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三国时期:廻龙桥三孝口地名纪念碑(王蕾 摄影)金寨路的起点,在三孝口北边的安徽省博物馆,过去这里是庐州老县衙、府衙所在,旧时人们到四乡八邻走旱路,里数都从这里起算,例如三里庵、五里墩、南七里站、东二十埠。金寨路从这里一路向南,先后经过三孝口、迴龙桥、雨花塘、稻香楼、德胜门,这些老地名,如今有的还在沿用,有的已经变成了回忆。清嘉庆《合肥县志》:三孝口合肥古时有张梅、张柷、张松三兄弟事母纯孝。母丧,在家停棺守灵。忽一日邻舍失火殃及张家,三兄弟移柩不及,乃奋不顾身扑于上面泪如雨下。火熄,三人皆死,惟厝棺无损。《合肥县志》记载,为纪念这三个孝子,人们将金寨路至环城西路这一段长江路称为三孝子街,而把张家所住的金寨路与长江路交口附近地段称为“三孝口”。

提起金寨路,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2008年2月5日金寨路高架的开通,标志合肥进入高架时代。

的确,在合肥城市建设发展中,高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实际上,金寨路的历史远不止于此,仅以“金寨路”作为路名,就已有六十多年的时间。曾经,金寨路上的德胜门(今环城路与金寨路交口)至后大街(今安庆路)路段被称作德胜门大街。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1)

70年代的金寨路三孝口段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2)

1993年建起的三孝口人行天桥

金寨路的起点,在三孝口北边的安徽省博物馆,过去这里是庐州老县衙、府衙所在,旧时人们到四乡八邻走旱路,里数都从这里起算,例如三里庵、五里墩、南七里站、东二十埠。金寨路从这里一路向南,先后经过三孝口、迴龙桥、雨花塘、稻香楼、德胜门,这些老地名,如今有的还在沿用,有的已经变成了回忆。

清嘉庆《合肥县志》:三孝口

合肥古时有张梅、张柷、张松三兄弟事母纯孝。母丧,在家停棺守灵。忽一日邻舍失火殃及张家,三兄弟移柩不及,乃奋不顾身扑于上面泪如雨下。火熄,三人皆死,惟厝棺无损。《合肥县志》记载,为纪念这三个孝子,人们将金寨路至环城西路这一段长江路称为三孝子街,而把张家所住的金寨路与长江路交口附近地段称为“三孝口”。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3)

三孝口地名纪念碑(王蕾 摄影)

三国时期:廻龙桥

曹操率号称八十三万大军下江南,与孙权争夺合肥。一日,孙权亲率战船百艘来袭,行至合肥城中内河某处,忽见曹操直立在一旗舰上挡住去路。而其北面,芦苇深深,水草密密,不可知内藏多少兵船也。孙权乍惊,随后佯笑,拱手向曹:“别来无恙。汝军兵贵神速也!”曹操故作回头望,只见杏花村藏舟浦内旌旗猎猎,又拱手还礼,只是不卑不亢:“老夫当道,贵军恐难前进。失礼了!”孙权见状,只得下令折返。孙权乃吴国之君,也可谓“真龙天子”,这回头处恰有一道桥,后来就被称为“廻龙桥”。如今,桥已不在,只在金寨路沿线留下了廻龙桥社区、廻龙桥公交车站等等地名。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4)

迴龙桥只留下地名印记

龚氏兄弟与稻香楼

合肥人龚鼎孳从浙江仙居知县退归后,在合肥建稻香、水明二楼。其中稻香楼很快成为合肥名胜,其兄龚鼎孳就曾携如夫人顾眉数回合肥,住稻香楼,与地方文儒互有唱和。稻香楼历风雨百年已不见,但“稻香楼”这个地名却延续下来。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5)

80年代稻香楼旧貌

鱼花塘

稻香楼的旁边,环绕着一汪水系,曾被老百姓称为“稻香楼河”,或简称“楼河”。1955 年,安徽省农业厅水产局在这里建水产试验站放养鱼花,大家开始叫它“鱼花塘”,也叫“鱼苗塘”。80年代以后不再放养鱼花,大家叫它“鱼花塘”“雨花塘”的都有,便改称为更富有诗意的“雨花塘”。1956年,在该地建设了稻香楼宾馆。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6)

雨花塘环抱着稻香楼宾馆

德胜门大街的位置 就是如今的金寨路

在合肥的历史上,旧时大臣来合肥巡视,必须由德胜门进城。 作为京广驿道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德胜门大街承载了许多故事,明末张献忠智取“铁庐州”由此北进,清代林则徐奉旨禁烟穿此南下。

相比名字上的气势,历史上的德胜门大街只是一段黄土路,两边的建筑是些破旧的平房,夹杂着一些菜园、野地。到1949年前,这条合肥“干道”,也不过是道中嵌铺两排红条石的手推车道,其余路面是碎砖鹅卵石,路宽3至5米,依次叫横街、德胜街,出德胜门,也就出城了。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7)

德胜门内 (《合肥地名谭》)

德胜门大街的蜕变 是从新中国开始

1950至1953年间,市政部门挖掉原来县衙门口的红条石,统一铺筑宽3.5米的碎石路面并向南延伸到今芜湖路口,1955年又拓宽为车行道13米、人行道各宽3.5米的“大马路”,并短期定名大别山路。据《合肥市交通志》记载,1955年2月19日,当时发布公告,对城区内各重要道路进行重新命名,德胜门(今环城路与金寨路交口)至后大街(今安庆路)路段,被正式命名为金寨路。只不过这时的金寨路,全长只有1公里多一点。到了芜湖路口,就是合安公路的起点,往南一直通往安庆市。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8)

50年代中期金寨路北段在浇铺沥青

1958年,合肥南郊新建了许多工厂。随着工厂区纳入城区,金寨路也从芜湖路口南扩到南七铁路道口,增加到4公里;到1968年,路宽15米;1975年再延伸到二轮窑厂;1985年,金寨路又拓宽到23米,总长超过5公里。当时,在老合肥人的观念里,工业的红火曾是金寨路南七段最引人关注的特征,随着轴承厂、锻压厂、叉车厂、汽配厂、红四方等厂房的兴建,汇集了十几家大型企业、数万训练有素的精尖工人,为整个合肥的经济发展贡献出了不朽功绩,其顶峰时,老南七地区的工业产值曾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使得南七变得越来越热闹,每天上下班高峰,工人们从厂里鱼贯而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以老国企南七商店为首的“南七商圈”也从此成型,并逐步繁荣起来。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9)

70年代南七老菜场

随着金寨路逐渐兴起的不仅仅是南七,1983年开始,以红旗百货大楼、龙图商厦、汇通商厦为代表的三孝口商圈随之崛起,并逐步进入鼎盛阶段。进入90年代,沿金寨路中科大沿线又相继建起了高科技广场、步瑞祺大厦、黄金广场、百脑汇等,“IT商圈”、“ 合肥中关村”声名鹊起,与周边中科大、合工大等科教资源交相辉映,金寨路沿线成了合肥市科技资源汇聚之处,更是科技创业者心目中的梦想之地。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10)

1969年迁入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坐落于金寨路上(左上)。1995年开业的"步瑞祺"电脑城(左下)。2015年5月19日,15层高南七老地标合力大厦拆除,建设高端新商圈(右图)。

1998年,合派路按二级干线公路高标准建成,当时曾有议论,金寨路干脆延伸到明珠广场得了,只是还没来得及竖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区继续向南扩张,于是市地名规划编制委员会形成一致意见,将“金寨路”的终点再度延长,一直纵穿上派镇到合铜公路入口处。并且,南段按幅宽80~100米设计,双向10~12车道,全路总长超过22公里,这已经是金寨路建路之初的20倍!

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当人流、车流纷纷涌上金寨路这条“金路”时,它吃不消了。于是合肥的第一条高架历史性地降临于此,路从这里腾飞。2008年,经过上万名工人15个月的会战,总投资17.7亿、全长7.7公里的金寨路高架桥全线贯通,599个墩柱撑起了双向6车道卧龙。古老的金寨路更散发出了新的光辉,成为名副其实的合肥“大动脉”。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11)

合肥第一条高架桥金寨路高架夜景

从博物馆到明珠广场,金寨路衔接了三孝口老城区和新城区,路跨包河区、蜀山区、经开区、庐阳区,从当初不到一公里的泥泞小路到今天的高架纵横,金寨路用了许多年的时间。

2022年7月25日22:00,金寨路又一个新的发展节点。金寨路(龙川路-方兴大道)工程主线桥高架正式放行通车。

夜色阑珊,随着两侧路灯的亮起,一路绵延的金寨路(龙川路-方兴大道)工程主线桥高架在夜色中宛如一条梦幻的“空中走廊”。金寨路高架快速化改造工程为连接合肥市区与肥西县的城市快速路,北起龙川路,南至望水路,道路全长10.17公里,主线桥长约7.4公里,红线宽70米。主线采用高架形式,其中穿越高速及铁路段采用地面快速路,同步新建繁华大道、汤口路下穿隧道以及锦绣大道互通立交。

测试时,按照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跑完7.4公里的主桥路段只用了不到5分钟。从南一环沿金寨路高架到方兴大道仅需20分钟。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12)

十个月前,龙川路和望水路还隔着半个合肥市区。如今,一座梦想之桥跨立之间,连通南北。作为合肥第一条高架,金寨路高架向南延伸,延展的更是城市发展的梦想。这条合肥市区与经开区、肥西县的快速连接通道正式通车,不仅让合肥城市快速路网更加完善,对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

自古以来,桥,便是行路人人生历程的时光驿站。在古人眼里,桥是风雅的典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今,桥是一个城市的风景线,一个城市的新地标。金寨路高架,让合肥迈入了高架时代,十多条高架已畅通了合肥的东南西北。越织越密的高架网,不仅拉开了城市的框架,拉近了工作生活的时空距离,也展现了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连接了合肥人的梦想与远方。

庐州古景城规划图(一条金寨路一座庐州城)(13)

(来源:合肥档案馆、908新媒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