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这是我们为广东一家企业生产的数控专机,原来干一个零件需要四个人分别在四台机床上操作,现在一个人就能看两台机床。”宋广义把记者带到这台售价380万元的特种机床前,很是自豪地介绍,“这台机床从沈阳运到广东,保险和运费就要10万元。”不接没有技术含量的订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上,随后到来的行业寒冬证明企业的决策具有长远眼光。如今,很多机床企业因为订单不足停产甚至放假时,这里却有干不完的活,因为他们的很多产品都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生产的是高端数控机床。在机床行业的寒冬里,这些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格外振奋,也让人禁不住追问,为什么有的企业停产,而有的企业却加班赶订单,为什么有的企业放假,而有的企业却走出去建厂参展。答案各不相同,有人无中生有,有人有中生新,有人新中生特,但原动力只有一个——创新。从0到1,无中生有的创新是核心动力“2011年前后的四五年,机床行业非常火,火到有人甚至拿着钱都买

10月22日,周六,沈阳气温骤降。与寒冷的天气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沈阳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火热的加班场景。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1)

当记者走进公司车间时,工人们正在专注地进行操作,车间里摆放着尚未包装的机床产品。“我们车间里干的活,全是有订单的,全是别人没有的。”工人陶汝旭的说法印证了记者的判断,市场低迷时,周末加班赶订单的企业大多拥有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同样在这个周末,同样是机床行业,加班的场景还有很多。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2)

在河北省曲周县的精密轴承智能制造中心,沈阳机床生产的169台i5智能机床,正整齐划一地运转着;在丹东凤城市二龙工业园区,一辆装载着机床的货车正准备启程,他们要到上海参加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大连金普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一个25万平方米的大型地藏式恒温恒湿厂房正在封顶,明年科德数控就将在这个“地下工厂”里生产,而现在他们正携带多款数控机床赶往上海,他们要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高精度和高智能。

在机床行业的寒冬里,这些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格外振奋,也让人禁不住追问,为什么有的企业停产,而有的企业却加班赶订单,为什么有的企业放假,而有的企业却走出去建厂参展。答案各不相同,有人无中生有,有人有中生新,有人新中生特,但原动力只有一个——创新。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3)

从0到1,无中生有的创新是核心动力

“2011年前后的四五年,机床行业非常火,火到有人甚至拿着钱都买不到货。但是那时的火只是数量的提高,质量并不行,很多都是低端机床,有的甚至是对旧机床进行简单改造,当时有很多活我们都没有接,我们不想在低层次发展。”沈阳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广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提到的是机床行业曾经的火爆。

不接没有技术含量的订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上,随后到来的行业寒冬证明企业的决策具有长远眼光。如今,很多机床企业因为订单不足停产甚至放假时,这里却有干不完的活,因为他们的很多产品都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生产的是高端数控机床。

“这是我们为广东一家企业生产的数控专机,原来干一个零件需要四个人分别在四台机床上操作,现在一个人就能看两台机床。”宋广义把记者带到这台售价380万元的特种机床前,很是自豪地介绍,“这台机床从沈阳运到广东,保险和运费就要10万元。”

精益数控这家不足百人的民营企业,能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背后是一个装备制造大省在人才贮备和研发能力上的强大支撑。这里的装备制造业,不仅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院所、研发人才、能工巧匠,即使是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也不缺乏创新能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发展壮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卫星应用、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上,东北地区有基础、有优势。而沈阳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的实践证明,只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就可以把基础和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就能再造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

在“从0到1”的创新中,我们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研发了i5系列数控产品的沈阳机床、能生产苹果手机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的沈阳芯源微电子、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松机器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4)

从1到N,有中生新的创新是开疆拓土

无论是研发者,还是决策者,创新的过程都是艰辛的,结果的不可预知让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像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这样的企业,他们的压力是超过10亿元级的,研发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声音甚至是非议,足以让人崩溃。

最终这两家企业都顶住压力完成了“从0到1”的创新,沈阳机床的自建研发团队用5年的时间研制出i5数控系统,大连机床通过合作攻关成功研制出dmtg数控系列。

但此时的机床市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火爆,国外企业甚至用价格战来压缩国内机床企业的生存空间。作为“机床国家队”,这两家企业身上的责任就是替代进口,创新让他们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这时候他们要从国外企业手中抢市场。

市场需求有限,单纯买卖机床的模式已经进入瓶颈,于是这两家企业又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既然客户买的不是机床,而是机床创造的价值,那就直接向价值收费,于是机床几乎被以“免费赠送”的方式送到用户手中。

沈阳机床推出了设备租赁、智能工厂、工业小镇等多种商业模式,通过“计时租赁”“以旧换新”“你有订单,我出设备”等方式与家庭合作,与企业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从买卖机床到分享机床,理念创新让i5智能机床迅速在市场上铺开。

大连机床推出了分期付款、建产业联盟、建产业孵化园区等商业模式。目前,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产业孵化园区的模式已经推广到广东东莞、江苏张家港、湖北荆门、重庆潼南区等地,当地政府提供厂房及金融配套政策,大连机床以租赁的方式向企业提供设备并进行日常维护,分享理念同样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扩大。

创新的砝码每增加一个,企业竞争力就会跃升一步。我省两家重点机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又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把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优势充分放大,打出了品牌,抢占了市场。先是“从0到1”的创新,接下来是“从1到N”的有中生新,今年上半年,大连机床实现盈利2.2亿元,沈阳机床的订单同比增加5倍。

新一轮振兴,创新是第一动力。这种创新,可以是科技和产业上的革命性创新,也可以是产品商业模式上的微创新,只要企业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加快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就会在市场上得到回报。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5)

从1到X,新中生特的创新是个性化服务

9月份在沈阳举办的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记者在国际机床展区注意到我省一家机床企业——丹东华骏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在大族超能、上海狮迈、深圳迪能、山东镭鸣等国内顶尖企业的包围中,这家企业小心翼翼地接待着每一个客户,热情而不失自信。

11月1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在参展企业的名单中又出现了“丹东华骏”的名字。坐落在凤凰山脚下的这家民营企业,如果说到沈阳参展是因为距离较近的话,那么到上海参展,唯一的理由就是开拓市场。

公司业务经理佟昊的回答验证了记者的猜测:只有不断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才能跟市场充分对接。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个性化服务,用佟昊的话说就是:“民营企业运作灵活,客户看好产品后,我们接受私人订制,按照客户的要求,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给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充分尊重客户需求,丹东华骏把一个机床产品挖掘成一个可以按需求订制的系列,“从1到X”的创新让他们在市场找准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创新有时候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就像从0到1的无中生有,但不一定每一次都要高精尖,有时候只是思想的转变,甚至只是一个别人“不曾有”的想法。丹东华骏是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但他们把“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变成了“生产+服务”的个性化订制模式,创新让他们获得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通过创新实现服务的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实现开放性生产,因创新带来改变的成功案例在我省并不鲜见。沈鼓集团建立的“沈鼓云”大数据服务平台,让用户通过一部手机就实现了对机组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而且平台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故障预警、故障诊断、故障排除等15种在线专业服务。大连创客空间创始人之一的于跃,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了身边闲置的机床后,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就让订单与闲置的机床实现了对接。

辽宁是装备制造大省,曾经的辉煌,靠的是装备制造业,新一轮全面振兴,装备制造业仍然是最大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当前,制造业的价值正在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移,分享经济的理念也正从日常生活进入到工业生产领域,开放式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不断涌现。这时候,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大胆创新,在融合发展上大胆创新。

将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优势转化为新一轮振兴的动力,必须强化创新驱动,引导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开发“中国第一”级别的技术和产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唯一的道路,此外,别无他途。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6)

更多阅读

来个漂亮的“惊险一跃”

□刘立纲

这几年,受大环境影响,机床行业景气指数不高。然而,省内的沈阳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沈阳机床、丹东华骏等企业的部分产品却备受青睐,做得风生水起。探其根本,无论是关键技术的突破、商业模式的变革,还是管理方法的优化,核心都在两个字:创新。

创新好,不过创新也难。有多难?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认为,90%以上会失败;当当网CEO李国庆总结,成功的不到5%……商界精英们的数字虽非出自官方,却也足以说明“想法变利润”的低概率性。于是,才有人将创新比做“惊险的一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特别是在全球竞争异常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用户需求瞬息万变、个性体验近乎苛刻的当下,创新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谋划时,能不能把握趋势精准预判?攻关中,能不能承受住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产出后,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推广上,能不能进行有效的营销?这一整套的“创新链条”,环环相扣、互为传导,如果成功,便绘出了一道完美的“微笑曲线”。但任何一步的不理想,也都会影响“全局”。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创新,果实可能甜,过程一定苦。

辽宁高端装备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锐意创新)(7)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使命。在低端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失衡大背景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所以,创新再难,也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满足现状、小富即安,只会被越甩越远,直至淘汰出局。要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窗口期”脱颖而出,比的就是毅力和能力,拼的就是信心和耐心,靠的就是干劲和韧劲。盛京精益数控等几家企业,能在下行压力中逆势上行,均深刻表明:创新之外无他途。

如何降低创新的风险系数、难度指数、摩擦因数?就企业来说,适应市场变化,积极拥抱“互联网 ”、大力培养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完善制度管理体系、更加尊重个性化需求,皆为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有形之手”也当有所作为。政府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创新清障、松绑、搭台,在以公平和效率为指向的科技资源的“帕累托优化”中,充分释放活力、激发动力、挖掘潜力。而在社会层面,则要既鼓励创新、肯定先进,又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掀起一场“勇者大挑战”营造良好氛围。

今天的创新,明天的经典。当千千万万个微观主体如春潮涌动,一次又一次完成漂亮的“惊险一跃”,“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便有了磅礴之力,“振兴列车”便有了强劲引擎。

新媒体编辑:王晓领

责任编辑:张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