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比如: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忌杀牲;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忌坐门槛中间等。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红色,平涂成投影式(鬼影),皆两臂弯肘上举,半下蹲成骑马式,犹如蛙泳之状,整个画面呈欢歌狂舞之态,震动人心。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壮族人忌讳较多,前去游玩的人,需多加注意。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地,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555.6万人。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之一。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1)

广西崇左花山崖画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创造的世界闻名艺术画廊,主要分布于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绵延200多公里,另有5处分布于左江流域的凭祥市、天等县等处。

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红色,平涂成投影式(鬼影),皆两臂弯肘上举,半下蹲成骑马式,犹如蛙泳之状,整个画面呈欢歌狂舞之态,震动人心。

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2)

壮族人忌讳较多,前去游玩的人,需多加注意。

比如: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忌杀牲;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忌坐门槛中间等。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3)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壮族对禽畜肉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4)

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又称乌饭。壮族地区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 。

每逢农历三月三、清明、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 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5)

压年饭

春节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办过年的物品。

猪红肠

壮族传统食品。广西部分壮族每年春节杀猪时,将猪肠洗净,再用猪血、糯米、内 脏杂碎混合调料、灌入猪肠内,然后用水煮或蒸熟食用待客。除猪红肠外,还有狗红肠,也是壮族节日佳肴。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6)

竹筒饭

用竹筒煨烤的饭。流行于壮族山区的民间野炊食品。其制作方法:选用未长到 1年的嫩竹,砍1节,两头的节留住,一头凿口,将优质大米或糯米洗净淘好放入筒内,佐以腊 味或鲜味肉食、香菇、香草、枸杞、山药以及生姜、辣椒干,再放入少许盐、油,用木塞将筒口塞好,插入篝火火炭中煨烤。

当翠青的竹筒被烤焦后,取出剖开,即可食。其特色浓香扑鼻,香酥爽口,味道鲜美。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7)

蕉叶糍

广西壮族等民族群众节日期间小吃。 将浸透的糯米磨成浆,用布袋盛好沥 干水份,然后将洗净烫软的芭蕉叶剪成6寸左右的方块。涂上生油,把蕉叶包裹米浆成长条 形放入锅中蒸20分钟即成。

可做成咸甜两种。甜的即将糖煮成浓浆,加猪油放入干米浆中搓匀,配以白糖、芝麻、碎花生仁为馅;咸的即在干米浆中加盐或用甜皮包咸馅。除民间用做食用、送礼外,广西各地旅游饭店或街头亦有售。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8)

焖田螺

广西壮族等民族群众喜爱的小吃。春夏时,将田螺拾回放在清水里养数日,让其吐净泥沙,然后洗净外壳,用刀剪敲掉尾部尖端,剥开螺盖,让油、盐、配料入内。煮时先用猛火将田螺翻炒片刻,加少量油、盐、酒、姜、除去腥味,再加水焖煮。起锅前,将调 好的油、盐、葱、蒜、紫苏等佐料在锅里炒一下,具有螺汤鲜美,螺肉爽脆的特色。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9)

广西壮族先民很早就开始了与酒为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居住在桂东南的郁人就向西周王朝进贡了一种可以用来煮水和黑黍酿酒的草药郁金香,周朝廷把这种酒名为“郁塑”,专供迎宾与敬神用。

最后介绍一下壮族铜鼓,铜鼓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株奇葩,而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更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迄今在广西发现和收藏的铜鼓有500多面。铜鼓声音洪亮,在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

吃货眼中的壮族文化(吃货眼里的壮族文化)(10)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