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平解放始末:亲历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解放始末:亲历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5月底,父亲调往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作,随同父亲搬离北平前夕,兄妹三人在北新桥照相馆合拍了一张照片,此时兄妹三人的服装已经明显好于刚解放时,反映出父亲有了工作后家庭经济状态的本质性变化。离开北平,离开生活多年的北新桥大头条,我们恋恋不舍。以后随着抗美援朝战争及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又先后移居黑龙江、辽宁、陕西,直到80年代初,我才再次落户北京。1949年2月12日,20万市民在天安门广场聚会,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叶剑英市长号召北平人民成为城市的主人。已经上学的我与哥哥,与我们北新桥小学的师生们一起参加了这次聚会。北平和平解放以后,解放军主力部队并未驻扎在城内,大部分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少量城内驻军并未入住居民家中、大院内、大街小巷与学校里。城内的驻军仅仅驻扎在公园里与空旷的广场上,显示了与国民党军队截然不同的高风亮节,受到广大市民极高的评价。北平解放十几天后,长年失业的父亲得到了教师的

父母亲都是“九一八”后逃离东北的爱国流亡学生,“七七”事变后不得不被迫流亡到了甘肃。抗战胜利后全家一贫如洗从甘肃返回北平,租住于东城北新桥大头条50号,一个有八户居民的大杂院。大胡同东头是北新桥小学校与教会医院,南边是北平交道口师范学校,大头条内的绝大部分房产,归北平市总学监中统特务头子云紫晨所有。云紫晨当宪兵上校的女婿住在我们院子的西邻,院子东邻是一家于姓商人。1948年11月份,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城,30万国民党军队龟缩进了城内,强据了很多胡同、学校与居民院,北平变成了巨大的军营。我们欠云紫晨几个月房租,云勾结宪兵上校女婿,让8名国民党士兵强行住进了我们家。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被强行中间用木板分隔成两间,里间住我们家五口人,外间成为士兵们的地铺。大头条胡同里,胡同东边的北新桥小学,胡同北边的北平市立幼稚园,胡同南边的交道口师范学校里,全都挤满了国民党军队的马车。胡同与学校里马粪、马尿遍地,熏得人睁不开眼睛。马车连的连部设在我们院内搭建的一个帐篷内。当时困在城内军队的食物完全依靠空投,军队的马车再把空投的食品送往各个部队。士兵的全部食物只有两种美制食品:压缩饼干与烤土豆条,军官们多了一样牛肉干食品。每个士兵全天食物仅有一盒压缩饼干与两盒土豆条,士兵们一个个饿得两眼冒金花。不时发生士兵持枪抢劫空投下来食品的事件,赶车运送食品的马车兵也不时偷吃点食物。我们院内,马车连连长用皮带抽打偷吃食品士兵的现象经常可见。当时北平城内粮食十分紧张,很多市民处于饥饿与半饥饿状态。无论市民还是士兵们,都期盼北平和平解放,希望填饱自己的肚子,希望彻底摆脱饥寒交迫又提心吊胆的非人生活。当时的北平是一个饥饿的古城,一个特大的兵营。

北平解放始末:亲历北平和平解放(1)

图注: 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通过前门大街

士兵强行住进我们家,给全家人出行带来极大困难。从里屋出来时,必须小心跨越士兵的地铺。夜晚士兵的鼾声,往往让我们久久不能入睡。铁桶般围困北平城的解放军,给了城内国民党士兵巨大压力,使得国民党军队不敢过分骚扰老百姓。城内横行霸道欺压老百姓的是特务和宪兵。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的士兵们,与百姓并无多大矛盾。住在我们家中的士兵,全都是被抓壮丁的穷人兵,都不愿意打仗,对强行住进我们家也深感不安。其中一对兄弟兵不满15岁,一位叫杨明的秀才兵是连部的通讯员。他们不时从十分短缺的食品中,偷偷送给我们兄妹一小块饼干或者几根土豆条,减缓了我们胃肠饥饿的极度痛苦。当时,北平城外炮声隆隆,城内国民党军队如惊弓之鸟,夜晚北平上空几乎被国民党的照明弹照得彻夜通明。晚上全城戒严,空旷的街上只有宪兵的口令声、皮鞋声、警笛声与偶尔的枪声,全城处于恐怖之中。

1949年1月18日凌晨,两次巨大的爆炸声把我们惊醒,整个胡同的居民与士兵都跑到大街上,以为解放军攻城打进了北平。第二天才知道,中统特务对和平解放北平积极奔走的前北平市市长何思源下了毒手,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锡拉胡同何思源的住处引爆了定时炸弹,炸死了何思源的一个女儿,炸伤了五位何家家人,何思源及以后曾经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思源女儿何鲁丽逃过了劫难。特务们阻止北平和平解放的罪行,激起了全市老百姓的愤恨,声讨破坏和谈罪行的标语与传单不时在街头出现。对特务与宪兵横行霸道极其不满的国民党士兵们,也不时与特务、宪兵发生冲突。1948年初冬,位于广安门外的华北“剿总”军械所的士兵与宪兵曾经大规模火拼,武器精良的士兵们打死打伤了不少宪兵,让士兵与老百姓都出了一口恶气,特务与宪兵的嚣张气焰也大为收敛,不再敢公开向士兵们挑衅了。在解放军几十万大军的团团围困下,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将军公开宣布放下武器,北平终于和平解放。

北平解放始末:亲历北平和平解放(2)

图注:摄于1949年2月北京,前排自左至右分别为齐靖远、齐晓岚、齐一范兄妹三人,后排为参与北平和平解放起义的国民党士兵杨明

1949年1月22日,北平报纸纷纷发出和平解放的号外,饥饿中的市民与士兵终于盼到了和平解放。日日夜夜期盼的和平解放终于到来了。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入城,“共产党万岁”与“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彻全城。1949年2月2日,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绝大部分市民涌上了街头,欢迎恩人解放军。国民党士兵们则全部呆在原地等待整编。我在人群中拼命挤到最前边,头上的棉帽子被挤丢了竟然毫无知觉。人们向解放军欢呼、致敬、鼓掌。解放军的服装与国民党的美式服装相差较大,但是英姿飒爽、朝气蓬勃,与面带菜色、萎靡不振的国民党士兵不可同日而语。每个解放军战士的腰带上都掖着一条白毛巾,还挂着一个搪瓷碗,腿上全都打着绑腿,风尘仆仆,生机勃勃。当天下午,住在我们家、我们院及胡同里的所有国民党士兵、马车、物资、装备,通通撤到了城外。被剥夺了两个多月自由的我们家,终于与北平一起得到了久违的自由与人权。我们拆掉了家中的隔板,与街坊一起彻底打扫了院子与胡同,运走了不少垃圾与马粪。2月3日和4日,地下党的同志与军代表开始逐户家访,统计居民断粮的情况。对于严重断粮户一律免费供给十斤玉米粉,同时调集大量粮食与食品投放北平市场,北平食物奇缺、物价飞扬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我们院西边宪兵上校邻居乘飞机逃离北平。东院于家的二儿子,解放时公开了地下共产党员身份。有人命案的中统特务头子云紫晨,解放后被关进了监狱。

北平和平解放后的第四天,一位解放军战士来到我们家中,请我们全家到部队有事相商。我们忐忑不安地坐上吉普车来到北平花园饭店,这里是解放军一个部队的临时指挥部。迎接我们的竟然是与爸爸十几年未见过面的爸爸的亲弟弟,当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后勤部的副政委。父亲与叔叔都是九一八事变后逃到北平的东北爱国流亡学生。张学良任校长的东北大学迁入北平以后,免费招收东北爱国流亡学生入校学习,父亲与叔叔同时进入了东北大学。大学中二人同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组织,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动。七七事变后两个人分手,父亲流落到甘肃当了中学教师,叔叔辗转到了延安。进驻北平以后,叔叔从北平户口档案中查到了哥哥在北平的住址,才找到了我们。我们在叔叔那吃到了几年来最丰盛的饭菜,还得到了极其珍贵的礼物:叔叔用自己的津贴购买了一袋标准面粉。两天以后叔叔随三十八军一起南下去解放全中国,一直打到广东,之后又挥师北上到朝鲜参战抗美援朝。再次与叔叔见面,已经是抗美援朝胜利之后的1953年夏天。

1949年2月12日,20万市民在天安门广场聚会,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叶剑英市长号召北平人民成为城市的主人。已经上学的我与哥哥,与我们北新桥小学的师生们一起参加了这次聚会。北平和平解放以后,解放军主力部队并未驻扎在城内,大部分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少量城内驻军并未入住居民家中、大院内、大街小巷与学校里。城内的驻军仅仅驻扎在公园里与空旷的广场上,显示了与国民党军队截然不同的高风亮节,受到广大市民极高的评价。北平解放十几天后,长年失业的父亲得到了教师的工作,家中坐吃山空饥寒交迫的状况彻底改变了。哥哥和我同时进了大头条东头的北新桥小学学习,全家人迎来了全新的生活,彻底翻身做了主人。北平和平解放以后的第16天,在我们家住过两个多月的国民党起义士兵杨明登门拜访。杨明对曾经打扰我们生活表示了深切的歉意,还给我们兄妹买了一些食品。穿着政府发的崭新的黑棉衣裤、戴着黑帽子的杨明,与我们兄妹三人在北新桥照相馆合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兄妹三人的衣服与鞋子十分破旧,反映出解放前生活的贫困。杨明离开我们家以后,直接去了前门火车站返回了秦皇岛老家,以后当了小学老师。1949年5月4日,国民党B-24轰炸机轰炸了南苑机场,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无比愤怒。

1949年5月底,父亲调往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作,随同父亲搬离北平前夕,兄妹三人在北新桥照相馆合拍了一张照片,此时兄妹三人的服装已经明显好于刚解放时,反映出父亲有了工作后家庭经济状态的本质性变化。离开北平,离开生活多年的北新桥大头条,我们恋恋不舍。以后随着抗美援朝战争及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又先后移居黑龙江、辽宁、陕西,直到80年代初,我才再次落户北京。

改革开放以后,兄妹四人均成为研究员或者教授。包头钢铁学院任机械制图教授的兄长齐一范,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模范教师与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兄妹中的佼佼者。改革开放以后,四兄妹的子女们全部大学毕业,两个孙辈也成为高级工程师。三代人11个小家庭的22个成年人,全部受到了大学教育,三代人为同圆中国梦在不同岗位上努力奋斗着。

我们祖籍山东蓬莱虎路县乡齐沟村,祖父齐宝善清末下关东逃荒。父亲、叔叔与母亲在张学良的资助下,进入张学良创办的私立东北大学免费学习。下关东逃荒的第二、第三、第四代人全部大学毕业,后代分别居住在北京、上海、西安、长春、哈尔滨、洛杉矶六地。我们家族,亦算是下关东逃荒山东难民的一个另类奇迹。

来源:文史天地 作者:齐靖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