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作家萧红精品文章,三十年代文学洛神

作家萧红精品文章,三十年代文学洛神1938年初夏,萧红回到武汉。作家端木蕻良很同情萧红的遭遇,一个孤身女子在战乱中生存谈何容易。于是他提出跟萧红结婚,给她一个正式名分。不久,萧红和端木蕻良在武汉举行了婚礼。但日军又逼近武汉,萧红撤离武汉,来到重庆,继续她的写作。由于个性都很倔强,萧红和萧军发生了争吵。为了缓解冲突,摆脱苦恼,1936年,萧红东渡日本。半年后的1937年,萧红返回祖国。在上海没安定地生活多久。“八一三”爆发,日寇进攻上海。十月,萧红和萧军与上海的文化人士一起,撤退到武汉。不久,萧红与萧军一起来到山西临汾,任教于山西一所大学。1938年,日军逼近临汾。萧军想与学校一齐撤退,必要时直接参战,萧红认为应从事写作,以笔抗战。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在西安,一起生活了六年的“二萧”分手。萧红虽然怨恨萧军,但是她内心里还是不舍得萧军。跟随着萧军,张乃莹结识不少进步文人,也参加过抗日宣传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张乃莹开始从事文学

作家萧红精品文章,三十年代文学洛神(1)

萧红(1911年—1942年),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三十年代文学洛神”。鲁迅先生也曾赞誉其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1911年6月2日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本名张乃莹。张乃莹幼年丧母,父亲冷酷暴戾,再婚后基本不关心她,只有年迈的祖父给她疼爱和温暖,让她感到一些人间的温情。寂寞的童年形成了她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倔强的一面,而父亲的冷漠也促使她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1920年,在祖父的支持下,9岁的张乃莹进入呼兰区第二小学读书,1924年升入呼兰区第一初高两级小学。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区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她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1927年,张乃莹离开故乡呼兰县,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在哈尔滨读中学期间,她接触到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0年,祖父去世,张乃莹失去了家中唯一的保护人。父亲就为张乃莹订下了一门亲事,并取消了张乃莹女中的学籍,迫使她回家。这年夏天,为反对父亲包办其婚姻,19岁的张乃莹离家出走。先从呼兰县逃到哈尔滨,再从哈尔滨逃至北平,进入女师附中读书,因为没有家庭支持,生活不就陷入困顿,几经颠沛。

1931年10月,张乃莹从福昌号屯经阿城逃到哈尔滨。一个月后,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与汪恩甲一起到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张乃莹怀孕,临产期近,由于汪恩甲没有足够的钱交给旅馆,弃她而去。受骗上当的张乃莹欠了旅馆一大笔钱,旅馆威胁将其卖入妓院。在这种情况下,身怀六甲而走投无路的张乃莹,向当地的报馆写信求助。当时报社青年编辑、后来的著名作家萧军对苦难的张乃莹充满同情,帮助她在暴风雨的黑夜逃出旅馆。从此张乃莹结识了对她有重大影响的萧军。两人开始了贫穷但能相依为命的生活。这段时间是张乃莹最怀念的时光。

跟随着萧军,张乃莹结识不少进步文人,也参加过抗日宣传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张乃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陆续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此时的张乃莹使用的是悄吟这一笔名。

1933年她和萧军合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跋涉》。1934年,他们辗转漂泊到青岛。在这里,张乃莹完成被誉为“中国文学界打响了动员民众起来抗日的第一枪”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的这本书的文稿。同年,他们来到上海,住在大陆新村,成了鲁迅的邻居。在鲁迅的支持下,《生死场》得以冲破国民党当局的禁令而出版。就是这本书张乃莹开始用萧红做笔名,并从此以萧红而扬名文坛。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步入了中国文坛,他们俩以文坛“二萧”扬名。在上海的1935年到1936年这两年,对萧红来说,是创作上丰收的两年,也是她异常快乐的两年。

由于个性都很倔强,萧红和萧军发生了争吵。为了缓解冲突,摆脱苦恼,1936年,萧红东渡日本。半年后的1937年,萧红返回祖国。在上海没安定地生活多久。“八一三”爆发,日寇进攻上海。十月,萧红和萧军与上海的文化人士一起,撤退到武汉。不久,萧红与萧军一起来到山西临汾,任教于山西一所大学。1938年,日军逼近临汾。萧军想与学校一齐撤退,必要时直接参战,萧红认为应从事写作,以笔抗战。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在西安,一起生活了六年的“二萧”分手。萧红虽然怨恨萧军,但是她内心里还是不舍得萧军。

1938年初夏,萧红回到武汉。作家端木蕻良很同情萧红的遭遇,一个孤身女子在战乱中生存谈何容易。于是他提出跟萧红结婚,给她一个正式名分。不久,萧红和端木蕻良在武汉举行了婚礼。但日军又逼近武汉,萧红撤离武汉,来到重庆,继续她的写作。

1940年初春,应邀编辑《大时代》丛书,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来到香港。这时候的萧红身患当时无法治愈的肺结核。但在这一年中,她依旧笔耕不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是这时写成的。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在一片混乱中,时值重病的萧红被送入一所临时组建的医院。由于战乱,医院药物匮乏,萧红难以得到正常的治疗,本来就虚弱的身体逐渐走向了崩溃。据说“医生误诊她为喉瘤,喉管开刀后,萧红不能发声,痛苦万状。”临终前,萧红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

1942年1月22日,在战争硝烟中的这所临时医院里,一代才女萧红溘然逝世,年仅31岁。

萧红代表著作:

1.短篇小说集:《跋涉》、《牛车上》、《旷野的呼喊》、《桥》等

2.中篇小说:《小城三月》、《生死场》、《马伯乐》等

3.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4.散文集:《商市街》、《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档案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