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最新排名(这十年沈阳工学院)
沈阳工学院最新排名(这十年沈阳工学院)学校持续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在紧缺领域的专业做“加法”,对产学结合难以深化、招生就业情况不佳的专业做“减法”,通过集中力量组建专业群,资源配置指向更加集中,优势得以凝聚,确保学校专业结构可持续健康发展。学校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将53个专业划分为14个专业群,打造辽宁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群,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的紧密对接。十年来,学校积极对接社会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共管、共制、共建、共育、共享、共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如今,沈阳工学院已与百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立176家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获批13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群)覆盖率达到100%。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切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沈阳工学院坐落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迎来了飞跃发展的十年。
校园面积扩增近千亩;在校生总数从14000余人扩大到19000余人;师生党员数量从600余名发展到1500余名,党支部数量由24个发展到48个;学生考研率从不足4%增加到10%以上;合作的国外高校数量从1所增加到37所;学生每年在大创竞赛的获奖数量从94项增加到2436项;实验室数量由62个增加到135个……这一串串数字镌刻下十年奋斗的足迹,书写了十年奋斗的辉煌。
党建引领,筑牢学校发展根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十年来,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创党建工作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和示范发展新局面,促进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整体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广大党务工作者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广大党员师生冲锋在前、以身作则,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沈阳工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通过凝聚共识、顶层设计、科学部署、统筹规划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各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模范作用突出。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信息与控制学院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辽宁省委教育工委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多名党员荣获省、市和校级“两优一先”表彰。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切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水平,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不断提升,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大力实施校园文化与文明建设,构建了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铸魂育人工作体系,成立雷锋精神理论研究小组,为万余名师生举办“雷锋精神大讲堂”活动,举办学雷锋典型评选以及雷锋事迹展等;学校修建了校史馆、船钉纪念馆、沈阳工学院雷锋精神育人基地、雷锋广场和各教学楼楼内文化建设项目,“雷锋精神育人基地”获批“辽宁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的“继承弘扬船钉精神铸就校园文化之魂”工作荣获第四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
质量立校,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质量立校,是本质,更是核心优势。沈阳工学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辽宁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狠抓内涵建设。
十年来,学校积极对接社会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共管、共制、共建、共育、共享、共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如今,沈阳工学院已与百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立176家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获批13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群)覆盖率达到100%。
学校持续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在紧缺领域的专业做“加法”,对产学结合难以深化、招生就业情况不佳的专业做“减法”,通过集中力量组建专业群,资源配置指向更加集中,优势得以凝聚,确保学校专业结构可持续健康发展。学校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将53个专业划分为14个专业群,打造辽宁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群,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的紧密对接。
自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以来,沈阳工学院有30个专业接受评价,其中23个专业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学校着重围绕先进制造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增设了“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网络与新媒体”等9个本科专业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个专科专业,进一步凸显了以工学专业为主体的涵盖工、经、管、艺、农、文等6个学科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体系。
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1344”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立了百余个大学生创新团队和一批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每年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超过了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7-2021年度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学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6名(辽宁省第1名),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第41名(辽宁省第1名)。
十年来,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优势专业和一流专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示范专业14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英、美、法、俄等14个国家的37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派学术文化交流、学分互认、共建实验室、本硕连读等项目。成立省内首家中俄普希金学院,成立了“一带一路”i5智能制造发展研究中心。学校建立了国际教育学院,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有22个国家的202名留学生来校学习。自2016年起,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海外专项学习教学方法,出国参加培训及进修教师累计97人次。
十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学生们深受企业青睐,还未毕业就已就业成为特殊的“沈工现象”,学校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十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研究制约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探索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工程,坚持“重点引进、专兼结合,优化解构、双师素质、全面培养、提升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通过内培外引不断优化结构,通过加强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加大了人才引进数量,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注重岗位培养锻炼。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等先进典型,也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来校工作。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比例逐年攀升,专业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到了50%以上。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读博进修,组织教师出国访学……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加大投资,办学条件持续优化十年间,学校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一个又一个基建项目相继开工,一座又一座楼在校园内拔地而起。如今,校舍建筑面积已增至46万平方米,i5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机器人实训基地、汽车服务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沈阳工学院——华中数控先进制造技术培训中心、现代农业科技馆等一批高水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相继建成。
学校按照“上床下桌、空调入户”的标准实施了新生活区的基本建设工程和原有学生公寓楼的改建工程,学生住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新建造了学风广场、雷锋广场,持续打造绿色校园;一个“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谐美丽的花园”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得以形成,学校的面貌与师生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变。
经过十年的奋斗,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遴选为辽宁省首批十所全面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在“2020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第28名、辽宁省第1名,在“武书连2022中国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排行榜”精选出的10所中国一流民办大学中位列第6,在“武书连2022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共221所)”中排名23。
十年奋进路,启航新征程。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沈阳工学院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创新突破”的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最好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注“沈工招生之窗”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转自:沈阳工学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