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闻一多决定同学生一起步行。湘黔滇旅行团行程路线图一路沿粤汉铁路至广州、香港,乘船至越南海防,转滇越铁路到昆明;一路沿湘桂公路乘车经桂林、柳州至南宁,再经越南转滇越铁路到昆明;一路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徒步横越湘黔滇三省进入昆明。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1)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2)

以 下 是 正 文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3)

图为:长沙临大湘黔滇旅行团辅导团成员合影。右起毛应斗、吴征镒、曾昭抡、袁复礼、闻一多、黄钰生、许维、李继侗、郭海峰、李嘉言(缺王钟山)

1938年,闻一多从武汉回到长沙,打算随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

到了长沙后,闻一多写信告诉夫人,学生将由公路入滇,教职员均取道中国香港、越南海防去滇。经长沙临时大学举行常委会讨论通过,临时大学分三路入滇:

一路沿粤汉铁路至广州、香港,乘船至越南海防,转滇越铁路到昆明;

一路沿湘桂公路乘车经桂林、柳州至南宁,再经越南转滇越铁路到昆明;

一路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徒步横越湘黔滇三省进入昆明。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4)

湘黔滇旅行团行程路线图

闻一多决定同学生一起步行。

出发前,有的同学担心闻一多经不住长途跋涉,劝他不要受这个罪,他安慰同学们说:

“前方在浴血抗战,许多人献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在后方,吃些苦怕什么?我的身体还可以,保证能走到昆明,你们不必担心。”

他认为,屈原能写出那些爱国爱民的诗篇,跟其大半生被流放、熟悉民间疾苦密不可分。他态度坚决地说:

“国难期间,走几千里路算不了受罪,再者我在15岁以前,受着古老家庭的束缚,以后在清华读书,出国留学,回国后一直在各大城市教书,过的是假洋鬼子的生活,和广大的农村隔绝了。虽然是一个中国人,而对于中国社会及人民生活,知道的很少,真是醉生梦死呀!现在应该认识认识祖国了!”

1938年2月19日下午5时,湘黔滇旅行团在长沙临时大学租用的圣经学院操场举行开拔仪式。湖南省政府秘书长陶履谦代表张治中致欢送词,黄师岳带领大家呼口号。仪式结束后,着戎装的教官们率领团员出发。团员们身着军装,打着绑腿,佩戴湘黔滇旅行团臂章,背着水壶、干粮袋、搪瓷饭碗和雨伞,踏上了西行之路。

在湖南桃花源,旅行团途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的“秦人古洞”。闻一多兴致勃勃地带领大家去参观这个有名的古迹。时值初春,还看不见“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掩映,让人心旷神怡。

闻一多东瞧瞧、西看看,很高兴,但得知附近的几户农民都是佃户,生活很艰苦,春节一过,就没有粮食吃,小孩失学在家,穿着破破烂烂,面黄肌瘦,就像乞丐一样围着大家要吃的,这让他很难过。

更令人心酸的是,大家亲眼看到了抓壮丁的一幕。有一个农民,为了躲避抓壮丁,在外地东躲西藏了好几天,原以为已躲过一劫,刚偷偷跑回家,就被保长派人捆绑而抓走。

闻一多看到这种场景,脸色大变,心情很沉重。他感慨地说:

“在来农村之前,总以为农村生活简易,风俗比较淳朴……不像城市那样,满目尽是丑恶的现实。”

那一天的经历,让闻一多真真切切地看到、感受到《桃花源记》不过是乌托邦式的幻想,以前期待在农村当一个田园诗人,也仅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他鼓励同学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努力去改造中国社会。

3月6日,狂风暴雨不止,旅行团在风雨中步行20里到沅陵县,住宿在辰阳驿。闻一多写了一封信给父母,在信中叙述了湘黔滇旅行团行路的艰辛。信中说道:

第四日最疲乏,路途亦最远,故颇感辛苦,此后则渐成习惯,不觉其难矣。如此继续步行六日之经验,以男等体力,在平时实不堪想象,然而竟能完成,今而后乃知“事非经过不知易”矣。至途中饮食起居,尤多此生从未尝过之滋味,每日六时起床(实则无床可起),时天未甚亮,草草盥漱,即进早餐,在不能下咽之状况下必须吞干饭两碗,因在晚七时晚餐时间前,终日无饭吃,仅中途约正午前后打尖一次而已。所谓打尖者,行军者在中途作大休息,用干粮、饮水是也。至投宿经验,尤为别致,六日来惟今日至沅陵有旅馆可住,前五日皆在农舍地上铺稻草过宿,往往与鸡鸭犬豕同堂而卧。在沅陵或可休息三日,从此更西往芷江或有汽车可坐,然亦无十分把握。

旅行团每天行几十里路,虽然很辛苦,但闻一多坚持了下来。一路上,他被祖国壮丽的河山所震撼,沿途创作了不少速写,了解了沿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语言和名胜古迹。

经过湘西时,他不顾旅途劳顿,一到宿营地就带着几个年轻的学生走家串户,采风问俗。在破旧的村舍里,常常有他与乡亲们促膝长谈的身影。

在这里,闻一多不仅调查了苗族的语言、民俗、民谣、神话,也目睹了湘西百姓的生活。湘西老百姓终年靠粗米、苞谷、野菜、盐水度日,但即使这样艰难,热情淳朴的当地百姓还要千方百计地切一盘姜丝,或煮一碗豌豆来款待旅行团的师生们。这些衣衫褴褛却心地善良的老百姓,让闻一多终生难忘。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5)

途中修整

一路上,闻一多特别关爱学生。在行军过程中,条件特别艰难,很多时候大家睡在阴冷潮湿的地上,地面只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旅行团中一名叫何善周的同学感冒,一连多日高烧不退。大家让他躺在装满行李的车顶上,卡车拖着他半睡半醒地前进。到湖南与贵州交界的晃县时,他的病情进一步加重,高烧到了40摄氏度,人也陷入昏迷状态。闻一多听到这个消息后赶来,坚持派人护送何善周到贵阳及时医治。后来这位学生回忆:

傍晚时候,模模糊糊地听见人声嘈杂,我意识到大队已经到了。这时,猝然觉得一只冰冷的手掌放在我的额上,凉气一激,我微微睁开了眼睛,灯影里看见一双闪着亮光的眼睛正看着我,慈祥中带着焦急的神情,原来是闻先生!他的手抚在我的前额上久久没有拿开。我完全清醒过来,两行眼泪流到了我的耳边。在闻先生的极力建议下,团里派了内科主任袁医师,买票乘车护送我到贵阳去,经过治疗,半个月后才痊愈。

进入贵州境内,放眼望去遍地是山,且时常下雨,土地贫瘠,本地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形容得恰如其分。人民如此贫苦,但贵州的地方当局却强迫人们饿着肚子种大烟,路两边到处都是罂粟花。这让旅行团的师生们感到气愤,同时心情沉重。沿途的人民看着旅行团的“洋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也怀有戒心。但发现这些路过的陌生人说话和气,买卖公平,还将一部分饭菜送给穷人,这些本地人才逐渐敢和师生们接近。

当地的农民向旅行团的师生讲述红军纪律严明,官兵平等,不拉夫,不抓壮丁,秋毫无犯,开仓济贫,助民劳动等故事。一个农民骄傲地回忆自己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场景,说毛主席、朱总司令穿着和红军战士一样的军装,说话和气;接着又说起他的儿子不久前被抓了壮丁,提起这件事,这位朴实的农民一脸气愤,后悔没能让儿子早点参加红军。闻一多听了关于红军的故事,指着一旁石碑上的“万古流芳”四个字,若有所思地说,这就是“口碑”。

旅行团出发前,长沙临大学生刘兆吉想起了不久前闻先生在“诗经”课上讲过:

“有价值的诗歌,不一定在书本里,很多是在人民的口里,希望大家到民间找去!”

于是,他萌生了沿途采集山歌的想法。当他把这个打算告诉老师后,闻一多十分支持,并爽快地答应做此次民歌搜集活动的导师。一路上的师生交流,让刘兆吉终生难忘。2001年,已是88岁高龄的刘兆吉还能清楚地记起当年闻先生和他在途中讨论歌谣的情景:

在两个多月、三千五百里路程中,我尽量争取机会向他请教。晚上在沿途山村农舍临时住宿地,与他讨论搜集的民歌。闻先生和学生们同样席地而坐,在菜油灯下……高兴地审阅我搜集到的民歌。有时捋须大笑,赞不绝口。老师的期望和鼓励,使我干劲更大。

旅行团达到云南沾益后,刘兆吉从一座破庙的墙壁上抄了一首民谣:

“田里大麦青又青,庄主提枪敲穷人,庄主仰仗蒋司令,穷人只盼老红军。”

他将抄好的民谣拿给闻一多看时,闻一多兴奋地说:

“这才是人民的心声呀!红军受人民的爱戴,由此可知。”

在行军结束后,刘兆吉在他沿途采集的2000多首各类歌谣基础上,精心挑选出771首歌谣,汇编成为《西南采风录》。出版前,他请闻一多写序,闻先生欣然同意。

旅行团所到之处,当地人民都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 贵州玉屏的民众把房屋腾让出来、打扫干净,欢迎旅行团师生入住;

• 炉山县(今凯里市)政府为旅行团举行了一次汉苗联欢会,少数民族群众吹起芦笙跳起舞,大家也跟着载歌载舞,一起联欢;

• 云南平彝县(今富源县)专门派保安队到贵州、云南交界的亦资孔迎接师生们;

• 沾益的地保挨家叮嘱当地的商店不要哄抬物价;

• 马龙县早早地准备好住宿地点,等待旅行团的到来。

旅行团一路上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激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庆祝台儿庄大捷,师生们在安南县举行了游行大会,人们敬佩这些肩负保存民族文化命脉使命的远方来客,也深深被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徒步前行的毅力所感动。

1938年4月27日下午,旅行团抵达昆明东郊大板桥。这时,闻一多和李继侗的脸上不知不觉竟已蓄起美髯,两人相约,抗战一日不胜利,一日不剃,结果这一留就留了8年,也传为一段佳话。

28日,旅行团出发至昆明城,这是最后一段路程,大家精神饱满,鼓足了劲头,一小时就到了昆明城下,由东门入城。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6)

热烈欢迎湘黔滇旅行团

先期到达的师生来到了拓东路欢迎,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和其他几位负责人也前来迎接,几位教授夫人还献了花篮。旅行团的到来也受到了昆明市民的热烈欢迎。迎接仪式后,旅行团师生们来到圆通山集中,梅贻琦先生致欢迎词。

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简短一句话:讲好五个故事闻一多舍身取义(7)

梅贻琦校长亲自迎接

至此,湘黔滇旅行团行程胜利结束,历时68天,横跨湖南、贵州、云南三省。

在这段1600余公里的旅途中,自始至终坚持走下来的教授只有闻一多、李继侗、曾昭抡三人。

在长沙出发前,好友杨振声曾打趣闻一多说:

“一多加入旅行团,应该带一具棺材走。”

当他们在昆明相逢时,闻一多笑着说:

“假使这次我真带了棺材,现在就可以送给你了。”

湘黔滇旅行团之行,使闻一多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抗日的决心。最重要的是一路走来,他看到了人民生活的艰苦和贫困、文化的落后,通过接触人民,回到了人民当中,发现了人民的力量。这为他最后走上为民请命的道路奠定了经验基础。

完成了这次壮举,闻一多很自豪地给夫人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把一路走来的步行、食宿等情况做了介绍;并告诉夫人他得到了一次锻炼,身体比以前更好了,“现在是满面红光,能吃能睡,走起路来,举步如飞”,还留了一副极漂亮的胡须。另外,他还告诉夫人,因为房屋尚未修理好,在昆明顶多待3天就会随文法学院搬到蒙自。

来源:学习强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