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真正的王献之书法: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父比肩

真正的王献之书法: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父比肩公元360年,王献之当时十六岁,尊父命与表姐郗道茂完婚,婚后琴瑟和鸣,幸福感爆棚,子敬更是活出了自我,活出了风度。还有一次,王献之和戴安道在一起喝酒,戴安道要求他写一篇文章,献之立刻站起来,振臂一呼,说自己的文采虽然没有古人那样好,但把墙壁填满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故事说得似乎很有些想当然,我们普通人想想就觉得有问题,手指拽着笔管过紧,怎么运腕呢?但反过来想想,不用太较真,很多人用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王献之学习书法学得特认真,专心致志。可把这个故事当做心灵鸡汤,那么笔握得紧不紧就不那么重要了。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桓温请王献之写扇面。写着写着,不知道是毛笔握得过紧,一个不注意放松了,还是本身握笔就松,反正王献之那时不小心毛笔从手上滑落了,笔头正好落在扇面上,成为一团不规则的黑色块面。如果是现在,那只能换一把扇子再来。但那个时候的扇子估计也是个稀罕之物,弄脏了也舍不得丢。何况王献之还是一个画家,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今山东省临沂市人,王羲之第七个儿子。书法成就极高,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

真正的王献之书法: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父比肩(1)

书法自是不用多说,历史上也早有定论。但从仕途看,王献之也可谓前途一片光明。他出身望族,“根正苗红”,又能“活出自我”,体现魏晋风度;在家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别是书法艺术上,有老父亲启蒙亲炙;少年时代在书法成就上已经出类拔萃。

数年在谢安麾下做事,得到谢安他老人家的提拔培养。后来贵为驸马爷,有足够高的平台施展才华,展现政治抱负。可惜的是,只活了43岁,真是天妒英才。

真正的王献之书法: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父比肩(2)

十六岁前后的王献之,活得潇洒不羁,活出魏晋风度

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总是归在二王父子身上。关于二王书法的故事不多,经典的就那么几个。比如少年王献之在写毛笔字,站在身后的父亲,从王献之握笔的右手上“拔管”,结果没能把笔管抽出来,然后王羲之捻一下胡须,得意地说:此子今后书法上可以有大成!

这个故事说得似乎很有些想当然,我们普通人想想就觉得有问题,手指拽着笔管过紧,怎么运腕呢?但反过来想想,不用太较真,很多人用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王献之学习书法学得特认真,专心致志。可把这个故事当做心灵鸡汤,那么笔握得紧不紧就不那么重要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桓温请王献之写扇面。写着写着,不知道是毛笔握得过紧,一个不注意放松了,还是本身握笔就松,反正王献之那时不小心毛笔从手上滑落了,笔头正好落在扇面上,成为一团不规则的黑色块面。

如果是现在,那只能换一把扇子再来。但那个时候的扇子估计也是个稀罕之物,弄脏了也舍不得丢。何况王献之还是一个画家,灵机一动,就把那团墨稍作渲染,画成一头栩栩如生的小牛,一件书法作品立马变成一件书画作品,桓温不禁啧啧称赞。

真正的王献之书法: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父比肩(3)

还有一次,王献之和戴安道在一起喝酒,戴安道要求他写一篇文章,献之立刻站起来,振臂一呼,说自己的文采虽然没有古人那样好,但把墙壁填满还是没有问题的。

公元360年,王献之当时十六岁,尊父命与表姐郗道茂完婚,婚后琴瑟和鸣,幸福感爆棚,子敬更是活出了自我,活出了风度。

当官也要有禀赋,王献之似乎生来就有:谨言慎行、处变不惊

王献之不仅书法好,从个人禀赋而言,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魏晋时期,不少文化人的志向不是入朝为官,比如王羲之。王羲之青年时代还是希望通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但身处官场后就发现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就回家好好写字安心做回文化人了。王羲之虽然自己不愿意为官,但并不阻止儿子们入仕做官。

虽然王献之后来做的官也不小,这与后一段婚姻有关,但从少年开始,他就有处乱不惊的品质,而这也是为官的基本素质。比如有个故事里说,小偷偷到王献之的书房,本来要来一个席卷而去,结果大令开了口:小偷君,那块毛毡是祖上流传之物,不要带走!吓得小偷落荒而逃。

真正的王献之书法: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父比肩(4)

还有一次是与哥哥王徽之一起玩,忽然房间起火了,王徽之两股战战,急着要走,走得急连鞋子都没穿。王献之却不同,他还是沉着地叫来随从,与平时一样,不慌不忙地离开。沉着镇定、遇事不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也应该是当时“士人”的魏晋风度吧!

有一点王献之与父亲很像,就是有自己的主见。当时宰相选女婿,选中了“东床快婿”王羲之,那不是王羲之在兄弟们中间长得有多帅,而是保持了本色或者说有一颗平常心。王献之也是这样。

他曾经与哥哥们拜访当时名重一时的谢安,两位兄长在谢安面前比较好表现,但说得更多的是一些世间琐事,王献之也没别的,只是简单寒暄几句,就不说话了。有人就问谢安了,你觉得王氏兄弟几个,哪个比较好?谢安说,小的好。问其原因,谢安又说:大凡杰出的人一般都少言寡语,因为慎言是不凡者共同的品质。

真正的王献之书法: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父比肩(5)

客观看待问题,公正对待他人,这是当好领导的重要素质

成年后,谢安有那么几年把王献之带在身边,加以培养,先后担任长史、建威将军、吴兴太守等。

关于书法水平高低,坊间说法不同,有的是王羲之高,有的说王献之已经超过了他的父亲。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说:

安(谢安)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王献之)答曰:“故当不同。”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

王献之在谢安手下做事,有一次谢安问他,你和你父亲的书法谁更好?王献之回答说,我们俩本来就写得不一样,意思是各有所长。谢安又说,别人可不是这样议论的;王献之说,别人怎么会懂得书法!这一问一答,谢安作为长官,也没有“捡到便宜”,反而被子敬嘲笑,说“别人”不懂书法,实际上这个“别人”正是谢安自己。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因病去世。去世以后,在朝廷上,各派势力对谢安的功绩定位,有不同意见。因为关系到对谢安生后的封赠礼仪,孝武帝竟然也有点为难。

真正的王献之书法: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父比肩(6)

这时,王献之就站出来,陈述谢安的功勋和业绩,表达了谢安对朝廷的忠心。德能勤绩廉,巴拉巴拉一顿说。晋孝武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用隆重的礼仪来封赠谢安。

结语

如果能再给王献之十年寿命,或许情况就会大不同,或许能出现一位政坛巨星,但是历史无法重演。不管怎样,王献之这个书法巨匠,一样启迪了后世很多闪耀的艺术新星:米芾、赵子昂、王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