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从青藏高原上远古的“虎尼虎那”到北回归线上阿墨江畔,从遥远的西北方到茫茫哀牢山,哈尼人经历了九起九落的迁徙历程。在这漫长而曲折的迁徙过程中,哈尼人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和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寻找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六成以上的哈尼族人口,让这座城市的哈尼文明更具代表性。卡多、白宏、豪尼、碧约、西摩洛、切弟、腊米、阿木、卡别,9个支系的哈尼族,既保持着相互往来的联系,又坚守着各自祖先留下的,在语言、服饰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保有的文化典藏。换句话说,在墨江,七成以上人口为少数民族。在众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碰撞下,如今的墨江,已形成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墨江,你能体会哈尼族对太阳的崇敬,你能品味当地彝族传承600余年的历史,也能品尝当地傣族待客的上等美食,还能跟着拉祜族一起跳“芦笙舞”……墨江的多民族文明,需要你细细感受,慢慢体验,特别是墨江的哈尼生活。

“身背着不会走路的婴儿,手牵着才会蹦跳的小娃,六千哈尼告别家乡,拉着不愿上路的老牛,哄乖了汪汪叫的小狗,先祖走向南方的万道山梁……”

——哈尼史诗《哈尼阿培聪坡破》

有人说,墨江是北回归线穿越的唯一的人居城镇。于是,这座城市积淀的灿烂文明,让越来越多的人,生出热情、发出赞叹。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1)

据统计,在墨江约28万的总人口中,居住着25个民族。其中,人口总数超过万人的有哈尼、汉、彝3个民族,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有傣、拉祜、布朗3个民族,千人以下的有瑶、普米等19个民族。

换句话说,在墨江,七成以上人口为少数民族。在众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碰撞下,如今的墨江,已形成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2)

在墨江,你能体会哈尼族对太阳的崇敬,你能品味当地彝族传承600余年的历史,也能品尝当地傣族待客的上等美食,还能跟着拉祜族一起跳“芦笙舞”……

墨江的多民族文明,需要你细细感受,慢慢体验,特别是墨江的哈尼生活。

哈尼之乡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六成以上的哈尼族人口,让这座城市的哈尼文明更具代表性。卡多、白宏、豪尼、碧约、西摩洛、切弟、腊米、阿木、卡别,9个支系的哈尼族,既保持着相互往来的联系,又坚守着各自祖先留下的,在语言、服饰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保有的文化典藏。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3)

从青藏高原上远古的“虎尼虎那”到北回归线上阿墨江畔,从遥远的西北方到茫茫哀牢山,哈尼人经历了九起九落的迁徙历程。在这漫长而曲折的迁徙过程中,哈尼人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和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寻找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

若干年之后,12个支系中,有9个支系的哈尼人选择定居在了北回归线穿过的墨江县境内,而且一住就是千年。

当你的目光在高山峡谷间穿行,你将看到勤劳的哈尼人遵循着“要种田在山下,要吃肉在山顶,要生娃娃在山腰”的祖训,在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半山地带,选择开阔、向阳、气候温和的山梁建立新寨。云雾缭绕的哈尼山寨周边有山包,也有密林,还有叮咚清泉。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4)

在阳光的照耀下,哈尼山寨里层层叠叠的土掌房散发出金色的光芒,这片金色笼罩着山寨边葱郁的“竜林”,就像哈尼人虔诚的内心,也像“寨神”对哈尼人洋溢的慈爱。

人文典藏

当晨曦爬上云层,脆朗的哈尼语也会跟随着太阳,在清冷的山间回荡。哈尼先民没有文字,却用质朴的说和唱,把诗、歌、舞、乐、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世代承袭。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5)

在山里、在房前屋后、在婚丧和节日,哈尼山歌与时间共舞。用一曲悠扬,讲述先民的故事、传递美好的祝福。

歌声响起时,舞步也随之踏起。作为古老的、隐秘的、充满诗意的边地,歌舞是盛开在墨江村寨间的人文花朵。对哈尼人而言,歌舞已成为流淌在血液中的因子,嬉笑怒骂皆可成歌,举手投足均为舞蹈。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6)

哈尼人崇拜自然,敬爱万物。从为感谢布谷鸟带来春讯而举行的祭祀作为开始,到播散秧苗,再到谷物成熟都有不同的祭礼。哈尼族持有的万物有灵的朴素观念,让他们千百年来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法则。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7)

岁首的“祭竜”,哈尼人祈求着一年的人顺粮丰、六畜兴旺;五月初的“太阳节”,充斥着哈尼人对太阳的礼赞;六月的“苦扎扎”(六月年),哈尼人迎来繁忙栽种季之后的身心放松,他们赞美着劳动,期待着好收成;金秋十月的“米索扎”(十月年),是哈尼人的新年,他们怀着丰收的喜悦、庆祝着一年的辛勤、祈求着来年的丰产。

哈尼族以大米为主食,逢年过节喜欢吃紫米饭、舂粑粑。每逢饭后喝一杯浓茶,驱散了劳作一天的疲惫,也映射出哈尼人对茶香的热情。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8)

秋后稻收,清水入田的时节,形状各异的梯田,层层叠叠,在朝晖夕阳下闪动着魔镜般的光彩。默默躬耕的身躯,宽阔博大的胸怀,千余年来,哈尼人将这里的群山打磨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9)

这能将群山塑造成艺术品的巧手,会怎样裁剪自己民族的衣装呢?

哈尼族的服饰总能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大到衣服,小到装饰,灵秀的女人们飞针走线,用大胆绚丽的色彩抒发对生活的热爱。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10)

据说,哈尼族对黑色衣装情有独钟,黑色能使哈尼人免受灾难,是哈尼族生命的保护色。在墨江境内居住的不同支系的哈尼族,尽管在衣装款式、穿戴上有所不同,但以黑色为基色的风格上却出奇的一致。

日月星辰、风雨雷虹、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万物生灵在哈尼女人们的刺绣中展示着生命力。她们热爱银饰,热爱刺绣,一针一线之下,创造的将是不用文字记述的神话。

我的家乡墨江是多么的美丽(质朴土壤下绽放的民族之光)(11)

这就是墨江,用质朴的土壤,留下多民族文化,养育多民族精神;这就是墨江,用神秘的风光,让国内的游人驻足,让国际的友人瞩目。

今年,墨江如约迎来“云上第十六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本届“双节”从5月20日启幕至今,便收到众多网友的热情关注和参与。

人们好奇诞生在这座城市的“双生之相”、神秘风光,更好奇墨江生态孕育的多民族人文。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墨江,不妨上抖音搜索话题“dou来墨江双胞节”,5月20日至6月21日,持续一个月的线上狂欢,将带你走进这座盛情的“哈尼之乡”,了解这座真实的“回归之城”,感受这座神秘的“双胞之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