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庐仙林:大为惋惜仙林这根刺
茅庐仙林:大为惋惜仙林这根刺机遇!机遇!有机会,必然也会有风险。只是这样的风险多少让很多仙林人始料未及。十四五,仙林中心的商业迎来多维度升级的新机遇,有望打造城东商业新标杆。按原定计划,2022年的下半年这里将迎来高光时刻,然而如今却只留一根刺,深深刺痛仙林人的心。依托仙林大学城,三湖之畔,仙林中心可谓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金鹰奥莱城、金鹰湖滨四季等商业较早布局,崛起了仙林新的商业中心。
一条地铁,串联起南京的商业版图。
在江宁,依托地铁1号线一路南延,依次分布百家湖、小龙湾,义乌小商品城等商圈。在河西,依托地铁2号线一路向南,集庆门商圈、奥体商圈、元通商圈勾勒商务云集天际线。
在仙林,城东的商业密码依旧可以沿着地铁2号线按图索骥。马群、仙鹤门、学则路、南大仙林……仙林的都市繁华和城市烟火沿着地铁一字排开。
如果说,仙林这条城市商业动脉拼图还有什么缺憾,或许仙林中心算一个。
按原定计划,2022年的下半年这里将迎来高光时刻,然而如今却只留一根刺,深深刺痛仙林人的心。
依托仙林大学城,三湖之畔,仙林中心可谓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金鹰奥莱城、金鹰湖滨四季等商业较早布局,崛起了仙林新的商业中心。
十四五,仙林中心的商业迎来多维度升级的新机遇,有望打造城东商业新标杆。
机遇!机遇!有机会,必然也会有风险。只是这样的风险多少让很多仙林人始料未及。
2018年,仙林管委会捧出了仙林中心异常珍贵的地块,引发南京人的高度关注,开拍前更是传出颇多小道消息。
——毕竟这是依托仙林中心地铁站的中心地块,占尽了仙林的天时地利,地段位置非常优越。
——毕竟这是超级综合体项目,寄托了城东人民升级消费,重塑城市封面的厚望。
最终,苏N力压德基,高调拍下,规划打造52万的巨无霸综合体,风头一时无两。
应该说,这份蓝图非常宏伟,且标新立异,当得起城市地标的名头。
——67亿元的巨额投资,高端精品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甲级办公写字楼、美术馆、博物馆等多元布局,易购云店、SN极物、SN红孩子、SN体育、SN影城等品牌的引入……
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S宁展示商业版图最前沿的窗口,也将是助力城东城市商业升级重要地标。
应该说,苏N对于这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倾斜力度也是高的,当得起城市A级建设项目。
要知道相比奥体、新街口等地标拿而不动多年,仙林广场的建设速速可谓是后来者居上。
从轰轰烈烈的启动仪式,到快马加鞭的建设速度,起初这个城市地标的建设还是颇让人放心的。
只有一夜寒风,一切都突如其来。仙林广场的突然停工多少都会让人难以置信。
如今,这里已成为区域超大烂尾项目。
抬头望去,锈迹斑斑的钢筋,寂静无声的现场,杂草丛生的工地……无不告知停工之久。
几近封顶的工地上,依稀可见2栋商业玻璃外挂,着实和此前的轰轰烈烈形成巨大反差。
本应该在今年开业的商业地标,恍惚间竟成了仙林中心最大的伤疤。
真真是梦幻的开局,梦碎的结尾。
周边人员告知,这里已经停工快2年了,期间也有其他企业集团开豪车来此考察,或盘活有望。
据官方消息,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推进第三方介入,住企纾困,解决资金难题,早日拔了仙林中心心头刺。
只是希望这个进度能快一些,只是希望不要让仙林人等太久。
如果说仙林广场之困在于资金链,那么相隔不远的美糖广场迟迟不开业就在于招商运营。
事实上,这也是仙林中心一个相当古早的项目——2013年就已出让,原名为“石林青春天地商场”,后期改名为美糖广场。
项目占地面积约8589㎡,全新玻璃幕墙设计,规划集购物、餐饮、休闲、影院为一体。建筑面积3.74万平方米,配备地下停车位194个,地上停车位12个。
按照原计划,项目2021年就该开业了,但是迟迟不见动作。该项目早在2020年就启动了前期招商工作。
根据规划项目1层设置数码体验和精品零售区,3、4层集中设置教育培训和舞蹈健身,6、7层考虑景观视角入驻高档宴会酒店和体验式休闲配套。
如今现场走访发现,这个商业中心整体依旧是空空如也,1楼只有一家商铺已开业了。
项目4楼还设置了商业样板区,工作人员告知,现在1楼只要租成功,装修完成就可以开业了,不要等集中开业。
“现在环境不好,招商比较难,我们没法确定集中开业的日子。”
难道环境不好,就能解释一切了?
项目一街之隔就是仙林中心新的打卡地——可一书店,正好和美糖广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样占据仙林中心的优质地段,同周期招商,一个如期开业,一个只深陷招商难题。
可一书店·仙林艺心项目地上4层,地下3.5层,占地8794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体量上美糖广场不相上下。
不同于美糖广场的运营规划无特色,可一书店·仙林艺心的规划更为创新,更契合周边需求,项目以图书、艺术品、文创艺术衍生品等为主导业态。
内有可一美术馆、可一实验剧场、可一文学馆,以及文创馆、咖啡馆、儿童游乐、餐饮等配套服务。
项目于去年年底开业,整体运营状态尚可。
后记
时也!命也!
仙林中心商业之困,有的由于资金链断裂,亟待输血盘活,有的由于粗犷的运营模式,开业一推再推。
疫情叠加效应下,优胜劣汰的格局更加放大。如何安全、高效、高质的推进商业升级,考验每一个商业体,考验每一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