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画面相当惊恐。时常会产生错觉,总能见到自己亡故的昔日旧友和她的小女儿。首先,洗刷“精神病”骂人话语的负面歧视意义。其次,解锁更广阔的叙述可能。惠英红饰演的杨碧芯,罹患精神疾病。

《刑侦日记》开场亮出的“全员恶人、人均疯批”设定,有点吓人又有点抓人的利落节奏,在近几年的港剧中都相当亮眼。

虽然多重人格设定本身并不新鲜,但在故事节奏和全员演技都在线的情况下,质感很不错。

然而随着“血字杀手”谜团解开,故事中后段的节奏似乎都更拖沓、黏糊,略有几分臃肿和鸡肋。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

一,全员“疯魔”的高能设定。

《刑侦日记》最大胆的地方,或许在于剧中所有重要人物,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有大病”。

首先,洗刷“精神病”骂人话语的负面歧视意义

其次,解锁更广阔的叙述可能。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

惠英红饰演的杨碧芯,罹患精神疾病。

时常会产生错觉,总能见到自己亡故的昔日旧友和她的小女儿。

画面相当惊恐。

至于这旧友是不幸亡故、还是被她在疯癫中“帮助解脱”而杀害,目前剧作留了可供解读的缝隙、有不同的反转可能。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3)

疯狂状态中,杨碧芯反复从幻象人物口中听见自己的扭曲心声:一双儿女活着太苦了,不如让他们“解脱”吧。

为此她在汤中放下老鼠药,险些毒死年幼的儿子和女儿。

清醒之后,她害怕自己再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放下一双儿女远走马来西亚、一去十七年。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4)

爱和病,疯狂和恐惧,很复杂。

事实上,纵使是清醒状态下,这位母亲也不是标准的“一刀切全白”模式。

十七年后再归来,杨碧芯发现自己的女儿朗晴总被变态马咏欺负。

她对付马咏,从安排对方过敏的花生,到挥舞着大棒子当头一击,一点都不含糊。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5)

这个角色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许就在于她既“邪性”又“平常”,两种极端不同的气质、同时中和在同一个角色里。

她的“邪气”,非常明显。

被精神疾病侵扰时无比痛苦,一举一动都神神叨叨;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6)

清醒时为了保护女儿和儿子,雷霆手段甚是凶狠。

而她的正常,则是拥有“师奶”日常烟火气的一面,拥有共通的人性、母性基石。

和白莲花黑化的故事不同,惠英红这个角色不太有黑白之间的界限,质感很抓人。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7)

袁伟豪饰演的韦睿杰,前几集中表现也很抓人。

这位密切和警方合作的顾问,在案件中的真实身份其实是连环杀手。

这种反转模式并不罕见,而剧作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内容层面的身份反转,而在于提前为观众打开上帝视角之后的双重参照。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8)

韦睿杰是血字杀手这个讯息,剧作很早就通过朱玑、明确传递给观众。

在此之前,也已经多次给出明示,(如果后续不再反转)那剧作早就已经是“把杀手打在公屏”上的模式。

此处的看点不再是谁是凶手的疑问,而是变态杀手的内心戏,是从已知视角看猫和老鼠游戏的微妙。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9)

解读线索、剖析心理、推进案情,韦睿杰每次笃定说出的内容,明面解释是他作为专家的推断,另一层真相则是他作为罪犯的陈词。

聪明傲慢,享受愚弄对手的过程;

孤独凄凉,被母亲虐待长大,将她当年欺辱自己抛弃自己的话、减少笔画,以血书写在受害者背上。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0)

与其说韦睿杰故事后半段的重点在悬念感,不如说在于“变态”的智力追逐感,和导致变态悲剧的不幸唏嘘感。

明明从事医治种种精神疾病的工作,最“有大病”的始终是他自己。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1)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2)

他和朗晴的复杂故事,模块本身很狗血。

单纯少女爱上给她安全感、治愈她的医生。

在知晓对方连环杀手身份、知晓对方就是曾经伤害她的人之后,依旧愿意温暖他。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3)

朗晴被同学欺负,导致满脸红肿起泡。

殷红画面里,连环杀手在额头温情一吻;杀手对朗晴,看待猎物般的心态中,是否也曾有几分真正的温情,很有解读空间。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4)

此外,故事中的男主角(王浩信饰),患有解离症、拥有多个不同人格。

姜皓文饰演的男二号聂山,则有躁郁症。

就连戏份很少的笑点担当式配角,也都有违拗症。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5)

前几集中,眼神让人不寒而栗的杨碧芯;

两张面孔人前完美医生人后连环杀手的韦睿杰;

时常变出另一个人格的叶劲峰;

心狠手辣的贩毒黑道人员;

心机叵测、连环有后招的黑道大嫂;

和黑道大嫂互相勾结的男主上司;

高能的“全员恶人或疯魔”群像,舞得很带感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6)

从价值传递的角度来说,这是拒绝用“有病”的有色偏见眼镜来看人;

从剧作呈现的角度来说,这更有利于打破非黑即白的刻板叙述模块。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7)

二,多重人格的剧作功用。

剧作给男主的设定是患有解离症,拥有多种不同的人格。

最早出现在剧作中的是叶劲峰,武力值max、作风油滑;

每次遇到困难,他都会召唤出另一个人格朱玑。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8)

朱玑温文尔雅、心思细腻,分析能力max,而且拥有笔迹鉴定的专业技能。

这两位一动一静,一文一武,一个咋呼一个沉稳,很互补。

剧中的设定是每个人格醒来后,都不记得前一个人格做过些什么,也不拥有另一个人格的技能。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19)

同样一具躯体,当他是朱玑时体温就很低,很还冷;

同样是这一身腱子肉,他却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打架能力非常弱鸡。

而朱玑缜密的分析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叶劲峰的大脑里也没有存储。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0)

此后剧作又解锁了第三个人格,14岁的Matt;

再安排反转,原来这停留在14岁沉睡17年的Matt,才是真正的主人格,是故事中所谓“完整的人”,叶劲峰和朱玑都只是他解离出的人格。

三个人格交替出现、承担不同的角色,驱动了故事的重要链条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1)

起初,“不能被发现多重人格”,是构成剧作悬念感和紧张感的重要核心矛盾之一

此后剧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朱玑和Matt的存在,隐藏身份的紧张、交换身份的对比,逐渐让渡为其他内容。

比如轻喜剧式的笑点。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2)

朱玑和叶劲峰,分别有自己心仪的女孩,一个是拆弹专家,一个是法医人类学家。

两位先后知悉了多重人格的秘密,和平共处很友好。

上一秒朱玑、下一秒叶劲峰,夹在两个不同女生之间左右为难被反复召唤的场景,莫名有种荒诞的喜感。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3)

至于14岁的Matt,三十多岁的身体里停着一个十四岁少年的灵魂,一举一动都不对劲、都很违和。

但剧作对这份“违和感”的轻喜剧呈现质感略微普通。

目前剧作的处理,其实类似三兄弟。

一个重要节点,是悲情深情的期限感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4)

朱玑深知自己只是一个人格,不是完整的人。

因为叶劲峰的痛苦而生,如果他的痛苦根源消弭、自己也将不复存在。

连曾经活过和“死亡”的证据都没有。

为此,他的爱情,天然带着深情而绝望的色彩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5)

剧作中朱玑向女主角表白,内容又苏又虐。

演员把“一眼万年”的忧伤、无奈、企盼,表达得很到位。

镜头画面、音乐节奏种种元素都在线,平平无奇一段“有期限的爱情”,瞬间很打动人。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6)

问题在于剧作几次使用“他要永远消失了”这三板斧来打悲情牌,对于观众的入戏体验其实是很大的消耗。

第一次看确实很悲情,第二次看“嗯?又来?”

后续剧情为此补上了解释:因为叶劲峰不是主人格、他的痛苦消失了朱玑也不会死,这算是从逻辑上自圆其说;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7)

但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说,仍旧属于重复内容,效应也明显随着桥段出现频次的增加而递减。

少年Matt和母亲的心结,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和女孩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等因素轮番上场。

越往后,内核的重复率越高,吸引力也就越低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8)

三,几点遗憾。

《刑侦日记》最大的短板,一是套路,二是节奏和质感的不均衡

所谓套路,既有重复种种前作的老套,也有“自己复制自己”的臃肿

前者,比如挖坑挖了一大堆、最后用双胞胎姐妹这种万年烂梗填坑;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29)

后者,比如杨碧芯出现幻象,聂山也一模一样出现幻象;

比如刚讲完Matt和母亲的昔日心结,又因为一样的症结而引发少年误会;

虽然具体台词变了,但核心本质依旧是对剧作前期内容的“变相复制粘贴”。

后续剧情没能升级前期质感,节奏反而还显得更臃肿、飘忽,太早显示出头重脚轻的遗憾。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30)

比如聂山和太太的故事,剧作用了超长的老套煽情且无效的内容,来渲染两夫妻之间的往事。

让人觉得内容体量太有凑数嫌疑。

如果用更精炼的方式来讲这一段,密度越高反而可能越有效。

如今节奏太拖沓,反而让人很难被打动。

当年一看就是一下午的港剧:开场高能中途鸡肋(31)

Matt的心结也一样,拖拖拉拉黏黏糊糊还没讲到高潮重点,有些一言难尽。

剧作某些桥段打磨很细腻扎实,但某些链条又显得过于随意、老套

部分内容让人恍然生出追老港剧时的难得体验,某些内容又总让人觉得差了一口气。

开局几集让人以为会是今年港剧中最亮眼的“高能作品”,但鸡肋质感越来越明显,有些可惜。

无论如何,一部“全员疯批”式图鉴,在这几年不甚景气的港片大环境中,本身就已经颇为难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