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的影响因子:经济学人副主编艾玛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的影响因子:经济学人副主编艾玛对于重大报道,我们的杂志、网站和手机应用会同时跟进,社交网站的编辑也会推送这些文章,以便把读者吸引到多个平台上阅读。艾玛·邓肯:我们没有专门的网站记者,记者们经常先在网站上发文,抢得时效性,然后再为杂志写有深度的报道。比如《查理周刊》工作人员遇袭后,我们驻巴黎的记者在三四个小时内就在网站上发表了文章。之后的两天,她持续跟进,写出了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艾玛·邓肯:这要从我们的组织架构谈起:最上层是整个杂志和网站的主编,下面有分管政治、经济、商务等不同领域的主编,此外还有分管不同地域(比如中东、亚洲和美国等)的主编。杂志和网站的记者、编辑是合二为一的,例如负责美国的记者、编辑既要为杂志撰写、编排美国方面的报道,也负责给网站提供相关稿件。总体而言,我们的组织架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采编人员,他们按照领域和地域划分,同时给杂志和网站供稿;另一部分是运营人员,主要负责网站和移动平台的更新维护,这部
编者按
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一直以睿智而有深度、严肃而不失诙谐著称。日前,这本杂志的副主编艾玛·邓肯来到中国,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的报道收集素材。艾玛·邓肯曾任《经济学人》英国区主编、亚洲区主编和首席记者。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她报道过中东、英国等多地的新闻,涉及农业、商贸和运输业等多个领域。作为自由撰稿人,她曾为《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多家媒体供稿。在为期两天的北京行程中,邓肯女士欣然接受了本版关于“媒体融合”话题的专访。
——艾玛·邓肯
记者:《经济学人》如何整合多种媒体平台,比如杂志、网站、移动终端?在内容上,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艾玛·邓肯:这要从我们的组织架构谈起:最上层是整个杂志和网站的主编,下面有分管政治、经济、商务等不同领域的主编,此外还有分管不同地域(比如中东、亚洲和美国等)的主编。杂志和网站的记者、编辑是合二为一的,例如负责美国的记者、编辑既要为杂志撰写、编排美国方面的报道,也负责给网站提供相关稿件。总体而言,我们的组织架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采编人员,他们按照领域和地域划分,同时给杂志和网站供稿;另一部分是运营人员,主要负责网站和移动平台的更新维护,这部分人员并不多。所以,我们的采编团队是高度融合的,而且我们在两三年内实现了这些——此前,杂志和网站的采编人员是相对独立的。
在内容上,杂志和网站基本一致,不过网站上的内容可能会更加丰富些。比如,网站上有个《每日图表》栏目,时而辛辣讽刺,时而轻松活泼,非常受欢迎。此外,我们还有自己的博客,按照不同的领域和地域划分,每天或者每两天更新一次。
记者:对于一些重大报道,《经济学人》怎样通过多种平台扩大影响?
艾玛·邓肯:我们没有专门的网站记者,记者们经常先在网站上发文,抢得时效性,然后再为杂志写有深度的报道。比如《查理周刊》工作人员遇袭后,我们驻巴黎的记者在三四个小时内就在网站上发表了文章。之后的两天,她持续跟进,写出了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
对于重大报道,我们的杂志、网站和手机应用会同时跟进,社交网站的编辑也会推送这些文章,以便把读者吸引到多个平台上阅读。
记者: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内容涌现,让用户有“信息过载”之感。据说你们新推出的手机应用“《经济学人》精华版”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艾玛·邓肯:我们之所以推出“《经济学人》精华版”,就是希望用户在早上起床后,拿起手机就可以快速了解头一天晚上和当天已经或将要发生哪些重大事情。为了更直观地呈现新闻,我们大量使用图表、图示。这样大约花5至10分钟,你就能基本掌握世界动态。通过长期阅读,你能知晓事情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至于筛选最重要的信息,那是我们的职责。信息纷繁芜杂,我们要尽力为读者筛选、归类并提取重点,就像一个“蒸馏”的过程。如果说我们的杂志是为读者提取出一周最值得看的内容,以及贯穿其中的发展趋势,那么“《经济学人》精华版”萃取的则是每日的看点——基于过去的事件,它更注重“今天”。
记者:现在许多人通过社交网站了解新闻。在与社交平台竞争时,网络媒体应该如何培育自身的优势?
艾玛·邓肯:我们的优势在于真实。社交网站总是流言缠身,而我们要培育名声和威望。在我们这里,读者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经济学人》并不致力于成为第一个发布信息的人,也不愿意散布流言,我们想告诉人们当今世界上发生的真正重要的事情——我觉得,这才是更有趣、更重要的。
记者:怎样才能让受众在不同的媒体平台获得最好的互动体验?
艾玛·邓肯:我们的手机应用、杂志和网站都在做这件事。我们希望人们在早上起床后,就能通过手机应用关注新闻;白天,他们可以浏览网站,或者在回家的路上看看几个感兴趣的话题;周末,他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并细细品味消化,这时候他们可以选择杂志。
读者可以通过网站留言反馈自己的感受,而我常常会看他们的留言,感觉非常有趣——这是最重要的和读者互动的方式。同时,我们会在后台监测,哪些文章读者感兴趣,哪些话题有更多人关注。此外,我们也在读者中开展调查,比如让编辑约一些读者出来聊聊,听听他们对杂志的看法。
记者:怎样看待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为了迎接挑战,媒体应该如何行动?
艾玛·邓肯:对于媒体的未来,我认为大体上是光明的。整个媒体界确实在经历一些阵痛——尤其在西方国家,原先的商业模式被破坏了,许多媒体走向终结。但是,人们仍然需要信息(甚至比过去更渴望信息),需要知悉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并且愿意付费获得资讯。我坚信,人们仍需媒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讯越充足,媒体就越有发展的希望。无论是我们还是《光明日报》,都在努力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
媒体应该明确自身的价值,明晰自己在业内的贡献。对于《经济学人》来讲,我们想给人们提供关于事件的更深刻思考。当人们被无穷无尽的信息包围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厘清一些信息,包括有趣的、重要的以及有需求的,帮助人们提取出真正重要的事件,并分析长期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