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演讲主题设计方法(主题演讲十艺术的此岸与彼岸)

演讲主题设计方法(主题演讲十艺术的此岸与彼岸)第三波,大家比较熟悉,就是1994年,中国开始进入全球互联网,有了web 1.0的互联网,那个时候的新浪、网易、搜狐,都成为了现象级的文化现象。后来,又紧跟着新世纪,有了移动物联网的网络,我们的互联网从web1.0走向了web2.0,也就是说大家可以在一个公有平台上,进行各自的内容创作,平台是中心化的,但是内容生产是去中心化的。从博客开始一直到微博再到微信、QQ,从淘宝到现在的字节跳动的抖音,这样的一种新的web2.0的智慧形态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造就了一大批互联网创富的阶层。第二波实际上是1998年时候开始的房地产改革。分房变成了买房,加上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房地产上下游的上百个行业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加入WTO,让中国经济,拥抱外资,加入了世贸组织这30年当中,中国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的道路。这个时候,房地产成为了我们的核心资产和经济引擎。顾振清 | 当代艺术批评家

2022年7月20-22日,由北京元气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门塔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元宇宙数字艺术节于线上开幕。

当代艺术批评家顾振清带来《艺术的此岸与彼岸》主题演讲。

他表示在后疫情时代元宇宙成为一种新的元叙事,虚拟世界全球化成为现代世界的主要进程。此外他还提到,在数字世界中有两大趋势,分别是:感知技术迈向沉浸式全真互联网体验,延展的是Web2.0的全真派元宇宙;账本技术奠定Web3.0的价值互联网逻辑,迭代的是账本派元宇宙。区块链与非同质化通证是一种元宇宙数字世界“包产到户”的基建,有助于个人用户建构属于自己的元宇宙及其数字资产。分布式存储,集体维护,多方共享,让元宇宙成为每个人的元宇宙。

以下为主题演讲实录:

演讲主题设计方法(主题演讲十艺术的此岸与彼岸)(1)

顾振清 | 当代艺术批评家

我今天的话题是关于Meta,怎么样形成一个虚实共生的元宇宙这样一个新型的社会形态。因为数字化大潮和智能化的升级,已经成为人类共享的、集体维护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走向里,在元宇宙走向虚实共生的生态里,加密艺术给了我们有很多新的启示。

加密艺术其实跟以前我们所熟知的当代艺术和数字原生艺术不一样,它实际上是一种加密原生艺术,是应和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几波趋势发生的。那么我必须要谈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四波造福浪潮。第一波是体制改革,也就是1978年,小岗村包产到户,使得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下海啊,个体户啊,都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小目标王王健林,娃哈哈的宗庆后,还有华为任正非都是那个时候下海的先富阶层。

第二波实际上是1998年时候开始的房地产改革。分房变成了买房,加上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房地产上下游的上百个行业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加入WTO,让中国经济,拥抱外资,加入了世贸组织这30年当中,中国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的道路。这个时候,房地产成为了我们的核心资产和经济引擎。

第三波,大家比较熟悉,就是1994年,中国开始进入全球互联网,有了web 1.0的互联网,那个时候的新浪、网易、搜狐,都成为了现象级的文化现象。后来,又紧跟着新世纪,有了移动物联网的网络,我们的互联网从web1.0走向了web2.0,也就是说大家可以在一个公有平台上,进行各自的内容创作,平台是中心化的,但是内容生产是去中心化的。从博客开始一直到微博再到微信、QQ,从淘宝到现在的字节跳动的抖音,这样的一种新的web2.0的智慧形态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造就了一大批互联网创富的阶层。

第四波的创富阶层,我认为是元宇宙。因为从去年开始,数字藏品和元宇宙的概念的爆发给予了一种可能性,就是说以后的互联网是一种web 3.0的经济模式。这样的话,在元宇宙的几大技术支柱的支撑下,人们又迎来了新的一波创富浪潮。

那么在这个概念当中,我想讨论一下,就是元宇宙到底是科学还是叙事?因为科学和叙事是不一样的,两种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那么科学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是,你所指示的事情,必须经过反复认证,就是所有的科学观测研究必须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它陈述的时候,必须是通用的,而且相关专家能够接受的内行的术语。所以,科学具有实证性,也具有一种共同体的。

但是,叙事就不一样,就是讲故事,叙事是自证自明的,不可证明也不可证伪的。所以,它形成了一种讲述者和倾听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叙事是可以塑造权威的,也可以对于虚构事物的想象,传递一种影响力,强化一种话语权。

那么元宇宙,实际上是叙事和科学的叠加。我们讲叙事,实际上是一种宏大叙事。老师在讲所谓的真理,人类的解放,大同社会,终极目标,它是无所不包,解释所有的。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元宇宙,具有这样延续式的一种模式,其实人类的发展史、思想史就是一个延续式的发展史。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儒家的内圣外王,基督教的科学是神学的婢女啊,还有启蒙运动的人类中心论,无不渗透着延续式对知识的一种强制力。也就是说,科学知识往往不能按自己求真的本性发展的时候,审美不能按照自己的追求无目的的表达愉悦的时候,必须要有权利关系的,叙事来掌控。这个时候,叙事的体系,就包揽了一切人类的问题。那么在消费主义全球化的状况下,形成了冷战后的权力真空,这样的一个真空,也有可能需要一个新的象征物来替代它。

那么,元宇宙在这个时候,就呼之欲出了,其实,元宇宙是一种新的元叙事,大家也知道,笛卡尔寻找的万能方法是数学的元叙事;莱布尼茨用二进制0101想开发一种普遍的语言,是语言学的元叙事;爱因斯坦想追究一种物理的大一统理论,是物理学的元叙事;托马斯弗雷格曼的《世界是平的》强调的是全球化的元叙事;在后疫情时代,虚拟世界全球化,成为一种现实世界全球化涉足未来的一种替代方案,元宇宙正在成为描述web 3.0时代的一种新的元叙事。

这种新的元叙事,其实就是说工业革命,包括人和自然的相处失调,包括我们现在的web2.0的互联网大厂垄断数据的严重内卷,都发生了关联。所以区块链的发生,使得互联网升级,形成了一个新的美丽的新世界,元宇宙在这里起到了一个新的元叙事式体系和元叙事式的运动。

莱布尼茨讲过一句话,在物理世界,在我们的世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是发生在普鲁士宫廷中的一个故事,他跟索菲公主讲哲学的道理,的确是,在物理世界,由于它的分子结构,它的细胞结构DNA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任何两个事物是一模一样的。这主要是它的底层逻辑——数学,数学使得事物的构成千差万别。

现在我们在元宇宙,也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没有两个事物是一样的,这个实际上是数字藏品赋予的一种特性。因为在web 1.0,2.0时代,数字世界是一片混沌的,RP产权也是一片模糊的,我们只要在网上点右键复制粘贴就可以下载使用任何数字对象。但是到了web 3.0时代,有了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记账和存证,有了外部的确权和确值,

数字世界终于实现了同物理世界一样的特性。也就是说,数字世界里也没有两枚完全相同的数字藏品。基于哈希函数非对称的加密技术,让两个看起来相同的数字藏品有着天差地别的数据差异。

所以,我觉得区块链和数字藏品,使得数字世界首次实现了包产到户。大家看右手边我这个展示的1978年小岗村的一张图,18户农民,在上面弄个血印子,表达了一个想法,就是不向国家要钱要粮,我们说通过包产到户,每个人实现给国家上交公粮后,再养活自己,这就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上开天辟地的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实际上跟中本聪发明的区块链、跟维他利克发明的以太坊上的协议是一样的,它是数字世界的一个包产到户的协议,借助了分布式记账密码学智能协议和共识机制呢,让数据的所有权、让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真正地返回到了用户自身。

这是一次数字世界的包产到户,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我就要谈到Meta的概念了。因为柏拉图早就讲过,我们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变动不均的世界,我们四岁的样子和我们40岁的样子是不一样的,我今天的想法和明天的想法也会不一样,但是,有一个东西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的理念世界,而我们用五感——耳鼻舌身意所感知的现实的三维世界,其实是理念世界的一个模本。

如果一个画家只会写生,只会描绘现实世界的话,他只是在创作模本的模本啊。所以,柏拉图认为,我们一定要追究所有事物的基本原理,它的根本结构,它的底层逻辑,柏拉图对理念世界是深信不疑的,用柏拉图的理念说和模板说,我们也可以知道,原来柏拉图所批评艺术家,都是所谓的模仿外在世界的艺术家,他的工作就是抄作业,他只是对现实世界不折不扣地临摹,所以没有太大的意义。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往往超越了这种模仿。它实际上直接讨论的是什么呢?是理念。是一种基本的原理和根本的结构,这个基本原理和根本结构其实是超维的世界,是一个关于宇宙的宇宙,解释宇宙的宇宙,讨论宇宙的宇宙,那么就是一个Meta宇宙,也就是元宇宙。

我们看到右下角有一张作品,这个作品实际上是库索斯特别有名的作品,叫《一把椅和三把椅子》,他展示了一把真的椅子和一把椅子的照片和一把椅子的名词解释。他告诉大家我们所看到的三个对象,其实都是理念中的那一把无形椅子的模板,那个是一把椅子,而我们看到的三把椅子,它只是理念世界已知的概念,这个观念映射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上三种不同的投影。所以,我们就看到三把椅子的关系,实际上是从理念式的椅子到现实式的椅子,也是到画家笔下的椅子,这样的一个模仿的关系。

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跟毕达哥拉斯所说的万物皆数、跟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罗格斯中心主义、跟巴温尼所说的存在,包括苏格拉底所说的事物本身,在思想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这些概念,如果继续去追究的话,实际上就是古典的哲学家对形而上学的追究,也就是对实体论的追究。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先于理念存在,理念只是现实事物的总结。亚里士多德把艺术跟模仿,稍微有一点区别,他觉得模仿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模仿,创造性的模仿其实就超越了模仿,其实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总体概念在一起,还是尊重了形而上学,尊重了Meta的存在。那我们又可以说,海德格尔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启示,海德格尔说,整个事物只有两种存在状态 一种存在状态叫忘失的存在状态,就是忘记自己;还有一种叫念之在之的存在状态。我们常常说不要回到事物本来的样子,不要坚持我们人为的那种事物应该的样子啊,那么这两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忘失的状态。如果在忘失状态当中,人是活在事物和事情里头,沉浸在日常琐事里头,人是被事情推着走的,它实际上是人降低了层次,变成一种无所事事的迷失的状态,任由日常世界来摆布。

所以他只关心人和事物应该的样子,这些应该样子实际上是约定俗成的,都是一些日常的惯常的概念。比如说我们喜欢工作,要找一个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离家近的工作、收获和收入高的工作,这样的一种想象,实际上来自于欲望,来自于我们对事物的想象,这个想象并不是事物的本来的样子。而另一种,我们叫在之内之,念之在之的存在状态,也就是说,他要着眼于事物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他应该的样子,对事物本身感到好奇,我们要下沉到原认知的底层逻辑,对生命体验和知识存量进行审视,进行探究,进行反省和把控。

这种模式的存在,意味着对生存的持续的意识,可以不断刷新你的认知。所以说,本来的样子呢,指的就是不以人的欲望为转移的一种事物的原有的规律。实际上是道法自然的,这个“自”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人的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内心的道德,是人先天的一种时空结构,也是人理性的一种初始代码,也是一种出厂设置。我们经常想要打坐,要冥想,要有一种顿悟,要有觉知,就是要回到这个底层逻辑,回到一种跟Meta相关相连的状态。这个状态实际上是老天给你的,一种天赋,这种天赋实际上是我们理性的基础,也是我们结构所有知识的初始代码和出厂设置。

所以在言语当中,我们会谈到赚钱,但是实际上,在言语的概念当中,所有的赚钱的模式,都是一种交换的模式,也就是说,它不是在赚钱,而是在交换一种货币,交换一种价值,用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去换取对方,就是藏家和玩家,愿意解决该问题所应花费的成本。如果要争取挣更多的钱,它的本质上也是要让你具有解决更大问题的能力,用来换取别人愿意花费更大的预算,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更多人需要你来解决他的问题,这样的一种交换原则。

在区块链,在数字藏品,在加密当中比比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公平的交换原则。所以,加密艺术带有一些经济学的属性,社会学的属性,带有一种行动力,让人把自己艺术中的经济属性激活,用来跟人家进行一种价值的交换。这种交换实际上就是一个token,一个证明,就是一种通证。所以我们说,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勤奋实际上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假勤奋,实际上是安慰自己,如果我们不反思的话,我们只有朝九晚五,不停的劳作来重复麻痹自己,因为如果你缺乏认知,缺乏创新的话,你就没有一种新的价值可以贡献出来,那么你这样的勤奋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的麻痹。所以,我觉得元宇宙为什么给人家带来一个新的造福浪潮,这个造福浪潮就是让你有新的认知,在它的逻辑上去认知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艺术,所有的金融,所有的经济和社会学模式。

这里我要提到扎哈迪德,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建筑师,扎哈迪德的建筑,在北京大家也见过,就是望京的soho,还有二环东二环的银河soho 还有广州的大剧院等等。我们看到它的建筑特别有意思,都是参数化的,就是说它完全是一种3D建模的结果。扎哈迪德强调,他不崇拜任何其他的建筑师,他希望他的建筑是一种有天有地,有梁有柱,对人类生命体验和知识格局的一个真正的突破,这种突破,使得你又回到一种原初的状态。

比方说如果你在空间站当中,在外空间看在空间站里面,你有没有上下、有没有梁和柱、有没有天和地,如果没有的话,那才是事物的本来状态。所以扎哈迪德特别强调对玛丽维奇的话的支持,他希望他的知识生产是回到Meta,回到创造力和游戏精神最本身的逻辑上,回到参数化的设计,而不是听从传统,听从一种惯常的生命体验的支持。扎哈迪德所做的建筑,真的是把天气呀,阳光啊,地理位置啊,好多东西的参数,做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就创造了一个建筑的新时代。

那么我的分享到这里就告一段落,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加密艺术跟元认知、跟Meta真正关联,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元宇宙。

好,谢谢大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