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赣省水文监测中心
浙闽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赣省水文监测中心“我们正在与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中国水科院、武汉大学、河海大学、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方少文坦言道,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还希望能吸引更多“金凤凰”,实现区域合作新突破,从省内出发,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致力于成为一个集‘面向国内外科研单位全方位开放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和国际、国内提供湖泊实验研究与技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与会人员参观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三库一室一平台”建设情况此次与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7所单位分别是: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大学循环经济产业丰城研究院、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与南昌工程学院等7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根据协议,合作方将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产学研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稳定
8月18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与7所合作单位在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合作交流会,旨在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深化技术交流,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并以此为契机,实现筑巢引凤,强化区域协作联动,共同建设美丽江西。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及座谈会现场
平台:积极推进科研实力一直以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积极推进鄱阳湖水生态监测和研究工作,打造了“三库一室一平台”,在全省1km2以上重点湖泊(含鄱阳湖)及五河开展系统性水生态监测,对全省1km2以上86个重点湖泊(含鄱阳湖)及赣江、抚河、袁河和潦河开展了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做好重大生态保护举措实施成效监测,提升环境DNA、江豚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监测能力,加强水生生物及其生境演变趋势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等工作。同时在应对突发水生态事件及建立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数据库、鄱阳湖水生物基因库等方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主任方少文表示,“十年努力我们把平台搭建了起来,但还有很多不足,现在希望更多单位能够参与合作共建,补短板,扬优势,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深化人才交流培养,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格局。”
合作:建立稳定高效机制此次与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7所单位分别是: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大学循环经济产业丰城研究院、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
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与南昌工程学院等7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根据协议,合作方将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产学研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比如,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将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合力推动水文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服务合作,深化省界、东江源区和其他监测覆盖薄弱区的水文水生态监测合作等;与江西省博物馆合力打造《湖泊·生命·呼唤》展览,开展多视角、多方位的宣教推广活动;与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共同加强对江西省内地下水、地表水方面的政策研究和信息的搜集甄别,建立交流渠道;与南昌工程学院协同打造生态水文产学研创新基地,推进科技合作和管理经验交流;与南昌大学循环经济产业丰城研究院联合(配合)申报相关科技项目,实现“水文监测”全产业链科技合作;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江西省重要水域特别是鄱阳湖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鱼类资源调查监测、鱼类标本收集制作、濒危水生动物物种保护;与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联合开展江西省重要水域特别是鄱阳湖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水生态环境维护与修复、濒危水生动物保护等工作。
与会人员参观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三库一室一平台”建设情况
“我们正在与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中国水科院、武汉大学、河海大学、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方少文坦言道,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还希望能吸引更多“金凤凰”,实现区域合作新突破,从省内出发,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致力于成为一个集‘面向国内外科研单位全方位开放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和国际、国内提供湖泊实验研究与技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未来:合作共赢拓新格局下一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将以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1 5 7构架”为依托,建立“团队-基地-项目-人才-管理”运行机制,统筹科研、技术、技能三大板块,组建水生态团队、水情团队、水文测验团队、水资源团队,把河湖生态系统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相结合,推出有针对性、多元化、品牌化的水生态服务产品,加大成果转化与应用,全面开创新发展阶段鄱阳湖水生态监测新格局,为保护母亲湖提出“江西方案”,为湖泊生态治理提供“江西经验”。
签约单位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一同合影留念
对此,南昌大学循环经济产业丰城研究院院长陈明华满怀激情,“高校要把科研做好,长期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服务,为整个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他指出,如何将湖中的藻类资源利用起来,产生经济价值,实现产业链转变,是该院之后的研究方向。
方少文介绍:“我们还可以在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如‘十年禁渔’、东江源水生态保护、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鄱阳湖健康评估、江豚物种保护、藻类水华治理、地下水生态监测评估、水生物基因库建立等方面发挥区域联动优势,还可以在学科建设、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方面,发挥水文部门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估预警等优势。以及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研究特色、物种保护、宣传展示等优势,强强联合,强化项目合作,强化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共享,与各单位在共建共赢中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贡献智慧和力量。”(郭美勤 彭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