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一图看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一图看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个性差异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孩子对是非分辨不清,容易犯错。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戚做监护人,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达到预想的要求。孩子每天自己上学、放学,没有人接送。有的留守儿童在上学路上边走边玩,经常迟到;有的放学后并没有按时回家;有的中午回到家吃完饭就出去玩,下午回学校没精神上课,晚上也没有按时休息。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有的农村家庭家务繁忙,有的是亲戚怕管严了伤和气;有的是因为老人力不从心,无法约束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了解老一辈的特点后,就目无尊长,放任自由。生活上没有约束,对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随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比较,主要存在以下差异:生活差异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守在父母的身边。由于留守儿童无法享受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全国现有697万 总体数量减少
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农村留守儿童信息采集及数据录入工作,并定期进行信息动态更新。一起来看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情况。
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我们教育者共同研究和探讨,因为它对农村的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随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
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比较,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生活差异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孩子对是非分辨不清,容易犯错。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戚做监护人,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达到预想的要求。孩子每天自己上学、放学,没有人接送。有的留守儿童在上学路上边走边玩,经常迟到;有的放学后并没有按时回家;有的中午回到家吃完饭就出去玩,下午回学校没精神上课,晚上也没有按时休息。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有的农村家庭家务繁忙,有的是亲戚怕管严了伤和气;有的是因为老人力不从心,无法约束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了解老一辈的特点后,就目无尊长,放任自由。生活上没有约束,对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个性差异
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性格难以捉摸。有的留守儿童在上课不爱发言、走神、发呆,且性格孤僻,但自尊心特别强。每到周末,他们见到同学都有父母接送,而自己总是孤身一人,回到家后,监护人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漠不关心,交流时间少,更谈不上交心。这样使他们觉得自己永远比不上其他同学,苦没有人分担,快乐没有人分享,体会不到家的温暖,无依无靠,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影响学习。
品德差异
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教育方式方法上,教育不到点子上,就难以适应当今的孩子。由于隔代教育,加上农村老一辈文化水平不高,家务又繁重,只管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只要孩子乖巧、听话,就用钱来奖励,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养成浪费的坏习惯。有的老人怕孩子受苦,一点家务都不舍得叫他们做,让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动手能力极差。正因为这样,他们在学校满口脏话,脾气暴躁,还爱打架。这都是老人溺爱所致。
环境差异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有极大的影响,甚至是改变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在新环境里,他们需要时间来适应,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鼓励。如果父母没有出现,会让他们感觉到新环境没有安全感,从而使得在新环境中的求学欲望变成了恐惧,对学习环境厌倦,甚至因此逃学、辍学。
监督差异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表面要求很严,但其实并没有管到点子上,使得留守儿童的自我约束力很差,在家是为所欲为。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监护人也没有深入了解,只是水过鸭背,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使孩子在监护人面前一套背后一套,没有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监护人没有认真履行监督孩子的职责,同样影响孩子的学习。
网络负面影响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项高科技设备进入孩子的生活,如何使用它们成了一门学问。由于不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买学习机;有的家长为了方便联系,给孩子买手机;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家孤单,给孩子买电视机做伴;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不好,总是想办法给他们很多钱,然而由于监督不力,使这些为孩子着想的行为变成了孩子变坏的台阶。有的留守儿童,放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打开电视,而且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把功课抛到九霄云外;有的连家都没有回,直奔网吧。这些都是长期缺少父爱母爱,缺少监督,而使孩子沉迷网络。
学校教育对策
利用班级教育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决定学生的未来。从入学那天起,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班里。对留守儿童而言,班级就是他们的家,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因此,班主任要抓住各个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全面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班主任要利用班级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到班集体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和关怀,使他们更热爱班集体,热爱学习。
做好家访
留守儿童回到家后,时常感到孤单,苦与累没有人诉说。有的留守儿童还要担起家里的大部分家务,这是许多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班主任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家中了解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让其他学生也加入到帮留守儿童做家务的行列中。这样不但增加了孩子之间的交流,还使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带来的爱,即使父母亲不在身边也不觉得孤独,而是对生活充满信心。
建立亲情线
“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多好,都挡不住他们对父母的思念,这样的感情是无法忽略的。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亲情电话”办公室,逢年过节,免费为留守儿童开放,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牵挂与学校的关爱,怀着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学习。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
有的留守儿童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学校应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解决他们的一些困难;可以在儿童节,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在学雷锋活动日,带他们到敬老院帮孤寡老人做家务。在培养留守儿童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能培养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习惯。
与留守儿童过生日
班主任应该细心记住留守儿童的生日,想办法与孩子一起过生日,与孩子一起唱生日歌,让同班同学送上美好的祝福,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班级的温馨。
提高家长觉悟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留守儿童的家长更要注意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在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家长只需满足学生物质上的需要,而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所以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因此,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都应该定时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多聊天,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多给他们精神鼓励。
总之,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学校单方面努力就可以的,应让监护人明白他们的监督与关爱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加快农村寄宿制建设的脚步,为留守儿童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体会到关爱。只有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才能确保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