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什么要送去殡仪馆?为何不能用手触摸逝者遗体
人死后为什么要送去殡仪馆?为何不能用手触摸逝者遗体“死亡就像是一道门,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通过它进入下一个世界。就像一道门一样,入殓师则是守门人,在这里送走无数人,并对他们说,“一路好走,来世再见。”——电影《入殓师》。什么是入殓师?吴津娜又是如何成为一名入殓师的?原来姨妈去了很远的地方是指天堂,不会回来是因为一场车祸带走了姨妈的生命。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场景:姨妈给自己买书包、买零食;自己调皮惹妈妈生气时,姨妈宠溺地将她护在身后……不知不觉泪水打湿了日记上的字迹。母亲参加完葬礼回家就看见哭成泪人的吴津娜,吴津娜央求着希望去见姨妈最后一面却被拒绝了,原因是车祸的创伤给姨妈留下了惨不忍睹的痕迹,身体严重变形,很多大人的心理估计都承受不了,何况吴津娜还是个孩子。没能和姨妈做最后的告别是吴津娜心理最大的遗憾,这个遗憾让她后来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入殓师,让更多的人能好好地和离开的亲人做一次告别。
“姨妈去哪儿了?”
“姨妈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不会回来了。”
12岁的吴津娜拉着妈妈的衣角,她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似乎还不太能理解为什么疼爱自己的姨妈不会再回来了。
那天家里的大人都去参加葬礼了,只有不知情的吴津娜一个人呆在家中。百无聊赖的她开始在家里翻找,直到看到母亲的日记。里面记载了一些琐碎事,然而日记的最后一页却让吴津娜无比震惊。
原来姨妈去了很远的地方是指天堂,不会回来是因为一场车祸带走了姨妈的生命。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场景:姨妈给自己买书包、买零食;自己调皮惹妈妈生气时,姨妈宠溺地将她护在身后……不知不觉泪水打湿了日记上的字迹。
母亲参加完葬礼回家就看见哭成泪人的吴津娜,吴津娜央求着希望去见姨妈最后一面却被拒绝了,原因是车祸的创伤给姨妈留下了惨不忍睹的痕迹,身体严重变形,很多大人的心理估计都承受不了,何况吴津娜还是个孩子。
没能和姨妈做最后的告别是吴津娜心理最大的遗憾,这个遗憾让她后来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入殓师,让更多的人能好好地和离开的亲人做一次告别。
什么是入殓师?吴津娜又是如何成为一名入殓师的?
入殓师“死亡就像是一道门,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通过它进入下一个世界。就像一道门一样,入殓师则是守门人,在这里送走无数人,并对他们说,“一路好走,来世再见。”——电影《入殓师》。
电影《入殓师》一经上映便斩获无数奖项,也慢慢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关于入殓师这个冷门的职业。
入殓师这个职业有些神秘、有些冷清甚至有点让人畏惧,因为他们需要每日每夜和死去的人打交道。入殓师又叫做葬仪师,为死者还原未死前状态。重新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还原完整的面容和身体。也可叫做死者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最先出现在日本,然后进入中国。
听起来或多或少有些渗人,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跻身这个行业,这其中就包括吴津娜,不仅如此她年纪轻轻却已经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了。
在她的领域里受人爱戴和尊敬,有自己的公司还上过电视节目,可却唯独过不了她母亲那一关。
让我们来听听这个职业有些另类的女孩,背后的故事。
吴津娜1985年出生的吴津娜,活泼好动的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个体育老师。
可在她12岁时,这个想法发生了改变。
当时姨妈在车祸中丧生,又因为当时中国的殡葬业不算特别完善,导致她没法和疼爱自己的姨妈见上最后一面。
善良的吴津娜深知自己没法和姨妈告别,可她也不希望遗憾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于是成为一名入殓师成为她新的梦想。
15岁时,吴津娜考取福建民政学校殡葬专业。
这位十来岁的小姑娘鼓起了十万分努力,在第一次入殓时还是碰了壁。她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入殓时的场景。
当时因为考虑到她是第一次入殓,导师给她安排的遗体是一位自然死亡的老婆婆。遗体很完整,可当看到苍白的皮肤时吴津娜还是心有余悸,过程中不小心扯掉了一大片老婆婆的头发。这次失误也让她第一次被导师呵斥,事后导师告诉她,人的遗体就像断翅的蝴蝶般脆弱,而每一寸肌肤每一缕发丝在亲人眼里如同古董般珍贵,一定要非常细心谨慎。
这些话也被吴津娜牢牢记住,此后的她再也没有出现失误,每一具遗体都处理得很精细。
19岁毕业后,她还想学到更多殡仪技术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于是毕业后不久她就奔赴日本深造,这一去便是九年。
期间母亲一直很反对她学习这个专业,甚至用不给学费和生活费逼迫她换专业,可她还是靠着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习。
她知道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这个职业,可她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就受到了家里人的歧视:母亲从不吃她递过去的东西,只要是她用手碰过的水果或者其他食物,第二天总会静静地躺在垃圾桶里;过年去亲戚家送的礼物,要不就被退回,要不就被扔掉……
这一系列事情像针一般刺痛着吴津娜的心,她有时候甚至想过要放弃,因为最亲近的人都嫌弃她、不理解她。可吴津娜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她深知世人对这个行业的偏见早已不是一天两天,可她热爱这个行业,她也相信迟早有一天,时间会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去日本学习的期间,也是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这个行业的魅力。以前她接触到的遗体都是从冰柜里运出来的,而她在日本做的第一例便是一个五分钟之前才被开具死亡证明的死者。
这次她还能摸到死者从白色的布下面透过来的温热,仿佛这位故人还没有离开。故人的脸上挂着安详,静静地躺着像是睡着了一般。她看着这位死者,时间好似凝固了,连空气都变得很静谧。以前的她面对已故的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忌惮,可是这次却没有,因为故人看起来只是睡着了。
这个场面让她想起一句话,“死如秋叶之静美”。原来这样的效果才是入殓的最高境界,体面的、安静的、祥和的甚至是有温度的,身上没有残留一丝丝痛苦的痕迹,用一种接近完美的仪容,和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她突然体会到入殓师前辈们在送逝者回家时为何会用身体紧紧地贴住对方,这是一种尊重,尊重死者,也尊重还活着的亲友。
从此入殓师这个职业在吴津娜的心里更加高大了,不再是单纯的殡仪技术和管理,而是一份庄严、肃穆又温柔的使命。
2013年,吴津娜带着最专业最细致的“故人沐浴”技术回到国内,组建了入殓师团队,成立至归(上海)礼仪服务有限公司。沐浴团队共有八个人,而大多数都是年轻的80后和90后。
什么是故人沐浴呢?因为当时日本的殡葬行业比中国发展得快速,各方面的技术也相对成熟很多,而且分类很细,一般入殓师有两种就业方向,一种是“为逝者化妆”,一种是“故人沐浴”。
而国内的大部分入殓师都是“为逝者化妆”,“故人沐浴”比较罕见。也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吧,多年以后吴津娜和她的“故人沐浴”秉持着与众不同的服务理念,享誉全国,还被成为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
那什么是故人沐浴呢?故人沐浴不同于生者的沐浴,是一项精细又繁琐的工作,不仅如此,除了优良的技术以外,还需要对逝者保持着敬畏之心和耐心。
吴津娜在采访中曾经说过,“死者的身体是绝不能用手直接触摸的,这一切无关恐惧,即使亲人也不能这样做。”
入殓师在故人沐浴的过程中,必须戴上手套,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因为人在死亡的那一刻,心脏会停止跳动,血液也会停止流动,此时的皮肤很脆弱,如果触碰不当很可能产生尸斑。
而此时故人体内的细胞并不会全部死亡,还维持着体内的各项技能,为病毒和细菌提供了一个温床,也就是很容易滋生细菌。
所以作为入殓师的他们自己给自己列下不成文的规矩:不参加亲友的婚寿喜宴,不主动告知他人自己的职业,不递名片不握手,不对访客说“你好”、“再见”“一路走好”等。
他们热爱且尊重自己的工作,同时也给其他人留了些温柔的空间,通过约束自己来避免让他人觉得不适。
从日本归来的吴津娜又是如何带领她的团队享誉全国的呢?
上海首支入殓师团队由吴津娜带领的入殓师团队于2013年12月18日在上海宝兴殡仪馆亮相,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希望通过此举,深度挖掘殡葬服务的人文内涵。
吴津娜确实开辟了国内“故人沐浴”的先河,引来了很多关注的目光。
在“故人沐浴”方面也确实做到了身体力行,为了让组员们更好地摸索和学习,她亲自充当“模特”。日本的东西也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的情况,于是她们一次又一次修改流程和框架。洗脸、洗头、修剪指甲、化妆、更衣……每一个步骤都通过一点一点地摸索不断改进。
在洗脸和洗头时,会贴心地用手挡住耳朵、眼睛,避免被水冲到,有时候水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先淋到自己的手背上,再落到逝者的脸上。
“我们用对待真人的标准来对待逝者,用最好的服务让逝者走完最后一程。”
光是洗发水就是从200多瓶市面上的洗发水中一瓶一瓶试出来的,最后才选出最适合的一款。除了洗发水还自己研制了一种强效美白面膜,因为离世后皮肤失去活性会逐渐发黑,而这款面膜可以让逝者在短时间内焕发光彩。
而为故人沐浴时,一个柔软且防水性好的脖套也很重要,为此吴津娜还特地买了一批硅胶脖套。
因为认真和热爱,吴津娜的团队口碑越来越好,经常有人慕名而来。
随着技术越来越好,吴津娜又想到了一个新的思路:让逝者家属也参与进来。
舒缓的音乐声,入殓师开始对逝者擦洗、按摩、沐浴、敷面膜、修剪指甲等等,温柔的手法仿佛在对待刚出生的婴儿。她们对待每一位逝者都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带着温柔和爱去触摸往生者的每寸肌肤。这里的死亡被赋予新的意义,不仅是结束,也是开始。
家属亲眼看着故人沐浴的全过程,在最后为逝者穿上衣服或者系上衣扣,安安稳稳地将逝者送到人生的终点。
目睹故人沐浴的过程,同样是对逝者家属心灵上的一次洗礼,洗掉悲伤、痛苦、绝望,对着体面、洁净的故人好好地道一次别,也是和自己做一次和解,更快地从亲人逝去的悲痛中走出来。
死亡同样也是有尊严的,在沐浴过程中,不会暴露除了四肢以外的其他部位在家属面前,整个过程只有洁净和舒适。
特别的经历2018年9月11日,吴津娜登上了辽宁卫视《有请主角儿》的舞台,也让很多观众第一次了解入殓师这个职业。
此时的吴津娜不仅是老板,也是一位幸福的准妈妈,虽有身孕却依然投身事业中。以前是一个人工作,现在是两个人,她脸上自信的笑容里还多了几分幸福。
“你入行这么久处理过多少具遗体?”
“每年5000具,每天平均15具。”
“可以分享一些特别的经历吗?”
吴津娜缓缓地说出两个感人的小故事。
第一件事是她第一次处理非正常死亡的遗体,是一个遭遇车祸的初中女孩。女孩被大卡车撞倒后碾压而过,小小的身体早已残破不堪,身上和脸上全是车祸留下的痕迹。
这画面给吴津娜的冲击很大,虽然有了思想准备但一时间还是难以接受。可这时她想起自己同样遭遇车祸的姨妈,因为当时的殡仪技术不完善,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于是她鼓足勇气面对这具遗体,开始一点一点修复女孩的面容,缝合女孩的身体,还给女孩穿上了生前最喜欢的裙子。
这次的修复工作花了整整一天,终于尽了最大的努力恢复到逝者之前的模样。而之后的两天,吴津娜收到一封信,只有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谢谢你”,后面她才知道,这是逝者的小妹给自己写的。
小妹目睹了事故现场,看过逝者受伤后的模样,在葬礼上小妹看到逝者的容貌后大吃一惊,竟然恢复到出车祸之前的样貌,小妹知道逝者爱美,也很感激吴津娜能让逝者美丽的离开。这封信吴津娜一直保留着,每次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时,这封信总能给她力量也让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二件事则是发生在吴津娜的同事孙留仙身上的。孙留仙16岁便入了行,并且在不久后入殓了一位特殊的遗体——孙留仙的姥爷。做入殓师最怕的,便是入殓到自己熟悉的人,可孙留仙却决定要亲自给姥爷入殓。“这是我和他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那是孙留仙第一次为姥爷理发、擦洗身体、穿衣服……这些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孙留仙在姥爷生前没有做到,没想到却在姥爷过世后做到了。
遗憾吧,遗憾有很多话没告诉姥爷,没有多陪陪姥爷,可还好,在姥爷的最后一站,是孙留仙亲自送的,她用她的手将姥爷变回了生前身躯凛凛的模样。而吴津娜在得知此事后,才做出让家属参与到故人沐浴的决定,在最后的关头,拉近逝者和亲人的距离,弥补一些遗憾。
听完吴津娜的两个故事,主持人也很动容。
“有没有后悔当一名入殓师?”
“没有,虽然我不能去参加别人的婚礼,也不能随意地和别人握手,甚至母亲嫌弃我的职业,觉得我晦气。可我依然热爱我的职业,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不会对入殓师再有偏见。”
说完吴津娜在舞台上一脸骄傲地亲吻了自己的手,而电视机前吴津娜的母亲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
后记活着的人不停地思考什么是死亡?而真正知道答案的人却永远没法开口回答。
死亡,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中国死亡这个词总带着禁忌的色彩,很多人谈之色变。我们的教育里有着太多形形色色的课程,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可唯独没有“死亡教育”,而大多数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往往来自于未知。
而对于入殓师来说,冷静温柔地让逝者呈现出最后的美丽,是他们的使命。虽然没有危险,却每日面对死亡。而越来越多像吴津娜这样的年轻人开始跻身这个行业,带着敬畏和热爱,用他们的青春温柔地抚摸生死,而他们所做的是为逝者的离去画上句号,也让逝者体体面面的和亲友告别,这样无差别的匠人精神不应该受到排挤和歧视,职业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像吴津娜这样的入殓师已经处理过5000具遗体,这数字看起来触目惊心,可我们人一生平均会遇到八百万人。当你因为亲人的离世痛苦时,别忘了你身边还有别的人值得你去珍惜,生命的意义在于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活着也是对逝者最大的慰藉。只要被人挂念便永远活在心中,真正的死亡不是肉体的逝去,而是被世间给遗忘。
“见过血淋淋的死,所以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生。”
参考资料:
【1】电影《入殓师》
【2】百度百科——《吴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