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高级说法(请不要将内向贬义化)
内向的高级说法(请不要将内向贬义化)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事业之路也可谓是典型的低调。她称自己是“友好”,但很不爱交际的人,36岁发表了第一部作品,其作品以最简朴的文学形式——短篇小说著称。这个过去害怕媒体、深居简出的女作家如今是加拿大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其写作风格也与俄国文学巨匠安东·契科夫相提并论。其实,有很多名人他们都是性格内向者:亚伯拉罕·林肯、奥黛丽·赫本、希区柯克、沃伦·巴菲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这个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世界上,内向者的优秀品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专注、低调、思想深刻、脚踏实地、忠诚善良、严格保守秘密、不会虚张声势。内向者拥有的这些宝贵特质,正是外向者所缺乏的。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帕特里克·金,他是国际畅销书作家,也是一个内向型作者,他结合了自身经历与经验,打破对内向者的偏见,从“心”出发,破解“安静”的优势,然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向”成为了一个不太好的词语,它隐隐约约成为了不合群和孤僻的代名词。小区里面的宝妈们坐在一块儿聊天,如果有谁提出了自己家的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大家的反应都出奇得一致:那怎么行?孩子长大以后吃不开的呀,一定得好好锻炼锻炼!
仿佛“内向”就是一个吃人的妖怪,谁被它咬了一口,从此便不爱说话,低人一等,很难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的生存。我们不得不承认,情商高会说话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更讨喜,因为他们总是把人往天上夸,谁不喜欢被人夸奖呢?但我们也不能将那些不会说话的“闷葫芦”一棒子打死!
我特地去现代汉语词典上查了一下关于“内向”的解释,词典上说,“内向”指人深沉内敛,内心活动不轻易表露出来。瞧,它并没有说“内向”是一个多么不好的事情呀!
正巧我在无意间遇到了一本书——《内向一点儿,不好吗?》,读完之后,更让我觉得,其实“内向”也只是我们的性格自我表达的其中一种方式,它和“外向”是平等的,并没有谁好谁坏的差别。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帕特里克·金,他是国际畅销书作家,也是一个内向型作者,他结合了自身经历与经验,打破对内向者的偏见,从“心”出发,破解“安静”的优势,然后写了这一本书,希望读者们能够通过他的启发,成为更闪光的自己。
之前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其实你并不内向,只是不擅长对不亲密的人开朗。其实在书中,作者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内向者这个标签的真正含义跟社交能力的强弱无关,甚至跟你有多享受社交场合也无关,只跟你忍受社交的程度有关。
换而言之,内向不等于没朋友混不开,它代表着优质高效的社交。内向的人不会和跟自己不相干的人无缘无故的热络,只会跟自己磁场相同的人侃侃而谈,反而避免了无效社交,让自己的生活工作更加精准高效。这就类似于男女关系中,其实所有人男人都是暖男,只看他暖得是不是你,一个意思。
其实,有很多名人他们都是性格内向者:亚伯拉罕·林肯、奥黛丽·赫本、希区柯克、沃伦·巴菲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这个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世界上,内向者的优秀品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专注、低调、思想深刻、脚踏实地、忠诚善良、严格保守秘密、不会虚张声势。内向者拥有的这些宝贵特质,正是外向者所缺乏的。
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事业之路也可谓是典型的低调。她称自己是“友好”,但很不爱交际的人,36岁发表了第一部作品,其作品以最简朴的文学形式——短篇小说著称。这个过去害怕媒体、深居简出的女作家如今是加拿大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其写作风格也与俄国文学巨匠安东·契科夫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内向一点儿,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既没有伤天害理,也没有坑蒙拐骗,为什么要备受歧视呢?
放下对“内向”的偏见吧,你会看见同一片阳光,照在不同的风景上,然后变成了这个世界上的星辰大海、诗和远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