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钟带你了解电容(就知道电容怎么用了)
八分钟带你了解电容(就知道电容怎么用了)关于电容的作用有很多,比如我们都知道电容可以用在电源电路中储能,可以用在信号引脚做滤波,还可以放到隔直流电路中做耦合。只有通过“格物”这个过程,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真正的“获取”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格”,就是探寻事物的道理,去寻找“为什么”的过程。我们每天看的书,书里面写的每句话都是“物”;我们认真思考,去探究书里的话,去探究这些知识的含义,就是“格物”。一道考题的答案,就是“物”;思考这个答案的由来,学习得到答案的推理过程,就是“格物”。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经常提的一个词叫“格物致知”。
什么是“物”?
往大了说,我们的身体、精神、意识、知识、家庭、国家等等,存在于天地万物的东西,都是“物。”往小了说,这篇文章里,我们讨论的“物”,就是“知识”。
什么是“格”?
“格”,就是探寻事物的道理,去寻找“为什么”的过程。
我们每天看的书,书里面写的每句话都是“物”;我们认真思考,去探究书里的话,去探究这些知识的含义,就是“格物”。
一道考题的答案,就是“物”;思考这个答案的由来,学习得到答案的推理过程,就是“格物”。
只有通过“格物”这个过程,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真正的“获取”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
关于电容的作用有很多,比如我们都知道电容可以用在电源电路中储能,可以用在信号引脚做滤波,还可以放到隔直流电路中做耦合。
作为一名电路设计人员,我们不仅要知道电容的这些作用,更重要的是,是要知道电容“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它的原理是什么。
在了解“原理”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电容这个“物”进行“格物”的过程。才能真正的掌握电容,并正确的使用它。
对于电容,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的,是电容的基本原理:电容说到底,就是由两片导体,中间夹着不导电的绝缘介质构成。电容的两片导体之间加上电压时,这两片导体上会存储电荷,能存储容量的多少就叫电容的容值。
既然有了电容的容值的概念,下一步想到的就是,电容的容值跟哪些因素有关?
跟温度、跟材质、跟导体距离,跟绝缘材质,都分别是什么关系?这就需要去查各种资料来解答。
电容是在两片导体之间去加电压才能形成电荷,那么加压的范围是多少?这就引出了电容额定电压的概念。
同样的,虽然两片导体之间夹的是绝缘介质,但在施加电压后,绝缘介质是否完全绝缘,会不会有漏电流?这就需要是电容另一个参数特性,绝缘电阻的含义。
既然电容两端可以施加静态的电压,那么如果施加动态、变化的电压后,电容的表现又会如何?
电压变化的频率如果越来越快,电容的特性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就是电容频率特性的需要关注的内容。
既然电容有了绝缘电阻,同时随着频率变化还有了频率特性,那么电容在工作中会不会有损耗?这个损耗跟哪些因素有关?这就是电容损耗需要研究的地方。
上面说的这些,是电容的共性参数,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这些。
知道了电容的这些共性参数,也仅仅是“了解”而已。为什么?
因为上面说的特性“太虚”,指的都是电容“大而泛之”的特性。我们怎么把它跟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接下来,就会引出电容的几种实际材质与工艺。
由不同的材质和工艺设计、制造出来的电容,在电容共性参数里,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也就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了。
其实电容按工艺来分就三种大类:电解电容,薄膜电容,陶瓷电容。
我们在电路设计中,不管是插件的,还是贴片的;是圆的,还是扁的,是高压的,还是低压的,其工艺无非就是这三种。
这就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提到电解电容,最先想到的估计就是铝电解电容。
我们要把上面“虚”的电容参数,带到眼前“实”的物体,铝电解电容上来。
为什么叫“电解”电容,“电解”的含义是什么,电解电容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了解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知道,铝电解电容、钽电解电容或者铌电解电容,其实只是电解质的材料不同。
同时也会明白,为什么电解电容的容值可以做的很大,频率特性不高的原因,也就知道了电解电容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它的使用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再来谈一下薄膜电容,在高密度板级数字电路设计中,薄膜电容用的不多。但在高压、高功率、高可靠性的场景,如电机、汽车等模拟电路的使用中,薄膜电容因为其绝缘电阻高,稳定性好的特点,被广泛的使用。
看到了吗,又是因为薄膜电容在“某一方面的参数特性”好,所以才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使用。比如安规电容,经常就采用的是薄膜电容。
至于薄膜电容的某些特性为什么好?需要再去查资料,详细的了解。它部分特性好,那么肯定也有不好的特性,知道了它不好的地方,就会明白为什么在数字电路里,却看不到它的身影。
最后说下陶瓷电容,做过数字电路设计的人,对它一定不会陌生。同样的,先对它的结构进行了解,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它怕弯曲变形,也会明白为什么多层陶瓷电容同样封装情况下,容值越大,电阻越小的道理。
谈到这里,电容的大概内容都聊了一遍。具体的电容知识点,技术细节,文章都没有说,本文想介绍的,就是方法论的层面。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需要在大脑里对电容的知识画起一张图,从它的基本特性着手,串起不同电容对应的各种特点,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做到了格物致知,这些电容的知识,也就能逐渐掌握了。
李工视眼
不定期讲解电子干货,不定期谈谈做人、做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