的救赎之道:圣经启示了救赎(2)


肖申克的监狱关着的都是被判有罪的人,然而当犯人瑞德问安迪为什么入狱时,安迪讽刺地说:像所有人一样,律师害了自己,自己没有罪。

与大多数犯人说自己无罪相比,杀人犯瑞德是一个例外。

瑞德从一开始就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罪的人。

瑞德代表了一类人,他们因着各种行为触犯了法律,确实犯了法律上的罪,并且诚心悔悟自己所犯的罪。

他在一次次假释被拒后,终于在第40年后走出了肖申克监狱。

然而重获自由的瑞德回到向往已久的社会中时,内心却没有丝毫快乐。

生活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他莫名的感到空虚。

在居住的同一间房子里面他看到了曾经一起服刑又在这间房子中上吊自杀的老人布鲁克斯的影子。

他登上椅子,看到布鲁克斯临死前在房梁上刻的名字,也想用这种方式结束生命,生命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期盼的了。

就像一个人的一生,当孩子时向往着长大,而长大后发现生活不过如此。

我们曾经厌烦自己周而复始不变的生活,向往新鲜的事物,而当新的生活来临时又会觉得一样普通。

得不到时想得到,得到了又害怕失去,这一生似乎什么都抓不住。

历史中著名的所罗门王在年老时感叹道: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生命的意义若是不与永恒的希望连接在一起,过去的一切都将变得虚空,没有意义。

没有盼望的生活让人感到绝望和虚空。

老布鲁克斯就是这样。

幸运的是安迪在越狱之前就在瑞德心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曾经瑞德把希望视为一种危险的东西,不能去触碰,而今永不凋零的希望给了他重生的机会。

瑞德因着内心对未来的相信和希望,让早已悔过自新的自己得到了救赎。

生命的尽头也是一样,心怀希望,山穷水尽之处,定能柳暗花明

圣经中的救赎之道:圣经启示了救赎(3)


主人公安迪在入狱之前是一个在上流社会中集财富智慧于一身的成功人士。

入狱后手边一本《圣经》伴随他将近20年,这本古书给予他精神上源源不断的力量。

《圣经》中暗藏一把越狱的小锤子,这把不起眼的小锤子帮助他凿开越狱之墙。

还有监牢墙上不断更换的美女明星海报,看似安迪好色,实际为他凿开的洞穴做掩护。

安迪总是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他在这所充满黑暗、几乎没有人权的地方表现的是那样从容淡定,好像穿着一件隐身衣。

这里似乎不是一所监狱,而是一个短时间内面临的环境而已。

安迪这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强大内心,让他在监狱中也寻找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寻找,就能寻见。

你能接受什么样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

他利用专业知识为狱警合理避税、规划基金、建立图书馆、帮助狱友提高文化取得文凭。

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在安迪的筹划中一个个实现。

“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

虽然处在监狱中,而安迪换了一种心态,把环境改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忙碌着生存,即使在监狱中生活也变得有价值。

安迪能够在19年中平静地面对牢狱之苦,是因为他也不确定自己是否杀了自己的妻子和情人,所以他愿意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代价。

当犯人汤米证明安迪无罪,他成了替罪羊时,安迪的内心不再平静。

而安迪的悔悟是更高层次的,他意识到如果自己有罪的话,那么就是他性格中的孤傲造成了他在婚姻中的冷漠,才使得自己的妻子出轨,从而被杀。

他没有直接杀死妻子,却间接地断送了她的生命。

人们常觉得罪就是触犯了法律,其实人性中抹不去的骄傲、自私、冷漠何尝不是一种罪呢?

只是这种标准不是基于法条,而是在更高一个层次面前。

安迪彻底成了一个无罪的人,他挣脱罪的束缚,爬过恶臭无比的下水道,这条漫长的下水道好似人间的污秽。

安迪挣脱出人间的黑暗,经过瓢泼大雨的洗礼,终于迎来了身心灵的自由。

同时迎来了身心灵的救赎。

真正的救赎是不被内心的罪恶所挟制,无论身处何地才能释放出有活力的生命。

圣经中的救赎之道:圣经启示了救赎(4)

结语:

安迪和瑞德最终重获新生,他们找到了一个温暖的没有记忆的地方。

那个地方不仅没有记忆,也没有时间。

那样美好的地方正是每一个人心中对生命终点的向往:

当我们历经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浮浮沉沉之后,跟从那道光的人,必能寻找到一处时间永恒的世外桃源。

然而是否能到达那个美好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应当保守自己的内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

作者:柳暗花明777

曾经山穷水尽,如今柳暗花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