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刀中的稀有版(虎豹骑古今奇谈)
先秦名刀中的稀有版(虎豹骑古今奇谈)等身长刀&吴国羽林步兵而根据正史《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记载当初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臣难升米与都市牛力向魏王曹操求取倭国册封后从魏国带走的物品除了有名的天照起源说的一百枚铜镜以外还有两把五尺环首刀,五尺长度相当于现代的一米六七左右,也印证了《虎豹骑》中对等身长刀等双手环刀的长度考证。从此处可以知道倭国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到了当时的魏国的军事科技,从日本出土的与东汉年表相符的环首刀型上来看日本已经在制式刀型和外观上与东汉环刀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从历史年表来看还是部落神话时期的日本在获得东汉军事技术之后的不久由神武天皇发起了东征,领土从原先邪马台九州岛出云地区扩展到了四国岛以及本州岛大部分的地区。这也是日本学习中国刀剑技术和刀型的一个力证。直刃茎返环首刀在东汉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太平御览蒲元传》中记载诸葛亮命浦元造刀三千口,极为精良,被称“神刀”。《刀剑录》中记载黄武五年孙权命
《虎豹骑》是一款写实风格的冷兵器战争网游,游戏中的大量兵器、铠甲都还原自三国时期真实的军事装备,因此也吸引了大量冷兵器爱好者的喜爱。本期就由虎豹骑老玩家“幸运星”和大家聊聊冷兵器。
大汉环首刀:历史上第一种真正唤醒中华民族血性的冷兵器。在某一段历史时期它甚至成为了汉族军事文化的代名词,并见证了众多将领的盖世功绩。
汉代环首刀
环首刀在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长度超过一米的马战环首刀成为了当时骑兵的标配,这个时期由武帝刘彻倾全国之力专为讨灭匈奴而组建并由军神霍去病指挥率领的骑兵部队大都配以长稍汉弓与马战环首刀并精于骑射和冲锋拼杀,冠军侯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直至封狼居胥所参与北伐的骑兵总数发展至近二十万,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组建的骑兵部队,其中武帝直属虎贲军与精锐部队甚至配以清一色汗血马(为大宛国进贡的千匹大宛骏马的本土改良品种),而人员全部由被匈奴屠杀的汉民与军中遗孤以及士族子弟组成,想象一下这支装备精良又背负国仇家恨的虎狼之师吧,焉有匈奴不灭之理?随后便导致经历了地狱难度副本后的匈奴残部被迫开始民族大迁徙并吊打了西方欧洲各国。此后这种现象也成了一种定式。正因此功绩,后世大将陈汤才有底气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千古名言。也成为了中华之民族自信的最初根源。
直刃茎返
环首刀在东汉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太平御览蒲元传》中记载诸葛亮命浦元造刀三千口,极为精良,被称“神刀”。《刀剑录》中记载黄武五年孙权命工匠造刀万口、剑十口。可见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环首刀已经全面替代剑成为了军队的主要装备。根据《三国志》中的描述以及我在唐刀篇中的论证,汉寿亭侯关羽真正使用的也极有可能是环首刀。而根据《刀剑录》中东吴孙权一次造刀万口以及我在唐刀篇中所附日方《日本刀发展史》一文中的相关记载中可知,三国时期的东吴地区无论是技术层面或是规模层面都是环首刀的制造圣地。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虎豹骑》游戏中对吴国剑圣流步兵的考证。
直刃环首刀
而根据正史《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记载当初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臣难升米与都市牛力向魏王曹操求取倭国册封后从魏国带走的物品除了有名的天照起源说的一百枚铜镜以外还有两把五尺环首刀,五尺长度相当于现代的一米六七左右,也印证了《虎豹骑》中对等身长刀等双手环刀的长度考证。从此处可以知道倭国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到了当时的魏国的军事科技,从日本出土的与东汉年表相符的环首刀型上来看日本已经在制式刀型和外观上与东汉环刀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从历史年表来看还是部落神话时期的日本在获得东汉军事技术之后的不久由神武天皇发起了东征,领土从原先邪马台九州岛出云地区扩展到了四国岛以及本州岛大部分的地区。这也是日本学习中国刀剑技术和刀型的一个力证。
等身长刀&吴国羽林步兵
备注:“邪马台、倭、大和”在日语中的发音皆为“yamato”所以邪马台实为当时对倭国的中文音译,“卑弥呼”一词在日语中的发音为“himiko或himeko” 而日语中“姬hime”一词是女王、王女、皇女或公主的意思,故该词或为中文音译,并且可能因为当时的语言交流问题笔吏或史官错将女王一词直接音译为了名字。
孙尚香&孙氏长环刀&荆州竹木复合弓
西汉是钢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除了钢铁的盔甲,钢铁还给兵器提供了更为坚韧的骨骼,催生出长度超过1米的环首刀、长度超过1米4的汉剑。在尚无马蹬的骑兵眼中,环首刀那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直窄刀身蕴含了前所未见的凌厉杀气,厚实的刀背将轻易承受住猛烈挥砍的应力,使他们化身为扑袭的猎鹰。同时,作为一种荣耀,从西汉起佩戴一把精工装饰的环首刀也逐渐成为了继佩剑之后,文武百官的又一种尚武尊崇。
单手环刀&西汉步兵标准配装
由于汉代尚武,墓葬中多有兵器,使得汉代环首刀出土众多,得以让我们一窥其貌。汉代的钢铁环刀是由百炼钢工艺加工而来。百炼钢工艺,简单理解就是将冶好的铁块或高碳炒钢,经过不断的加热折叠锻打,去掉氧化物杂质、渗碳,最终得到刀条。除此外,汉代的刀就已经有了钢铁复合工艺,把含碳不同的钢铁按不同层次锻打为一体,使得刀刚柔相济,在剧烈的格斗中不会变型断裂;通过热处理和淬火工艺来让刀刃变得更加坚韧,甚至已经出现了覆土烧刃技术;还有精细的研磨工序,让刀在保持锋利的同时更据有了独特的美感。出土的汉代钢铁环首刀,除了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罗马帝国的Gladius短剑还在工艺上遥遥领先。
切刃造直刃双手刀&东汉吴国名将贺齐
环首刀的刀型构造:
刀型上,汉代环刀纤长挺直,部分带有内弧,尚无成熟的刀茎结构特征。长度上大环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环刀达到了110cm甚至超过120cm,而这些除少部分是双手长柄外,大多都是单手握柄的结构。在环首的结构上,汉环刀主要分为五种:环首另造、加热锤锻焊接在刀茎上;第二种和第一种类似,但是环首留有和茎端一样宽的缺口,然后焊接在两端;第三种还是环首另造,但是夹在折返的茎未端。这类刀比较罕见,而且刀身质量非常出色,侧面反映出汉代热处理技术的成熟;第四种是刀茎环首一体锻造,然后与刀身用嵌焊的方式连接,再用目钉加固;第五种则是全刀一体锻造,环首内往往有精美龙雀类图案,所谓“龙雀大环”。
切刃造直刃五尺环刀
全面普及:
环首刀在西汉开始普及使用、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士兵几乎人手一把环首刀,环首刀成为了衡量军力的重要指标,《太平御览蒲元传》中提到,三国时的诸葛亮曾命“蒲元”这个人造刀,蒲元在斜谷开工,为了造出好刀,还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来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称为“神刀”。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剑录》中描述,孙权在黄武五年(226年)造剑十口、刀万口,从这可看出,剑在这时已成为玩赏用兵器,而刀则为士卒实战的兵器。
合肥反击战&孙尚香&切刃造孙氏长环刀
在三国之后,环首刀作为一个经典和传奇横跨过近300年时光直到唐代中期。环首、窄身、长刃、直背,这系列特征的环首刀在华夏武功最灿烂辉煌的一千年里扮演了主角。
演变:
汉代起,环刀在千年历史里始终是战场主力兵器、世界上最佳的近身格斗兵器,到了我们引以为豪的盛唐时代更出现了新的衍化。除刀茎的构造成熟外,唐刀在汉刀基础上更加注重装饰,刀在作为兵器的同时越发的华美奢靡。型制上,书云唐时:“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其中障刀、横刀为近身实战兵器,特别横刀在唐军中装备比率极高。横刀初唐时与传统环首刀无异,唐中期开始去掉了未端的环首(大概是为了方便双手握持),加强了护格,目前现存于日本的“唐大刀”保存状态良好可供参考;仪刀则基本仍为环首刀龙雀大环的样式,主要用于王公贵族、御林仪仗的配带装饰,在陕西出土的唐代环首刀应为此仪刀;陌刀则仅见于描述,无任何实物,网络上仅有大量的猜想图。个人猜测拥有“人马俱裂”这样恐怖杀伤力的陌刀应该演化自汉代的双手环刀和断(斩)马剑,型制就像图中一般,不会脱离当时普便刀的制式,直身、长刃、长柄、环首。
切刃造直刃唐刀
环刀这一套制刀的技术,从汉代传承到唐代,而后日本进口唐大刀,开始仿制出唐样大刀,并继续摸索实践,最终成为了如今驰名天下的日本刀族(主指太刀、打刀、忍者刀)的基本流程。汉刀、唐刀、倭刀,可以说是东亚特色长刀的一脉相承。
到了宋代,尽管已经变成了熟铁刀身、刃口夹钢的宽刃刀时代,但宋军甚至金军最普及的制式刀依然保留了环刀的大量特征。 此后的夹钢环刀一直到了民国抗战,依然在当时装备落后的限制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环首刀这样一个独特的设计,沿用了上千年,实在是中国古兵器的一大特色。今天有很多人尝试复原此兵器,也未尝不是值得鼓励的尝试。
艺术创作的宋神刀原型为汉代环首刀和宋代斩马刀
环刀的代表性武将:霍去病、卫青、李广、关羽、孙策
现存技法:破锋八刀
今后还将会不定期为大家带来汉服、吴服、胡服、和服、唐装、射礼以及大弓之源和弓之祖汉代层压漆弓等中华弓型科普。敬请期待!
注:本文观点均为作者“幸运星”个人观点,与虎豹骑官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