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嘉兴铁路规划图最新:嘉兴未来综合轨交这样规划

嘉兴铁路规划图最新:嘉兴未来综合轨交这样规划  “嘉兴内部公共交通骨干体系规划,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为促进嘉兴区域一体化和城乡统筹作出贡献。”承办《嘉兴轨交规划》项目的嘉兴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整个规划范围为嘉兴市域行政管辖范围,重点范围是嘉兴市区和嘉兴市域规划确定的平湖、海盐、嘉善、桐乡、海宁以及滨海新区6个副城,酌情考虑40个重点新市镇。  虽然嘉兴位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发展环境较为优越,随着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嘉兴市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但是,嘉兴市地处平原,市域范围内各县级城市独立性较强,恰恰因为周边特大规模城市外磁力的作用,市域城镇体系有离散化的趋势,这是嘉兴市市域范围未来发展所遇到的关键问题。还有有轨电车规划线路,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形成7条线路,嘉兴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整体规划形成 7 条线路,线路总长度 109km (含共线段 11km),线网总长度为 98km,形成“网格放射”网络形态。立足“1640


近日,《嘉兴市综合交通规划(2019-2035)》(以下简称《规划》)进入批前公示阶段。记者发现,公示稿涉及多条连接上海和杭州的交通通道,提出将打造大上海南翼枢纽都市、全域化现代公交都市和水江南智慧绿行都市。

嘉兴铁路规划图最新:嘉兴未来综合轨交这样规划(1)

多条线路连接沪杭

《规划》提出,将形成雪花字形“高铁 城际”网,实现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直连直通及城镇发展轴全覆盖。其中沪杭发展轴由沪昆高铁、沪乍杭高铁、沪杭城际三条线路构成;通苏嘉发展轴由通苏嘉甬高铁、通苏嘉城际两条线路构成;嘉湖宁发展轴由嘉湖高铁构成。沪杭发展轴涉及的三条线路中,沪昆高铁已运营多年,沪乍杭高铁计划今年动工,沪杭城际铁路仍处于规划阶段。

嘉兴铁路规划图最新:嘉兴未来综合轨交这样规划(2)

嘉兴市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包括5条向心线和3条外围线。与上海有关的线路包括沪苏嘉、沪嘉乌、沪平盐和水乡旅游线四条城际线,其中水乡旅游线将把长三角环淀山湖、黎里古镇、盛泽丝绸、南浔古镇、乌镇、盐官古城等旅游资源连成一线。与杭州有关的包括杭海嘉、杭桐嘉、杭海桐三条城际通道。其中,杭海嘉通道由杭州至海宁和海宁至嘉兴一横一纵两条线路组成,杭海城际铁路计划于今年六月底投入运营。杭桐嘉通道从余杭横贯桐乡后进入嘉兴市区,最后与沪嘉乌通道交汇于枫南站。杭海桐通道从德清出发纵贯海宁,经长安镇站最终连接杭州钱塘新区。

还有有轨电车规划线路,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形成7条线路,嘉兴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整体规划形成 7 条线路,线路总长度 109km (含共线段 11km),线网总长度为 98km,形成“网格放射”网络形态。

嘉兴铁路规划图最新:嘉兴未来综合轨交这样规划(3)

立足“1640”做规划

  嘉兴市规划形成多心多元的网络型组合城市,具体空间结构被称为“1640”,即“一主(城)、六副(城)(含一新城)、四十新市镇”。

  虽然嘉兴位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发展环境较为优越,随着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嘉兴市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但是,嘉兴市地处平原,市域范围内各县级城市独立性较强,恰恰因为周边特大规模城市外磁力的作用,市域城镇体系有离散化的趋势,这是嘉兴市市域范围未来发展所遇到的关键问题。

  “嘉兴内部公共交通骨干体系规划,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为促进嘉兴区域一体化和城乡统筹作出贡献。”承办《嘉兴轨交规划》项目的嘉兴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整个规划范围为嘉兴市域行政管辖范围,重点范围是嘉兴市区和嘉兴市域规划确定的平湖、海盐、嘉善、桐乡、海宁以及滨海新区6个副城,酌情考虑40个重点新市镇。

  据介绍,嘉兴的“1640”空间结构是建立在现状城镇空间均衡分布形态下的就地平衡结构,其与大城市由于城市膨胀而建立的次中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各主副中心已经有一定的人口及用地规模,有较为成熟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因此只需对其进行合理的空间引导,就能使它们与主中心形成共生关系,达到区域内各城市的共赢。

  此前的《嘉兴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也已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模式”,并认为嘉兴客运交通发展方向应坚持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形成多种客运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模式。

  因此,针对目前嘉兴市常规公交服务能力不强、吸引力下降的情况,要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模式,保证嘉兴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在市域和主城范围构建公交骨干网络,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交通服务,引导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

5条市域成无环放射网

  记者在《嘉兴轨交规划》中看到,未来嘉兴市域的公共交通骨干体系为无环放射网,由5条线路构成。线路全长271公里,中心城区线路长度为60.9公里。中心城区内线网密度达到0.42公里每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线网密度达到0.72公里每平方公里。全线网共设车站91座,其中双线换乘站8座。

  1号线(红线)全长59.1公里,共设车站24座。西起新塍,东西沿新塍大道、东升路穿越西翼、秀洲,经秀洲大道、中山路进入旧城核心区,经火车站后进入南湖区,沿双溪路南北穿过高铁站后向南,经余新镇,沿南北湖大道经沈荡、于城镇后东西贯穿海盐中心区。沿途经过汽车客运中心、老汽车西站和火车站、高铁站等重要对外交通枢纽。

  2号线(蓝线)全长63.8公里,共设车站25座。与1号线呈双L形扣合成环,北起王江泾镇,沿禾兴路、新气象路南北穿越老城区后向东,东西穿过高铁站片区,连接东翼、平湖,并经当湖路、长胜路进入滨海新区。沿途经过汽车北站、南湖广场、高铁站等重要功能节点。

  3号线(紫线)全长58.9公里,共设车站21座。连接嘉善与海宁,填充现状城区的切向走廊,弥补1号、2号线在这一区域的十字结构对外围区域照顾不够的状况,南北贯穿秀洲新区。沿途从嘉善起,经世纪大道(嘉兴第三通道)、320国道、湘家荡、城东路、东升路、太平桥转向南,经越秀路、姚家荡、国庆村,沿嘉海路经海宁皮革城至海宁中心区南端止。

  4号线(绿线)全长49.7公里,共设车站19座。连接桐乡与主城区南湖中心,弥补1号、2号线在南湖地区东南向联系较弱的问题,加强主城对东翼的吸引。沿途由桐乡市大宏村起,向北经世纪大道、320国道,经濮院、洪合、机场,进入市区后经长永路、科技城、东翼工业区,经新丰镇向南止于与2号线的换乘站。

  5号线(灰线)全长39.5公里,共设车站12座。作为服务滨海新区的线路,沿独山港、乍浦港、海盐县滨海走廊布设。

  据介绍,其中1号、2号线着重中心区功能,兼顾外围组团,作为市区的骨干线,在市区站间距较小;3号、4号线着重连接外围组团,在中心区主要作用为填充骨干线空隙,同时提供快速走廊,提高线网覆盖范围。

建议实施“三步走”战略

  据了解,嘉兴市现状和规划差异较大,实施策略应注重稳妥,降低风险,因此《嘉兴轨交规划》主编者建议嘉兴实施“三步走”战略:首先构建市区骨干线路,择机延伸发展紧密、需求量较大的副中心,最后实现全部网络。

  根据这样的规划建议,第一步将会是支撑中心城双核发展,利用最重要走廊构建轨道交通;在接近成形的东西连绵发展带上构建轨道交通系统,支持中心城两翼发展;近期以服务中心城客流为主,预留延长线路进入外围组团的条件。

  具体设施将集中在两条线路上,1号线(红线)先建31.5公里,共设车站17座。连接新塍镇、秀洲新区、旧城中心、南湖中心、高铁站。定位为骨干线,在中心城沿中山路、甪里街、庆丰路布设,南端连接高铁站。4号线(绿线)先建37.7公里,共设车站16座。连接濮院镇、西南片区、南湖中心、东翼。定位为辅助线,在中心城沿长水路布设,起加密南部城区覆盖的作用,并采取大站距方式通过,串联机场、南湖中心和东翼发展区,西端经濮院镇预留延伸至桐乡的条件。

  第二步是联系两翼和滨海新城。实施这一步时嘉兴市中心城区“一心两翼”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两翼联动趋势加强,同时东部滨海新城区域初具规模,轨道交通应配合城市发展,构建贯通东西两翼及连接东部滨海新区的线路。同时,线网继续加强中心城的供给,加密城市中心区线网密度。

  第三步则是实现市域骨干客运系统构架。实施这一步时,嘉兴市中心城区及外围组团发展规模已趋于稳定,各外围组团对于大范围、长距离的快速交通需求增多,故应在第二步基础上继续加强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的对接,将轨道线路逐渐向组团中心延伸,完善网络功能。


图文来源:杭州日报、南湖晚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