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代表作两词一赋(青州从事vs乌有先生)
苏轼代表作两词一赋(青州从事vs乌有先生)章质夫,名楶(读节),蒲城人,苏轼朋2友,时任广州知州。曾答应过苏轼,每月给他送酒六壶。这次因小吏跌而酒未送到。故东坡写诗相问。白衣句,用《续晋阳秋》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典故。风轩,破觥,指自己条件简陋。岂意二句,青州从事,指好酒。典出《世洗新语术解》。乌有先生,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六壶好酒未能送到。空烦二句,持蟹是用《世说新语》中毕卓的典故。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落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落英,初开之花,一说落花。南海使君,指章质夫。北海,东汉孔融曾任北海相。《后汉书孔融传》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定分句,意谓章知州一定会把酒送来的。简注: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苏轼诗集》卷39,p2155)
(一)《章质夫送酒》原诗及简释
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苏轼诗集》卷39,p2155)
简注:
章质夫,名楶(读节),蒲城人,苏轼朋2友,时任广州知州。曾答应过苏轼,每月给他送酒六壶。这次因小吏跌而酒未送到。故东坡写诗相问。白衣句,用《续晋阳秋》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典故。风轩,破觥,指自己条件简陋。岂意二句,青州从事,指好酒。典出《世洗新语术解》。乌有先生,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六壶好酒未能送到。空烦二句,持蟹是用《世说新语》中毕卓的典故。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落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落英,初开之花,一说落花。南海使君,指章质夫。北海,东汉孔融曾任北海相。《后汉书孔融传》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定分句,意谓章知州一定会把酒送来的。
散绎:
我就像东篱下采菊的陶渊明,
白衣人前来送酒我起舞相迎。
急忙把透风的破屋扫扫干净,
再去洗好准备装美酒的破觥。
谁料您答应送来的六壶好酒,
竟然变成子虚乌有全部成空。
白白让我左手拿着今秋新蟹,
在东篱边闻着菊香转悠不停。
广州知州章大人是当今孔融,
慷慨大度重情重义仁爱贤明。
见此诗后定会再送几壶美酒,
罗浮山下犒赏老友辛苦春耕。
(二)《章质夫送酒》品读
此诗作于绍圣二年(1095),东坡时年60,贬居于惠州。
陈师道《后山诗话》:“东坡居惠,广守月馈酒六壶。吏尝跌而亡之,坡以诗谢曰:不谓青州六从事,翻成乌有一先生。”
送酒的信来了,酒却没送到,东坡以诗相问,一是可见东坡幽默性格,二是可见苏章之间交情深厚。
这首诗写得别致而又风趣。如此普普通通的题材,到了东坡笔下,立即变得风趣幽默而不失优雅,充分证明东坡的天才。
此诗颔联,向称巧对,备受好评,是宋诗中的名联。
(三)褒之者
这是宋诗中别具一格的诗,早已引起前人的重视。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评此诗颔联二句曰:上下相关,而语益奇矣。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评颔联曰:浑然一意,无斧凿痕,更觉其工。
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九曰:青州,乌有一联,既切题;左手,东篱一联,下空烦,漫绕四字,见得酒不至也,善戏如此。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下曰:承蜩弄丸,不足喻其巧妙。
以上皆是对此诗的“褒”者。
可见,这首诗是宋诗中的精品,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究其成功的原因,约有三端:
一是选用合适的典故,如白衣送酒,青州从事,乌有先生。
二是颔联颈联转折圆润自如,形成悬念,制造幽默气氛。
三是词句典趣而风趣。
此诗写的不是重大题材,而是日常生活常有的偶然性题材,东坡一经用作诗材,立见妙趣横生。可见,天才的大诗人善于“诗化生活”,或者天才的大诗人总是在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四)贬之者
俗话说,玻璃眼镜,各投各人的眼。对于这首诗,前人也有指其瑕疵的。
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六曰:青州,乌有,偶然拈作对偶,苏诗卓绝处不尽在此。
安磐《颐山诗话》:(此诗)涉于嘻戏。
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卷十八:太游戏,俗偏盛传此种。
《纪批苏诗》卷三十九则斥此诗为“纤而俚”。
即使是同一个方回,也是一口两舌,刚夸过,就批评。《瀛奎律髓》卷十九又曰:亦是谐体,三四太俳,不及五六。
以上是对此诗的“贬”者。
(五)余论
前人的褒贬抑扬之论,大略如上所引。博雅诸公,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如今,贬崔颢,斥李杜,嘲李贺,辱杜牧者各显神通,甚嚣尘上,各种著名非著名的诗人,博与不博的人士,皆自负才华惊天盖地,竞相鄙薄前贤以为高。高乎不高?诗曰:
只听狂言诈语多,佳篇锦句未曾见。
尔曹身与名俱灭,前贤好诗传千年!
附图八幅,苏轼在惠州,古今饮酒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