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清洗滤器、查看油路、检查螺丝、定期拆解分油机等,细数自己日常工作,曲涛眼神里充满认真。在一艘大型救助船上工作,听上去很光鲜,其实却辛苦异常。“在船上,我们4小时一个班,像我是7点半到11点半,然后晚上11点半到凌晨3点半,再是第二天下午3点半到7点半,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曲涛说。曲涛在机舱内巡检。 岗位之一:技工曲涛机舱内40℃高温 巡检时发电机轰鸣工作戴耳塞“只巡视一遍,也就十多分钟,衣服就被汗水打湿了,船不停工作就不停。”说这话的人叫曲涛,是北海救118轮的一名机舱技工,老家牟平。作为技工,机舱就是他的主阵地,而现在机舱内温度通常维持在40℃左右。

编者按:城市生活忙忙碌碌,工作千差万别,有人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一天的工作,有人深耕科研沃土志在跨入行业前沿,还有人身负使命日夜坚守在岗位一线……为展现他们为生活忙碌、为工作拼搏、为使命坚守的勤奋精神,胶东在线《烟台力量》栏目推出“唤醒烟台”主题采访,将镜头对准那些唤醒烟台的人,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故事。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1)

完成救助任务返航途中(资料图)。孔祥润/摄

胶东在线811日讯(记者 孙宗顺 实习生 王素素)他们以船为家漂于海上,他们肩负海航救助使命、他们24小时待命日夜不休、他们是风浪中的“逆行者”、他们是唤醒烟台的人。日前,借北海救助局118轮回烟台保养之机,记者走上这艘列编1年,便救助遇险人员47人,救助船舶4艘的救助船,走近船上那些铁汉船员,听他们讲风雨中那些痛。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2)

机舱内没有空调,室温40℃左右,进入机舱感受是“冰火两重天”。

岗位之一:技工曲涛

机舱内40℃高温 巡检时发电机轰鸣工作戴耳塞

“只巡视一遍,也就十多分钟,衣服就被汗水打湿了,船不停工作就不停。”说这话的人叫曲涛,是北海救118轮的一名机舱技工,老家牟平。作为技工,机舱就是他的主阵地,而现在机舱内温度通常维持在40℃左右。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3)

曲涛在机舱内巡检。

清洗滤器、查看油路、检查螺丝、定期拆解分油机等,细数自己日常工作,曲涛眼神里充满认真。在一艘大型救助船上工作,听上去很光鲜,其实却辛苦异常。“在船上,我们4小时一个班,像我是7点半到11点半,然后晚上11点半到凌晨3点半,再是第二天下午3点半到7点半,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曲涛说。

技工值班是在船舱内的集控室,其实就是船上发动机、发电机等大型设备门外的一个小屋子。值班有何难?记者跟随曲涛走进集控室,体验值班巡检,40℃左右的高温和刺耳的轰鸣声就是一大挑战。“现在只有发电机工作,噪音就这么大了,进来巡检我有时要戴耳塞的。机舱室内温度是39.1度,不出汗才怪。”巡检时,曲涛向记者大吼说。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4)

运转的设备产生高温。

毛头小伙扎根技工岗位9年 关阀门都养成强迫症

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海上救援工作安全的重要保障,从2009年毕业至今,曲涛和5艘船乘风破浪过,应对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故障问题,曾经历重大抢维修事件,和8名同事一起连续奋战12小时,更换主机缸头。他自己从一个出海会晕船的毛头小子变成了现在工作娴熟的技工。

说起日常工作,不断地重复让他有了强迫症。“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得了强迫症,明明燃油阀已经关掉了,却总是觉得没关,还要再看一遍,”曲涛说,“反过来我觉得这不是强迫症,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采访当天晚上,曲涛所在的北海救118轮已经起锚开动。当普通人还在梦乡时,迎着海平面上渐渐泛红的朝霞,曲涛已经在检查膨胀水箱液位有无下降、检查应急配电板有无报警以及应急发电机的燃油滑油有无泄漏安全隐患。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5)

伴着朝霞,曲涛在检查膨胀水箱液压位有无下降及渗漏隐患。

岗位之二:“水头”鲍全东

感叹“救个人不容易”危险与感动铭记于心

北海救118轮上共有6名水手,相比较曲涛岗位的“不见天日”,水手长鲍全东的岗位则是“风光无限”,早晚能看到日出日落,救助时常是风里雨里。每天早上八点钟,鲍全东就要准时开始检查设备,实验其是否因受到海水腐蚀而无法正常工作,还要进行救捞训练,学习下达的文件等,每天都是忙碌的。

在救捞船上,不同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但不变的就是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旦有救捞任务,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即使是深夜。入行12年,说起救捞工作,鲍全东最难以忘怀是刚入行不久参与救助一艘油轮,油轮局部爆炸,伴有明火出现,并且必须将船拖离航道,否则会影响到其他船只安全。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6)

“水头”鲍全东操控船上设备。

“大家都挺纠结的,毕竟油轮随时可能会爆炸,上去是有生命危险的。”在船尾忙碌的鲍全东看到最终两位年长的水手爬上油轮,迅速带缆,将油轮拖离航道。“这件事深深烙在了我心里,那种救援时刻的危急,被救者眼中对生存的渴望震撼到了我。”鲍全东说。

海上救援不分昼夜,鲍全东每年参与的大型的救助任务至少也有三五次。“做了这份工作之后,真的感觉到了责任和伟大,救个人不容易。”鲍全东感叹道。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7)

鲍全东在船上巡检。

铁骨不畏狂风暴雨 普通人生活只能是羡慕

迎着十级甚至更大风浪出海,他们无所畏惧,在汹涌的海浪中救人,他们也毫无怨言。但就是这样的铮铮铁骨,也有他们柔情的一面。

曲涛的妻子已怀孕七个月,妻子体质不好,不能陪伴左右,每次休假也只能乖乖在家尽量多做家务。鲍全东陪伴自己13岁的儿子时间更是少得可怜,对自己父亲角色的缺失甚是愧疚。“我们说是干4个月休2个月,其实有情况了我们还是坚守岗位。算下来,我陪孩子的时间不超过两年,他从小学到初中,我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我不在家时他害怕,都要用被子蒙头才睡觉。”鲍全东低声说。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8)

鲍全东在检查船上设备是否固定牢固。

常年的海上漂泊,远离家人,有时候在大洋深处一漂就是四个月,还没有信号,打个电话都不方便。很多人觉得海上工作风光无限,其实救助船靠港保养时他们也在待命,不能回家,这个中辛酸,也只有当事人才最明白。

采访当天傍晚,应记者要求,鲍全东在巡视甲板间隙请同事帮忙拍了一张照片,背景是辽阔的大海和渐渐落下的夜幕。“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注定无法过普通人的生活。”40岁的鲍全东看着远处的海岸说。

七里海救援:走近北海救118轮铁汉(9)

工作之余,鲍全东和背后的海岸线合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