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孤儿一雏妓一小妾(一个从孤儿一雏妓一小妾)
一个从孤儿一雏妓一小妾(一个从孤儿一雏妓一小妾)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派潘赞化担任芜湖海关都督。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潘赞化回到中国,投奔新军柏文蔚。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当然,还有一个人物,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就是潘赞化。他也是新青年杂志的早期撰稿人。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后来改成《新青年》。
《新青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
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
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
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
当然,还有一个人物,可能大家不太熟悉。
他就是潘赞化。他也是新青年杂志的早期撰稿人。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潘赞化回到中国,投奔新军柏文蔚。
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派潘赞化担任芜湖海关都督。
潘赞化也是因为这个职务,阴差阳错地救了一个雏妓。
这个女子后来成为民国画坛大名鼎鼎的人物,
一个从孤儿一雏妓一小妾,到艺术的追求者,再到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蜚声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
她就是张玉良,后来跟随夫姓,改名潘玉良。
20世纪的中国画坛,可谓是名人辈出,星光闪耀。
这个闪耀的群体当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女画家,她就是潘玉良。
她的人生堪称神奇!按现在我们的说法,就是开挂了!
1895年,张玉良出生在扬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一岁时父亲去世,两岁时,两个姐姐也相继去世。到了八岁母亲也去世了。从此孤苦无依,被收养在舅父家里。
14岁那年,被舅舅卖去了妓院。
1912年,17岁的张玉良已经长得亭亭玉立,温润可人,芳名远播。
也就是这一年,潘赞化到任芜湖海关总督。
当地商会会长为了与他拉拢关系。特意请潘赞化吃饭,并请张玉良拨琴助兴。
张玉良唱了南宋词人严蕊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去。”
潘赞化深深地被张玉良拨弄的琴弦所吸引,内心触动很大。
同时对张玉良的遭遇感慨万分,十分同情她。
商会会长看出来潘赞化对张玉良流露好感,当晚,就将张送到潘的房间。想贿赂潘赞化。
但是潘赞化并没有对张玉良有非分之举,而是让她第二天陪他去游芜湖。
第二天,张玉良陪潘赞化出游,她竟像个木头人一样,一点儿也不知道芜湖这些名胜的故事,讲不出湖的风貌。
然而潘赞化没有因此轻看她,也没有把她当作一个伴游的烟花女子。
到了晚上,潘赞化吩咐车夫:“送张姑娘回去!”
张玉良恳求道:“大人,求求您,留下我吧!”泪水盈盈,浑身显得有些轻微地颤抖,死死跪着不起,潘赞化弯腰牵她的双手,她就势乖巧地匍匐在他手上。
张玉良告诉潘赞化,如果她回去,肯定会被老鸨打死。
潘赞化听着张玉良的诉说,陷入了沉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当即让仆人在书房内为她铺了一个床铺,他自己睡在那里,将自己的卧室给了张玉良住。
其后,潘赞化为张玉良赎身。从此,她不用再回怡春院了。
潘赞化说:你现在自由了,你想去哪里,都可以去。张玉良一听哭起来,乞求他说:“回扬州,我一个孤苦女子,无依无靠,还不是从火坑跳到水坑吗?大人将我留下吧,我愿终生侍奉大人。”
1913年,新任安徽都督倪嗣冲,免去潘赞化芜湖海关监督一职。
同年,潘赞化娶张玉良为二房,陈独秀是他们的证婚人。
新婚之夜,她改姓潘,冠上了夫姓,也为了感恩眼前的男子。
潘赞化就带着张玉良来到了上海,开始了新的生活。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张玉良的人生才真正开始转变。
1913年潘玉良跟着自己的丈夫潘赞化来到了上海,寓居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
彼时的潘赞化已经去职芜湖海关总督一职。
在上海期间,潘赞化与同乡陈独秀过往神秘,并且资助革命党人从事讨袁运动,
1915年,潘赞化远赴云南参加蔡锷组织的讨袁运动,云南讨袁运动直接导致了袁世凯称帝的阴谋垮台。
1918年,孙中山组织开展护国运动,潘赞化再赴广州投身孙中山门下,参加护法运动。
在这期间,潘赞化一直让潘玉良在家里学习绘画,
潘玉良的启蒙老师是洪野,
洪野,出身行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美术教育家和熔中西画法于一体的画家。
那时候他和潘赞化是邻居,潘玉良经常驻足在他的窗口看着洪野绘画,
这引起了洪野的注意,所以他把潘玉良收为弟子,教潘玉良绘画。
洪野在给潘赞化的信中说道:“……我高兴地向您宣布,我已正式收阁下的夫人作我的学生,免费教授美术……她在美术的感觉上已显示出惊人的敏锐和少有的接受能力。
从洪野给潘的信中可以得知,潘玉良在绘画上的天赋是惊人的,这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能窥出端倪。
早在1912年,玉良初见潘赞化的时候,就画过一副莲花,
恰巧这幅画引起了潘赞化的注意,
潘赞道:你有过人的天资,天生的艺术素质。
所以这以后,潘赞化就鼓励潘玉良学习文化知识,并将玉良从妓院给赎了出来。
在1913年,玉良夫妻回到上海之后,潘给玉良请了家庭老师,教授玉良文化知识。
当然在成为洪野的弟子之后,玉良的绘画水平更是精进不少,在绘画上的天赋也尽显无疑。
1918年,潘玉良报考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当时报考的人数特别多。
话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的新型美术院校之一,
1912年11月23日,由乌始光出资,17岁的刘海粟与友人创办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座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当然上海美专的对于潘玉良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冲破“男女授受不亲”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束缚,率先同时招收男女学生同校。
这对于有绘画天赋,并且热衷绘画的潘玉良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好机会,所以这次她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所以她抱着一定要考上的信心报考了这所美术学校,
考试并不难,考的是素描。
对于早就经过严格训练的潘玉良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她肆意挥动着自己的笔,轻轻松松完成了她的作品,
她的作品也得到监考老师的夸奖,
对于她的启蒙老师来说,他也相信他的学生一定能考上。
但是可惜,一个星期过后,学校张贴的名单上并没有看到潘玉良这几个字。
这一下子把潘玉良和她的老师给吓蒙了。
虽然潘考了第一名,但是并没有被录取,理由是她的出身,作为曾经的雏妓,
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她并没有被认可。
这一下子就激怒了她的老师洪野,
洪野找到刘海粟,阐述他义正词严的看法,
“学校录取学生,只认成绩;国家用人,只认人才,老天爷也不拘一格降人才!自古人才难得,我们不能将出身作为取舍的标准。
从古到今的艺术并没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刘校长,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人才,那对张玉良就太不公平了!这是对艺术的扭曲啊!”
刘海粟校长也觉得洪野说得很有道理,他当即用一枝饱蘸了墨汁的毛笔,来到榜文前,
在第一名的左边空隙处写下了“张玉良”三个字,并在那上面加盖了教务处的公章。
就这样潘玉良踏上了她的绘画求学之路。
从此之后,她的人生一路高歌猛进,也开启了她绘画的传奇人生。
从此,华夏大地上,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画家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