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十二峒老大是谁(南疆四记)
南疆十二峒老大是谁(南疆四记)帕米尔高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帕米尔是传说中的不周山,汉代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到了唐代,葱岭才更名为帕米尔。曙光初露中,踏上了去帕米尔高原的行程。慕士塔格峰在卡拉库里湖中的完美倒影,是帕米尔地区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图/CFP)一记帕米尔 藏着巨大宝石的高原早上七点的喀什,还在睡梦之中,只有我们车队带来了喧闹。早餐的地方,是从前英国领馆的旧址,建筑相当有特色,穿过建筑楼群到后院的平房就餐,餐厅外还有回廊,树影婆娑,这会儿灯光迷离,看来只能凭想象体会一下阳光中回廊上曾经悠闲自在的英式下午茶了。
【铁路】
沿着铁路去旅行
到了南疆,处处有惊艳的感觉,不仅仅是帕米尔高原深处的雪山湖泊,在蓝天白云下钻石一般熠熠生辉;也不仅仅是艳丽不可方物的维吾尔姑娘,让你迷失方向只愿跟在她身旁;这里还有超出想象的罗布人村寨:沙漠中有条河,河后有个村,村里有群人,村后是沙漠,沙漠中有条河。—这一切,只有当你听着塔里木河的湍急流水声,踩着廊桥,扭着舞步,在《塔里木河》的歌声陪伴下,穿越妩媚的、缠绵的、长满胡杨林的美丽罗布人村寨,再爬上寨后阳光照耀下的沙丘,俯瞰眼前一片绿意盎然、秀色迷人的绿洲,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中如何袅娜多姿时,你才能深深体会到王洛宾歌声中的那句“塔里木河,故乡的河,你用乳汁把我养大,母亲河。”
喀什老城区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图/CFP)
慕士塔格峰在卡拉库里湖中的完美倒影,是帕米尔地区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图/CFP)
一记帕米尔 藏着巨大宝石的高原
早上七点的喀什,还在睡梦之中,只有我们车队带来了喧闹。早餐的地方,是从前英国领馆的旧址,建筑相当有特色,穿过建筑楼群到后院的平房就餐,餐厅外还有回廊,树影婆娑,这会儿灯光迷离,看来只能凭想象体会一下阳光中回廊上曾经悠闲自在的英式下午茶了。
曙光初露中,踏上了去帕米尔高原的行程。
帕米尔高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帕米尔是传说中的不周山,汉代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到了唐代,葱岭才更名为帕米尔。
说起帕米尔,上了年岁的人多半都会想起《冰山上的来客》,也多半会唱几句“怀念战友”,更不用说那首脍炙人口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
帕米尔高原上山系携手,冰山相连。一进入高原就进入了喀拉昆仑山脉,至今山里还留存着古丝绸之路的驿站遗迹,还有在半山腰中逦迆的羊肠小道。导游说,这驿站,虽历经千年风沙,只剩下凿孔的巨大的岩石,但它是千年前的五星酒店,玄奘住过,古文人墨客待过;这小道,古商旅往返的必经之路,马可·波罗走过,古商旅载着丝绸茶叶的驼队走过。
曾经繁忙兴盛过的古丝绸之路,在经过千年的沉寂后,在“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构想中,又红火起来。古商路旁,通往巴基斯坦的中巴国际公路正在火热建设,通往帕米尔高原深处的山路上,不时有工地,各种大型机械在古老的高原深处各显神通,于是,走山路的大客车便一路扭起了秧歌,倒也让人在人迹罕至处感受到了古老山川的生气盎然。
在巍巍昆仑中颠簸了五六个小时,也经过了传说中三师兄的地盘—流沙河,银白的沙丘在阳光和绿水的映衬下,流光溢彩,晃人双眼。流沙河水一路牵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山脚下。
蓝天白云下,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倒映在脚下绿光莹莹的卡拉库里湖水中,像一颗隐藏在深山中的巨大钻石,神秘而圣洁。
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是全球登山爱好者的圣地,是初涉7000米级山峰的最佳首选,也是为准备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较佳适应性山峰。和登山同样著名的,慕斯塔格峰有世界上最高的能够滑雪的山峰,是欧洲高山滑雪者的心中所爱。
在闪着夕阳光亮的暮色中,我们回到了喀什。到喀什,最名闻遐迩、最值得一看的,自然是保留着维吾尔灵魂和风情的喀什老城和大清真寺。
老城土墙土屋,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大的生土建筑群。穿越城区去酒店时,只来得及在大巴上匆匆忙忙瞥了一眼暮色中的喀什老城,这幅最能展示维吾尔族风俗民情的画卷,虽还无暇在我们面前打开,但在喀什新城的钢筋水泥高楼的映衬下,有一种肃穆庄严穿越尘嚣的静美。
喀什老城区的住宅一般都是居民自己建造的,大多是土木、砖木及砖混结构的房屋,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维族人穿城而过,在外来的游客眼里即是绝妙的风景。(摄影/周民)
维族人的生活节奏缓慢悠闲,做生意也不例外,经常能见到这种店主在自己店中小睡的场景。(摄影/周民)
二记和田 千年绿洲与维族美人
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的土地有多大,不到西北边陲城市和田,不会感受咱古老的文明有多神奇。作为沙漠中的绿洲,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和田曾鼎盛一时,至今,和田的土地上还四处保留着古老文明的印迹。迄今为止,已发现200多处汉唐时期的古城、古村和古寺遗址。
在和田盘桓的两日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千年前就流传至今的织布工艺,还能见识古老的桑皮纸制作工艺,从把树皮打成浆,再晾晒成薄薄的纸张,祖先们给我们传下来的造纸工艺,大概就是通过丝绸之路这一路的传播西行而去的吧。
还有路边的铁匠铺,至今还记录着当年繁盛的文明。儿时记忆中的铁匠铺,叮叮当当,火花乱舞,在一锤锤的击打声中,我们似乎能找到和千年前的工匠们对话的路径,也能回到儿时的画面。虽然,正宗的削铁如泥的英吉沙小刀来自喀什,但和田墨玉县的奎亚小刀也是做工精良,名声在外。
除了千里葡萄长廊,和田的自然风景,最经典的要数三棵树,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核桃王、无花果树王和梧桐树王。无花果树王最为神奇,一棵树,枝条四下伸展,又伸进土里,再次生根发芽,长成繁茂的树,再枝蔓开去,就这样,独木成林,蔓延出一片林子,几百年的树王,至今还生机勃勃,结着累累果实。来参观的游客们,还能在树下品尝到香甜的无花果王果实。
当地的风俗,有绕树王转圈的传统,传说中男人顺时针转三圈能健康长寿,女人逆行三圈能青春永驻。传说虽然只是传说,但在惊叹树王神奇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在树下转起了圈来,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和传说中,给自己一个美丽的祝福吧。
和田给我的印象是,一派农耕田园生活状态,农产品丰富,瓜果飘香,农村生活自给自足。这里的200万人口, 96%是维吾尔族,其他的是汉族、哈萨克族等。和田是个农业地区,虽然身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但这片绿洲却点亮了塔克拉玛干这片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流沙地区。
与维吾尔姑娘沙美西奴儿(维吾尔语:阳光照耀在剑上发射出来的光)还有其他和田人信马由缰地闲聊,你会发现,和田人淡泊处世,实实在在地保留着一派现代都市人们心心念念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状态。
聊起民族风俗习惯,沙美西奴儿说,维吾尔的大年是古尔邦节,其实和汉族节日没什么大的不一样,一早起来,16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们就需要盛装到清真寺礼拜,然后回家斩羊供奉。然后各家亲戚朋友互相拜年。现在和田男子们的节日盛装早就是西服了。说起信仰,沙美西奴儿说,维吾尔也有去麦加朝拜的,不过那基本是有钱人的事。麦加朝拜归来后,通常还须做一个月善事,否则得被大家谴责,潜台词其实应该是,有钱人不能为富不仁吧。
在和田的两个夜晚,我们在大大小小的街巷里流连。除了寻摸这里著名的馕坑肉,吃地道的烤羊肉串儿,感受有异域情调的维吾尔风情外,还有就是:看美人——维吾尔姑娘当然是貌美如花。
刚抵达和田时,火车站广场盛装欢迎队伍里的维吾尔姑娘、库尔班小伙们,已经养眼到让我们这帮老老少少们兴奋得不肯离去。夜里在和田的大街小巷闲逛,更是频频遭遇惊艳。随意走进一家便利小超市,在狭窄的十几平方米的拥挤空间里,你都能偶遇穿着民族服装的美艳维吾尔姑娘,她坐在收银台后,笑颜如花地迎接着你。
可货架那边一直有个苗条的背影,不曾转身,身材纤细,十五六岁的样子,诱惑得我恨不能成为她面前货架上的商品。我们几人,拼命地说说笑笑,终于引得一直背对着我们的维吾尔小姑娘转身回眸展颜一笑,我的天!夜晚亮了!脑子里歌声响起:“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就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怎么样?我的小心脏都扑棱棱了一下,难怪当年的王洛宾,宁愿长年累月生活在广袤的新疆当流浪歌手。“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和田的无花果树王独木成林、果实累累,无论当地人还是游客,到此都要绕树三圈,男人祈求健康长寿,女人祈求青春永驻。(图/CFP)
在和田还能见到古老的桑皮纸制作工艺,捣纸浆的小姑娘手法纯熟,对游客的围观目不斜视。(摄影/任红雨)
美艳的维吾尔族歌者。(摄影/任红雨)
操作织布机的维族老人。(摄影/任红雨)
三记库尔勒 沙漠深处的打鱼人家
来到库尔勒市时已是夜里10点,然而晚于北京时间两个时区的库尔勒才刚刚开始夜生活不久。作为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新疆巴音格勒盟自治州的首府,库尔勒已经发展成新疆的第二大城市,虽然远离海洋,地处大陆腹地深处,但孔雀河两岸高楼林立,跑马观花之下,库尔勒给人的印象是现代的,和各地的大小城市没有什么两样。寻味而去,午夜的馕坑肉美味无比,但因为是在饭店里,没有了和田街头那番原汁原味的派头,总觉得少了什么。
在库尔勒,最值得去的景点有两个,一个是罗布人村寨,一个是铁门关。
作为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古代“丝绸之路”中道咽喉,铁门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历史要多辉煌有多辉煌。晋代在这里设关,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如今关旁山坡上,还留有古代屯兵的遗址。古丝绸之路上,北上南下的馆驿就设在两座山的夹谷之间,旁边即是水流湍急的孔雀河。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曾路过;唐诗人岑参来此赋诗:“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班超也曾饮马于此,所以孔雀河还有个别名,叫饮马河。
离开新疆,孔雀河的名气可能还不够响亮,但它是罕见的无支流水系,唯一源头来自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它横穿库尔勒市,把库尔勒市分为南北两岸,再经过尉犁县,最终在罗布泊消失踪迹。
从敦煌开始,丝路往西,尤其进入南疆,满眼除了天际逦迤的山峰外,就是远远近近的沙漠戈壁,我们几乎是围着沙漠戈壁在南疆行进。所以,就算你能想到沙漠深处有河流,有逐水而居的人们,他们也会在河水中打鱼改善饮食,可是要让你想象在沙漠深处,有一个族群,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渔民,在大漠孤烟直的黄昏里,过着“渔家姑娘在沙漠,织呀么织渔网”的生活,你想象力够用吗?
那就是罗布人村寨,位于尉犁县西南35公里处。这里虽然只有20余户人家,但却是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有神奇的漂移湖泊、有原始的胡杨林、神奇的沙漠渔家,它在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之中,有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穿流而过,它还有草原,它简直就是一段丝绸之路上的传奇。
因为有塔里木河,古罗布人在沙漠深处过着“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的渔家生活。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生活过得诗情画意,罗布人的民歌大多以爱情为主,有首《心爱的姑娘》唱到:
我从喀尔曲尕来,像鱼在水中畅游。自从见到了你,我无法入眠。心爱的姑娘,因为路途迢迢。天上的月亮啊,带去我深深的祝福。我心爱的姑娘,你是我心中最明亮的月光……
沙漠中的胡杨以一种奇特的姿势存在,远处可见更奇特的沙漠深处打鱼人家—罗布人村寨。(摄影/任红雨)
四记吐鲁番 不只有熟了的葡萄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相信绝大多数第一次去吐鲁番的人,脑子里第一时间里跳出来的,会是这个让美丽姑娘阿拉尔汗“心儿醉了”的画面。
在名闻遐迩的葡萄沟,我们一群人在人到中年的维吾尔族的队长家里做客。一进搭着葡萄架的院子,队长就要求女人们止步,小心跟在后面,他带着一众爷们儿昂首阔步领先上了坐榻,坐定,然后吩咐女人们各自挑选自己中意的人在座对面坐下,等男人们先吃了瓜果后再动手,最重要的是,大家移步下地时,女人们还得早早准备好,伺候男人们穿鞋戴帽下地。据说这是维吾尔人的风俗,倒是沿袭了咱们几千年男尊女卑的传统,这让一堆大老爷们嘻嘻哈哈,摆出一副很是受用的样子,忘记了工资卡上缴、财政被监管的真实生活。
41岁的队长汉语很好,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自己的妻子是达坂城的姑娘,见第二面后就领回家里做媳妇了。队长说,自己娶媳妇,只需出2000元,女方则要出2万元。队长还说,维吾尔婚礼中,妹妹多半会跟着出嫁的姐姐到姐夫家住几天,看姐夫会不会欺负姐姐。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达坂城的姑娘》歌声中有那句,“带着你的钱财,领着你的妹妹,坐着那马车来”,民间歌谣,大写实啊。
充满异域风情的葡萄沟,传说中的火焰山,还有我国三大人类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固然久负盛名,但吐鲁番之行最让我沉醉的,却是位于吐鲁番的交河故城,这座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这座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的驻地。在一览无余的烈日爆晒下,交河故城错落有致、光阴斑驳的残垣断壁,散发着难以名状的美,一览无余地展示着岁月的沧桑,倾诉着千年后遗落的悲情。2014年,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吐鲁番是我们旅途的最后一站,那天,朗月高照夜空,在月色下,我们驱车一个半小时去火车站,结束这一趟行程。白日里,手机下载了好些首月亮的歌,跟着歌声哼了一路。别了,南疆,有点咏而归的美满感受。
葡萄沟的葡萄熟了,是一年中最甜蜜喜悦的日子。(图/IC)
交河故城的日出,断壁残垣中让人遥想当年的繁华。(图/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