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一年级阅读(中学课外名著格列佛游记导读)
格列佛游记一年级阅读(中学课外名著格列佛游记导读)至于说到那些凭借在绳上跳舞获得要职,在御杖下跳跃爬行而邀得恩宠和勋章的可恶行径,读者要知道,都是当今国王的祖父在位时最先形成的,随着党派纷争的加剧,演变到今天的地步。(p35) 谋杀案指英王查理一世1649年1月被设在威斯敏斯教堂的高级法庭判处死刑。若把这类句段忽略过去,便会形成叙事的断点,对本卷后面文本的理解会受到影响。诸如:1 格列佛在利里普特的经历,影射了当时英国的众多政治事件。信奉十八世纪政治哲学思想的格列佛俨然如一个理性的巨人般俯视并嘲笑着这一切。书中多处暗示利里普特国王的原型是乔治一世。 停车的地方有一座古代寺庙,据说是全国最大的。由于几年前发生了一桩谋杀案……。(p10)
巨人与侏儒
——《格列佛游记》导读
文/秦雨洲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设置的问题,是极富有现实讽刺意义的。一个十八世纪启蒙阶段自豪的英国人,如何在经历一系列“冒险”之后,竟然放弃其标榜的主张,甚至对“理性”和“人性”生出怀疑和厌恶。看似不是很难的问题,但要将一个普通现代英国人的自豪感表现出来,并让他后来口服心服的否定这一切,且能让读者不至于感到唐突,借用《译本序》所言,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斯威夫特的叙事技巧和讽刺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本文就从叙事和修辞出发来探讨其艺术价值形成的机制。
1
格列佛在利里普特的经历,影射了当时英国的众多政治事件。信奉十八世纪政治哲学思想的格列佛俨然如一个理性的巨人般俯视并嘲笑着这一切。书中多处暗示利里普特国王的原型是乔治一世。
停车的地方有一座古代寺庙,据说是全国最大的。由于几年前发生了一桩谋杀案……。(p10)
谋杀案指英王查理一世1649年1月被设在威斯敏斯教堂的高级法庭判处死刑。若把这类句段忽略过去,便会形成叙事的断点,对本卷后面文本的理解会受到影响。诸如:
至于说到那些凭借在绳上跳舞获得要职,在御杖下跳跃爬行而邀得恩宠和勋章的可恶行径,读者要知道,都是当今国王的祖父在位时最先形成的,随着党派纷争的加剧,演变到今天的地步。(p35)
此处的祖父实指詹姆士一世,他宠信帅气的男臣,迷恋打猎,生活穷奢极欲。再如:
战争开始是由于以下原因:……而当今国王的祖父小时候也按照这种古老的方式打鸡蛋,可一次碰巧将手指弄破了。因此他的父亲,当时的国王颁布了一条法令,要全体臣民吃鸡蛋前应从鸡蛋较小的一端打破,违者重罚。(p26)
詹姆士一世起初对宗教的态度是宽容的,但是当天主教徒阴谋炸毁议会的火药阴谋被暴露之后,(1605年11月5日,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企图炸毁英国议会大厦,谋杀新教国王詹姆斯一世,以推举新的天主教国王,但此阴谋败露。)开始变本加厉的打压非新教教徒。
区别就在于:一个党的鞋跟高,一个党的鞋跟低。事实上,据说高跟党更合古法,而国王却决议一切政府管理部门只起用低跟党人。(p26)
政治方面,这段再现了由于上议院和下议院的区分而组成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之间的区别。乔治一世宠信辉格党,他在位期间,辉格党一直在执政。
最后,在第一卷第六章,叙述者表述了格列佛自己的政治观点,其中不乏约翰·洛克政治哲学的影子:强调社会契约论;建立奖善惩恶的制度;孩子应当由政府来培养成公民等等。
2
对利里普特和布罗卜丁奈格的描写采用了“变形”这一叙事技巧,斯威夫特将道德和智力的差距设计为形体的大小差异,将本来难以察觉的差异变成强有力的感性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所接受和认可。布罗卜丁奈格影射的是斯巴达到罗马共和国这段古代社会。
格列佛的思想在布罗卜丁奈格开始动摇。在第二卷的第六章,格列佛详述了英国的现状,大半是之前第一卷第六章政治思想的实践。不料竟逐条遭到国王的质疑。最后国王说到:
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从古至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虫中最有害的一种。(p93)
随后在第七章开始叙述布罗卜丁奈格的法律、军事和政治情况。布罗卜丁奈格的伟大在于他们的德性与节制,他们的注意力放在服从法律上而非解释法律;他们的军队只是一只市民军;他们的学识只是能够产生好公民的知识,只需懂得道德、历史、诗和数学就足够了。
格列佛的思想有所转变但并不彻底,在于叙述者不可避免的有限视角,书中用多处描述表现了这种限制。例如:
再没有什么比奶头上的颜色和乳房上面的黑点、粉刺和雀斑更让人觉得恶心了。(p60)
利里普特人和格列佛都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本应是美好和诱人的事物,在他们的眼中却变成了丑陋和让人厌恶的。
这件事使我想到,人要是处在一个任何人都比他强大得多、任何人他都无法与之比拟的环境里,还要妄自尊大,是一种多么徒劳的尝试啊。(p86)
在布罗卜丁奈格的诸多遭遇迫使格列佛开始反思,也提醒读者应如何看待巨人国王的观点。格列佛虽然有所觉悟且无比仰慕,但并没有接受,他认为布罗卜丁奈格的政治思想是短浅的、贫乏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优点。
我总是禁不住强烈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恢复自由。(p99)
可见,格列佛对道德至上的政治思想依然是敬而远之。要彻底改变格列佛的思想,还需要从本质和根源上去做文章。后面的旅行中斯威夫特将对启蒙思想的根基做一番剖析。
3
十七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理性主义冲击了几乎所有的思想文化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等等,开创了启蒙时代的新气象。
这个时期的发展特色为不受束缚地、但常常也是不加批判地使用理性。斯威夫特远超时代揭露了这点,他笔下的勒皮他人是完美的笛卡尔式的人:眼睛是一只内翻,以自我为本位,另一只朝上直瞪天顶,探索最远离生活的事物。他们如此高高在上,以至于他们的妻子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偷情都视而不见。
采用互文性方法分析《格列佛游记》,是探寻这个文本价值的另一条路径。在勒皮他和巴尔尼巴比中斯威夫特借用了培根的《新大西岛》的设定,在“新大西岛”这个理想的乌托邦国家里,政府的成员都是些科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医学家、哲学家等。它的基础是基础是科学研究,主要的工作是实验,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归纳法。拉格多大科学院犹如“新大西岛”中的“所罗门宫”,是一所乌托邦式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在那里,众多的学者研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新大西岛》标志着科学主宰社会的时代的到来。斯科夫特利用这个已经形成的意向及其隐喻,用荒谬、讽刺的手法批评无限制的科学永远无法成为人的科学。
格列佛的慧骃之行非常重要,这是最后一段旅行,也是根本改变格列佛思想的一段。在利里普特和勒皮他,他毫无收获;在布罗卜丁奈格他唯有仰慕;但身处慧骃人之间,他却极力模仿。慧骃国是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互文的乌托邦,慧骃是哲学家,是理性和智慧的结合,他们能自然地接受自己的角色,几乎没有政治,也没有战争。慧骃与野胡的区别,是完美的社会人与自然状态中的人的对比。格列佛在慧骃国生发出一种对野胡的仇恨,只有通过这种自我蔑视,他才能够在自己身上找到一种与慧骃类似的东西。
在格列佛给辛普森的信中(本版并没有收入),他放弃了所有改良人性的希望,因为在他的书出版之后,他给了国人六个月的时间,他们却没有丝毫改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小说的结局——对人性以至于对人类的厌恶,是斯威夫特的一个玩笑,“格列佛”的原意是“被欺骗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最终格列佛变成了一个仇恨人性的人---对他人具有很大期待,却被欺骗了。因为试图改进人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蠢事。这才是《格列佛游记》最辛辣的讽刺所在。
精彩摘录:
而当今国王的祖父小时候也按照这种古老的方式打鸡蛋,可一次碰巧将手指弄破了。因此他的父亲,当时的国王颁布了一条法令,要全体臣民吃鸡蛋前应从鸡蛋较小的一端打破,违者重罚。(p26)
区别就在于:一个党的鞋跟高,一个党的鞋跟低。事实上,据说高跟党更合古法,而国王却决议一切政府管理部门只起用低跟党人。(p26)
这件事使我想到,人要是处在一个任何人都比他强大得多、任何人他都无法与之比拟的环境里,还要妄自尊大,是一种多么徒劳的尝试啊。(p86)
他对于我诉说的近百年来我国的大事记感到十分惊讶,不以为然地说,那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派纷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恶的恶果。(p92)
国王接着说,“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在旅行,我非常希望你迄今为止还没有沾染你们国家的许多罪恶。但是,从你所叙述和我费了好大劲儿才从你嘴里挤出来的回答来看,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从古至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虫中最有害的一种。”(p93)
八年来他一直在从事一项设计,想从黄瓜里提取阳光,装到密封的小玻璃瓶里,遇到阴雨湿冷的夏天,就可以放出来让空气温暖。(p134)
自从他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成食物。(p135)
还有一位最巧妙的建筑史,他发明了一种建造房屋的新方法,即先从屋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盖到地基。他还为自己的这种方法辩护,对我说,蜜蜂和蜘蛛这两种最精明的昆虫就是这么做的。(p135)
他还指出,每一位出席大国民议会的参议员,在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并为之辩护之后,表决时必须投与自己意见完全相反的票,因为如果那样做了,结果肯定对公众有利。(p142)
他主张妇女应根据漂亮的程度和打扮的本领来纳税,这方面她们可享有与男子同样的特权,即怎么漂亮、怎么会打扮由她们自己判断决定。但是对忠贞、节操、良好的辨别能力和温良的品性不征税,因为税额太大,她们根本就缴不起。(p143)
我要求看一看罗马元老院在一间大厅里开会的情形,同时作为对照,也想看一看另一间大厅里稍后一点的某个朝代议会开会是什么样子。结果前者看起来像是英雄和半身半人在聚会,后者却像是一伙小贩、扒手、拦路强盗和恶霸。(p148-149)
因为贪婪是老年的必然结果,那些长生不老的人最终就会成为整个国家的财产的业主,独霸全民的权力,却又因为缺乏经营管理的能力,最终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毁灭。(p165)
它争辩说:“言语的作用是使我们彼此了解,并获得有关事实的信息;好了,如果一个人指鹿为马,言语的这些作用就被破坏了,因为我完全不能说我了解对方,而且永远无法知道事实的真相,它令我点到黑白,这简直比完全的无知还要糟糕。”(p188)
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一切知识和学问的敌人,无论跟他们谈哪一门学问,他们都会像在本行业务中的表现那样,违反人类的普遍理性。(p198)
我们的政府和法律机构的存在很明显是由于在我们的理性上和道德上有严重的缺点,因为理性对于一个理性动物来说是足够的。虽然我把自己的同类赞扬了一番,我们也不能自信是理性的动物。(p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