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后要多久可以排便(点屎成金不是梦)
粪菌移植后要多久可以排便(点屎成金不是梦)而西方现代医学中将粪菌移植应用于人类的最早记录则在1958年[2]。当时,一种名为「伪膜性肠炎」的肠道疾病死亡率高达75%,常规治疗手段多不奏效。经过多年的实践,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使用发酵粪便的上清液、新鲜粪汁、干粪便及婴儿粪便治疗腹泻、便秘以及腹痛等胃肠道疾病。流传至今,我们现在仍能从中药中找到「以粪入药」的证据。我国在1700年前就出现了粪菌移植的原型。早在东晋时期,葛洪[1]便在其《肘后备急方》中提出服用「黄龙汤」来改善肠道疾病——用人粪汁治疗食物中毒、腹泻、发热并濒临死亡的患者。“饮粪汁一升,即活”,可见其奇效。
#粪菌移植##肠道菌群##益生菌##自闭症##肠道疾病#
什么是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即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肠道菌群失衡患者的胃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也被称为“粪便移植” “粪菌治疗” “肠菌治疗”或“肠道微生态移植”。
历史上的粪菌移植
我国在1700年前就出现了粪菌移植的原型。
早在东晋时期,葛洪[1]便在其《肘后备急方》中提出服用「黄龙汤」来改善肠道疾病——用人粪汁治疗食物中毒、腹泻、发热并濒临死亡的患者。
“饮粪汁一升,即活”,可见其奇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使用发酵粪便的上清液、新鲜粪汁、干粪便及婴儿粪便治疗腹泻、便秘以及腹痛等胃肠道疾病。流传至今,我们现在仍能从中药中找到「以粪入药」的证据。
而西方现代医学中将粪菌移植应用于人类的最早记录则在1958年[2]。当时,一种名为「伪膜性肠炎」的肠道疾病死亡率高达75%,常规治疗手段多不奏效。
外科医生本·艾斯曼及同事将健康人的粪便经直肠灌入4位伪膜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结果3位病重患者都康复了,而另1位患者则是死于与肠道感染无关的疾病,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重视。
二十年后,科学家才确认是一种叫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细菌过量生长引起了伪膜性结肠炎,至此,“粪菌移植”才逐渐在医学界重启。
直到2013年,粪菌移植被正式写入美国临床医学指南[3],用于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素有“偏方”之称的粪菌移植才得以正名,成为主流医学。
粪菌移植能治哪些病?
粪菌移植有望可以治疗所有跟肠道菌群失衡相关的疾病,目前研究表明,除了适合严重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外,粪菌移植还适用于跟脑肠轴相关的帕金森病、自闭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粪”从何而来?
由谁来提供健康的粪菌,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筛选过程,可以说得上是「万里挑一」。
为了得到一份合格的粪菌,要求捐粪者本身必须没有胃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及遗传疾病,至少3个月没有服用过抗生素等药物,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都很健康等等,但目前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供体筛选标准并未统一,这就需要医生来进行专业的判断。
采集到粪便之后,还不能直接使用,要对粪菌液按照标准化方案进行处理,经过注水、搅拌、过滤、离心、沉淀等步骤[4],得到纯化的功能菌群。
经过处理后的粪菌并不是简单粗糙地注入受体的肠道内,视治疗目的的不同,移植可分为经消化道内镜、鼻胃肠管及胶囊等途径。
例如,想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采取经结肠镜灌肠;想要改善肥胖患者的代谢功能,也可将粪便标本冻干并制成胶囊服用。
经内镜移植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手段,但为有创操作,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口服胶囊便捷、无创,但有效成分较前者少,菌群定植效率较低,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
粪菌移植安全吗?
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像所有的药物和医学疗法一样,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轻度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泻、便秘、腹鸣、腹胀、恶心、呕吐和自发性发热,这些反应可能是人体与移植过来的活微生物互相适应的过程,很快就会消失,不会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
粪菌移植短期安全性较好,但其长期风险仍然不明确。供体筛选或粪便样本处理的不规范,以及肠道内其他病原体如病毒、寄生虫等传播,可能会导致受体发生感染,更令人担忧的是,可能会诱导一些与菌群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包括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等[5]。
相信随着对菌群移植研究的不断推进,粪便移植可以治疗更多疾病,为患者的治愈带来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1] 葛洪.肘后备急方[M].影印本.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
[2] Eiseman B Silen W Bascom GS et al. Fecal enema as an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J]. Surgery 1958 44:854-859.
[3] Surawicz CM Brandt LJ Binion DG et 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J]. Am J Gastroenterol. 2013 108:478-499.
[4] Ianiro G Segal JP Mullish BH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and extraintestinal disorders[J]. Future Microbiol 2020 15: 1173-1183.
[5] Wang JW Kuo CH Kuo FC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Review and update[J]. J Formos Med Assoc 2019 118 Suppl 1:S23-S31.
作者简介闵寒
吴莹
编辑 丨刘洋 赵娜
审校 丨李娜 李玉乐 董哲
监制 丨吴文铭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及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至medj@pumch.cn,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图文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科普内容仅用于大众健康知识普及,读者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自行处置,以免延误治疗。治病就医相关需求请于北京协和医院APP线上或线下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