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语越早启蒙越好(为什么说英语启蒙越早越好)
为什么英语越早启蒙越好(为什么说英语启蒙越早越好)母语式启蒙法「浸润式/浸泡式」英语启蒙法早=Now!现在!关于“早”就说到这里,接下来着重谈一谈“好”。我们先看一下现在市面上最火的关于英语启蒙的几种方法:
“英语启蒙越早越好”——这句话想必大家也已经听到耳朵长茧了,各路大咖专家也给出了权威的理论及实例认证。
然而越早越好,到底是多“早”?
0-3岁也好,3-6岁也好,青春期之前也好,无不在强调一个“早”。
其实吧,不必过分纠结于这个早到底是几岁,人为制造时间节点上的紧迫感带来的焦虑也是庸人自扰。与其因为“怎样才算早”而纠结浪费时间,不如把“早”变成行动:
早=Now!现在!
关于“早”就说到这里,接下来着重谈一谈“好”。
我们先看一下现在市面上最火的关于英语启蒙的几种方法:
「浸润式/浸泡式」英语启蒙法
母语式启蒙法
家庭立体式启蒙法
五感式启蒙法……
其中以第一种“浸润式/浸泡式”最为常见,大家的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每种方法有其特点和优点,但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包裹式”。
通过使用图画文字音频视频等(立体式),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感式),让孩子在人工类母语环境里(母语式),接受深度熏陶滋养(浸润式),然后自然而然习得英语,长成为一枚语音语调地道流畅的英语小牛娃。
总而言之,就是要:给孩子提供类母语环境,让孩子像学汉语一样习得英语。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用词是“类母语环境”,而不是“母语环境”。很容易理解,国内家庭谁也提供不了纯母语环境,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必纠结。
关于母语的习得,谈理论总有些泛泛,但只要大家回忆一下自家小孩学说话的经过(或者领居家小孩、亲戚家小孩),大多会有这样的感触:原来孩子真的就这样不经意间习得汉语了。
以Q为例,最近会说的汉语越来越多,我也是觉得蛮神奇的,目前主要是一些Baby talk式的叠词和少部分非叠词,这也符合婴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例
家庭成员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舅舅/姨姨/哥哥/弟弟/妹妹/姐姐……
动物类:猫猫/兔兔/狗狗or汪汪/羊羊or咩咩/牛牛or哞哞……
其他:Wawa代表袜袜or娃娃/Yaya代表脚丫丫or鸭子/Papa代表害怕or拉臭臭的嫌弃状……
我没有统计过Q目前的中文词汇量有多少,但给我的感觉就是汉语真的就是这样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一点点get到手了,可以说是很“乐学无痛”了。
这还仅限于她会说出口的,那她能听懂的就真的没法统计了,我感觉在听方面,已经可以和她“无障碍交流”了,有时候会打心底里惊讶:“为毛她都听得懂呢?”
那么,类比汉语学习过程,用母语的方式习得英语完全是可行的。
说得准确一点,至少我们可以「用类(接近)母语方式习得英语」。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英语,任何语种都是一个道理。
既然说,英语启蒙越早越好,“好”在哪儿?
总结下来,「早」的优势有以下几大“好”:
01契合语言关键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所谓“关键期/敏感期”,指的是儿童在某些特定发育阶段,会对特定经验和信息具有特别强烈持久的影响和吸收效率。
因此,抓住不同敏感期的特点,因时顺势输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数字敏感期学数字,色彩敏感期辩颜色。
不管公认的儿童语言敏感期是0-6岁,还是说3-6岁是语言黄金教育期,甚至是说只要青春期(约十二三岁)之前,越早接触英语不仅可以在孩子大脑里输入更多的语言信号,还更有利于建立英语思维和英语的程序化记忆,帮助孩子成为双语者甚至多语者。
试问,如果可以在一个阶段里相对轻松地获得某种技能,为什么要拖到后面再花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呢?
你是要“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选择。
02符合儿童大脑发育机能,更“乐学无痛”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根据此理论,语言学习分“学得”与“习得”两种。
学得(Learning):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语言。比如,我们上学时背单词记语法刷题应试;
习得(Acquisition):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无意识获取语言。比如,我们从小习得母语的过程,并没有经过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学习。
我们成人的大脑已经侧化,分为左右脑,有了固定的功能分区。大脑中的两个语种在负责说话的语言区中是分开的,可明显分辨两个不同的语言区。
在使用一种语言时,该语种语言区是活跃的,而另一语种的语言区是关闭的。反之亦然。
研究表明:
语言的建立是以脑细胞之间的链接作为前提条件的,儿童的大脑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弹性,在语言的处理过程中,可供链接的细胞数量更多也更为活跃,因而更容易用习得的方式获取语言技能。
越小习得的母语和二语会存储在大脑的同一区域,也就是“布洛卡语言区”,这也就决定了儿童最有可能运用和母语一样的机能,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
年龄越小,无意识的习得越重要,效果也越好。
03增强听音辨音能力
英语启蒙早晚的关键,真的不在于会背多少单词和句子,而在于听音辨音能力的培养,这是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技能。
学过英语的都知道“听力好的,口语一定不会差”。
可以这样理解:听力是“输入”,口语是“输出”,有了足够多、足够标准的输入,才有正确流畅的输出。
安妮鲜花的书里说到:从出生开始,越早输入英语语音信号,孩子的听音辨音能力越强,听觉记忆力就越强。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
刚出生的孩子就如同白纸一张——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给孩子越早提供原汁原味的听力输入,这些语音信号会存储在大脑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越来越多。
当以后再听到一样的语音信号时,大脑会自动匹配到现有的进行识别,对孩子来说,就会很熟悉,更容易接受,学习起来也更快更高效。
大脑对音素具有强大的辨别能力,可以把听到的话进行拆分匹配:单词不再是孤零零的单词,而是有意义的语意群,通过大脑转码一样形成自己的听力理解,再对应上当时当刻的具体情境,即可明白话语意思,然后输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自然的英语思维过程。
04培养纯正语音语调
相信很多人都羡慕那种英语纯正、发音地道的人,闭着眼听都以为是外国人说的。
有研究表明,外语的语音语调其实是“童子功”,越早开始,越容易掌握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
这和我们的口腔肌肉和舌头灵活度有关。
年龄越小,发音器官尚未固化,接触英语时,发音器官会自然配合这些语言发音来调整形态、弹性发育,准确发出这些语言所需要的各种声音。
如果开始得晚,口腔肌肉就会慢慢形成母语的发音习惯,肌肉也是有记忆的,这样就会很难改变发音位置,从而导致外语的发音有些就很难发准,甚至发不出也不是没有——如果你领教过日本人的英语,那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这一点和上面的听音辨音能力的增强也是有关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可以把英语的语音语调模仿得惟妙惟肖,而我们大部分成人讲出来的英语反而中国味儿很重。
05英语接受度高,汉语负迁移少
相信很多妈妈都经历过,孩子拒绝听英文绘本或拒绝看英文动画,甚至极端到拒绝听到英语这样的情况,这个过程中,妈妈也是备受煎熬的,分分钟就要原地爆炸……
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孩子接受了,但需要一个很漫长很痛苦的过程;要么搞不好妈妈放弃了,甚至还扼杀了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开始得早,尤其是在母语的强势地位尚未形成之前,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另一门语言。
因为所谓的“母语和外语”,只是我们成人赋予的区分。
对孩子来说,这就是苹果和橘子的区别,只是两种并列平行的语种而已,用专业的词汇叫做“母语VS二语”。
说到二语,不得不提到二语习得中不可避免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这也是中式英语(Chinglish)的由来。
按照母语发展规律,孩子2-3岁时会出现中文强势地位,而母语一旦呈现强势,就会形成“母语语言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影响英语的学习,使得从接触到接纳一门新语言的适应过程更漫长。
而在母语还没有根深蒂固之前,在自然语境中习得第二语言,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很少,轻松get英语思维和地道英语的概率要高得多。
以Q为例,无论是中文绘本还是英文绘本,她都一视同仁地照单全收,并不会出现只想听中文的而拒绝英文的现象,所以英语启蒙的阻力基本没有。
虽然我知道,她的中文肯定最终要走向强势,但是英语已经是陪伴她一起成长一个很熟悉的朋友,相信一直维持下去这份友谊也不是问题。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妈妈关心的英语启蒙早会不会影响母语的发育,实际上,不仅不会,反而会一定程度上促进母语的学习。
国外诸多研究表明,多种语言输入并不会造成儿童的语言混乱,暂时的语迟并不等同于负影响。
再进一步说,人类神经突触遵循“用进废退”原则,部分突触细胞将因为未使用而萎缩。
越小对孩子施以多语言刺激,使其大脑发育尽可能多的突触,对于儿童大脑、智力发育大有裨益——你看双语或多语者是不是智商都很高就知道了。
06匹配认知水平,海量资源供选择
启蒙早的优势,更多的体现在英语启蒙资源选择方面。
相信很多妈妈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
由于孩子英语启蒙晚,选低幼的资源,孩子觉得幼稚不感兴趣;选有难度的资源,孩子基础差或零基础导致看不懂而频频受挫。
——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激发孩子对英文产生兴趣。
英语启蒙的海量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原版绘本,分级读物和原版动画。
虽然相对来说,原版绘本的年龄分级并不明显,但也是有一定的年龄界限。就比如一些低幼的玩具书,大娃真心未必对此设计感兴趣,而这确恰恰是小娃的心头好。
年龄界限最典型的当属分级读物了,甚至具体到几年级几个月。虽然是参考,但是这样科学细致的分级确是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的。
试想,一个母语能力很强,认知水平很高的大孩子,初次接受英语,真的是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启蒙资源,势必要面临无书可看的尴尬境地,就找到合适资源这一步也是要煞费苦心。
以Q为例,从出生开始接触英语,那真是海量的原版资源等着她,整个英语世界的大门都为她打开。
洗澡书/布书→洞洞书/触摸书→翻翻书/立体书
纸板书→精装书→平装书
韵文歌谣书→故事书
无字书→寥寥数语的书→篇幅长一些的书
……
每个阶段每种类型都有适合她的。
可以说,她只需要跟随原版书同步成长,绝对不缺资源,剩下的就是如何高效利用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能够达到或接近母语的二语水平。
最后,总结一下:英语启蒙早的优势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自然建议大家「赶早不赶晚」。
如果你现在开始了,那剩下的就是选好资源 用对方法 坚持坚持再坚持,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私信或者评论咨询,亦或者关注爱子淘学公众号,我们愿和大家一路同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