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摄影代表作及其介绍和观后感:联想和想象是摄影创作的灵魂
人物摄影代表作及其介绍和观后感:联想和想象是摄影创作的灵魂1961年8月下旬的一天,他发现东方天边开始发红,袁毅平骑上自行车迎着朝阳就往天安门赶。只见一簇簇勾着金边的彩霞徐徐上升,一时间布满了大半个天空,不一会儿,一个红彤彤的太阳,在金光灿烂的霞丛里冉冉升起,如一幅气势磅磅的瑰丽画卷,他用颤抖的手指,连忙按下快门,拍完了一个整卷,终于拍摄出了《东方红》意境深远的作品。一切事物都是为有心人准备的,他两年多创作的辛苦和付出,他执着创新的精神,也许感动了上天,苍天有眼,奇迹终于出现了。1961年8月的一天清晨,当他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清晨播放的前奏“东方红太阳升”那清脆悦耳的乐曲声的时候,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荡。音乐打开了他的心扉,给他带来了灵感。音乐“东方红太阳升”反复响起的节奏,他心中突然感悟,豁然开朗。他联想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那伟大光辉的日子,当天在天安门上空响起的《东方红》雄壮乐曲。想象的翅膀一下子展开了,创新思维的思想得到了
袁毅平
袁毅平为了创作《东方红》作品,从构思酝酿到实施拍摄达到2年之久。在这两年之内,他从单位中国摄影学会往来于天安门广场之间,拍摄了大量《东方红》图片。他拍过矗立在晨雾妙境中的天安门,拍过在朝阳照耀下琉璃金光灿烂的天安门,以及节日夜晚灯火辉煌的天安门......等等。在拍摄过程中,创作的欲望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他反复在琢磨,在思考中,不断地颠覆他的创作思路。他尽管在不断地变化拍摄角度,选择不同的光线,等候不同天气等都下了不少功夫,拍出的图片都不能让他满意,好像缺点什么。袁毅平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最后反思,作品没有实质性和较深的意境,没有达到艺术的境界,没有来支撑这幅作品的灵魂,拍摄的只是个躯壳。
袁毅平通过反复思索,单拍天安门一个建筑没有多大意义,他最后定位“一定要把它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拍出来。”
袁毅平拍摄作品《东方红》
1961年8月的一天清晨,当他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清晨播放的前奏“东方红太阳升”那清脆悦耳的乐曲声的时候,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荡。音乐打开了他的心扉,给他带来了灵感。音乐“东方红太阳升”反复响起的节奏,他心中突然感悟,豁然开朗。他联想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那伟大光辉的日子,当天在天安门上空响起的《东方红》雄壮乐曲。想象的翅膀一下子展开了,创新思维的思想得到了升华,通过联想和想象,再一次点燃他的创作欲望。
他把视觉的《东方红》作品与歌曲《东方红》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他又把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上空《东方红》融合在一起。三个不同关联景象联系在了一起,融合了心境,构成了一个完整、鲜明的艺术意象,一个伟大民族富有时代特征的形象。
袁毅平说:“在我的眼前仿佛呈现了一轮红日,透过漫天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的上空冉冉升起,形成一幅这样的壮丽画面。”
一切事物都是为有心人准备的,他两年多创作的辛苦和付出,他执着创新的精神,也许感动了上天,苍天有眼,奇迹终于出现了。
1961年8月下旬的一天,他发现东方天边开始发红,袁毅平骑上自行车迎着朝阳就往天安门赶。只见一簇簇勾着金边的彩霞徐徐上升,一时间布满了大半个天空,不一会儿,一个红彤彤的太阳,在金光灿烂的霞丛里冉冉升起,如一幅气势磅磅的瑰丽画卷,他用颤抖的手指,连忙按下快门,拍完了一个整卷,终于拍摄出了《东方红》意境深远的作品。
摄影家袁毅平创作成功经验在于:
1.他有深厚内在的文化底蕴;
2.有夯实的摄影技术;
3.有丰富的生平经历;
4.有执着百折不挠的创作敬业精神;
5.敢于冲破禁锢他创作的思想;
6.具有相互碰撞巧妙融合的天赋;
7.善于联想和想象;
8具有象征的意境,铸造了作品的灵魂;
9.具有颠覆性思维;
10.具有时代感和创作激情;
11一个摄影人的社会责任感。
老摄影家吴寅伯曾评价:“彩色摄影近于绘画,又不同于绘画。如《东方红》,就是一幅题材内容和画面结构都很成功的作品。它通过天安门上空初生的旭日,绮丽多彩的朝霞,给人们以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感受,甚至使观者感受到画面上似乎响起了《东方红》的音乐旋律,从而引起了人们的联想,引起人们对祖国对伟大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成为具有内在含义的,“新中国诞生颂”。
袁毅平出生于1926年,祖籍江苏常熟市,著名摄影家,拍摄理论家。1939年开始在上海百乐摄影师从事人物摄影。
1949年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摄影记者、文字记者,《人民日报》摄影记者 《大众摄影》编辑组长,《中国摄影》编辑组长、执行编委、 副主编、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副主席。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副会长、全国摄影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作品荣誉
袁毅平长期从事摄影理论和评论工作,撰写学术文章300余篇,有专著《摄影家论及其他》。
曾主持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和两届全国摄影创作会议,曾任第一届至第九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评委,并曾多次任全国影展和国际影展评委,对中国的摄影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摄影代表作《东方红》获1961年中国摄影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1989年又获建国40周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许多作品在美国、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展出。
1985年荣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授予的“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
2014年3月19日获得“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造型艺术奖”。
作者简介:
摄影家赵许生
赵许生,河南遂平县人,八十年代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系,著名摄影家,资深媒体人,中央级媒体副总编辑,主任记者,百家媒体记者联盟发起人。
从事摄影创作30多年来,发表摄影作品1000多幅,拍摄名人明星成功人士肖像摄影作品3000多幅,获奖作品200多幅,并加入国际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资深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香港)摄影艺术家会员,《影像中国》摄影中心主任。
摄影家赵许生签约摄影机构: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家、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家、东方IC签约摄影家、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家、全球摄影网签约摄影家、人民摄影签约摄影家。
应邀拍摄:
1、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指定摄影家
2、中国(珠海)航空博览会指定摄影家
3、中国安阳航空博览会指定摄影家
4、应邀直升飞机航拍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
5、应邀直升飞机航拍中国厦门
6、应邀直升机航拍中国珠海
7、应邀航拍中国洛阳
8、应邀航拍中国郑州
本文由摄影家赵许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