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究竟是什么原因?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人口数量众多。如果依照以前的丧葬习俗,势必会占用大量土地。关于土葬还是火葬的争论,两派人相互争论了很久,但始终没有争论出结果。吴飞教授的言论一出,立刻引发了很大的反响。赞同的人认为,土葬是我国流传了数千年的习俗,入土为安才是最终的归宿;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

(注:本篇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请务必理性看待讨论。)

——火葬没有人情味,是将逝者当做“垃圾”处理。

这是在2020年,北大教授吴飞提出的观点。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2)

北大教授 吴飞

关于土葬还是火葬的争论,两派人相互争论了很久,但始终没有争论出结果。

吴飞教授的言论一出,立刻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赞同的人认为,土葬是我国流传了数千年的习俗,入土为安才是最终的归宿;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人口数量众多。如果依照以前的丧葬习俗,势必会占用大量土地。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3)

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究竟是什么原因?

吴飞教授是北大哲学系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也是国内外人类文化历史的变迁。

吴飞教授认为,火葬将人烧成灰烬,完全就是将人当“垃圾”一样处理,丢失了中国丧葬制度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含义;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4)

火葬制度上失去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以及对逝去之人的悲伤,这是一种对死者的亵渎。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入土为安,死者为大。几千年来,在殡葬礼仪中,中国,或者说汉族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土葬。

毕竟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讲究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讲究落叶归根。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5)

直到近现代,我国明确规定从土葬改火葬,一时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火葬场出现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城市火葬也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殡葬形式,并且逐渐的取代了土葬。

土葬和火葬两种方式,究竟谁更胜一筹?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6)

更显人文情怀的土葬

《周礼》有言:“生必死,死必归土”。

在古代,土葬是埋葬先人的方式之一,除了土葬还有火葬、水葬以及天葬等,但土葬在我国最为盛行,其中立墓碑是对先人最大的尊重。

先人最早用泥土将死者掩埋,这样做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由于泥土的遮挡,逝者的肉身在腐烂的过程中不堪入目的模样也不会被看到;

其次,避免了曝尸荒野,有效地避免了肉食动物对于先辈尸体的啃噬。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7)

土葬

由此可见,让逝者在泥土下静静地安息给人们带来了最大限度的心理安慰,尸体在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还可以促进生物循环,土葬作为回归自然的表现也符合汉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后人对这样的传统传承并创新,为墓地的大小、棺材的木质以及陪葬品的价值规定了一系列的土葬礼数,也正是由于古人对于丧葬的仪式感,他们曾在古墓中留下的痕迹,成为了后人研究文化历史的重要凭证。

所以,不少人认为,只有恢复土葬,"慎终追远",才会发扬传统,民德归厚。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8)

土葬的弊端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土葬仪式相当繁琐。

在部分农村地区,土葬讲究日子,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尽管办好葬礼是对祖辈的一种尊重,但长时间沉浸在丧葬沉闷的氛围中,是一种压抑。

另外,很多人在丧葬仪式上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攀比心理,很多人即便打肿脸也要充胖子,将葬礼办得无比隆重,于是就出现了“薄养厚葬”的怪现象出现。

我国地形以山地和丘陵居多,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不多,但人口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土地和人口资源极不匹配。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9)

土葬

最后,土葬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人们一直以为人的遗体是污染源,但这个说法并不靠谱。

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地指出,死亡后的尸体是不会存在健康风险的,但患有传染疾病的尸体需要做特殊处理。

有学者曾具体研究过土葬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正常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相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但这不代表土葬就没有污染问题,棺材中和尸体中的防腐液中包含的汞、砷、甲醛等物质会污染地下水。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0)

传统又新颖的火葬方式

火葬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传统又新颖的丧葬方式;

说它传统,是因为火葬在中国的历史上历史跨度比较大;

中国最早有关于火葬的记载是源于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墨子》。

在《墨汁·节葬》中曾有这样的描述:“秦之西义渠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1)

聚柴焚之,这就是传统的火葬方式。到了宋代,火葬的盛行更是一种跨越式的发展。

有的人也许会持怀疑态度:古代人明明讲究落叶归根,宋代怎么会对火葬偏爱呢?

要知道,宋朝建立在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53年间,老百姓们快速经历了5个朝代、8个国姓。这个时期的活人尚不能自保,更何况已故的逝者呢?

再加上佛教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喜爱,佛教主张的火葬也因此在民间日渐兴盛起来;考古学家发现的火葬墓中常见梵文经咒,有些墓碑上还刻有佛像。这些大多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2)

火葬的优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殡葬改革不断地推进,提倡节俭办丧事。

火葬的优点确实很多,在很多农村家庭选择墓地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家的田地掺杂诸多的风水学,最后选的地方还不一定好;

火葬的陵园一般有山有水,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还有专人看管;

但火葬制度看起来比较合理,其实处理起来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3)

墓地

火葬的弊端

从社会成本来看,火葬的成本比土葬更高。

火葬采用的是陶瓷或者金属骨灰盒以及大理石墓地,风化速度很慢;

而土葬采用的是木质棺材和寿衣,这些很容易在土壤中腐烂消失,在几年、十几年后,土坟也会慢慢地平掉,不浪费土地。

但火葬中的大理石墓和骨灰盒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这是火葬的其中一个弊端。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4)

跟土葬相比,火葬显然所需费用要高得多:火化费、骨灰盒费、化妆费以及运输费等等,几项加起来便是几千块钱了;很多城市中的墓地已经涨到了平常人难以接受的价格。

在某些城市,一块小小的墓地的价格可能抵得上一些二三线小城市一套小三居的价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墓地将会越来越多,到最后必将占用更多的土地。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5)

除此之外,很多人认为土葬污染环境,其实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硫和雾霾,火葬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

据有关专家粗略统计,假如一具尸体重60公斤,衣服鞋帽被褥重5公斤,用15公斤柴油焚化后,可生成2.6—3.0公斤骨灰,其中直接进入大气的飞灰约为0.65—0.70公斤。

就目前情况,中国的火葬厂大约有1500家,近5000座焚尸炉,年约焚烧尸体400万具,按照该数据计算,年可排放的有害气体约30.8—31.3万吨。

目前我国的火葬场没有专门的环保标准,火葬场普遍使用轻柴油,所以一年下来要燃烧不少的化石燃料。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6)

火葬后再土葬

尽管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火葬,很多地方也确实将火葬作为了主要的丧葬方式;但由于丧葬习俗的束缚,不少老人还是愿意土葬,这就出现了很多“火葬后再土葬”的问题。

从火葬场取回骨灰盒,然后再将骨灰盒放在棺材内,按照土葬的流程走一遍;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在成本上来看十分不划算,这样和土葬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火化虽然普及了,但对于农田中的坟头数量却没有太大的影响。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7)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有着不小的难度。首先要有适合的安葬地点,农村普遍没有规划好的公墓和陵园,如果禁止二次土葬,那如何安葬又成了眼前最大的问题。

目前耕地日益紧张,基本的农田不能占用,再加上闲散的田地已经消失殆尽,如果没有合适的公墓、又禁止二次土葬,该去哪里安葬呢?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8)

新的殡葬形式

除了传统的处理方式外,骨灰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存在,比如钻石、首饰,甚至是珊瑚礁中。

将骨灰锻造成钻石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毕竟碳是人体中第二丰富的原子元素,钻石也正是由结晶碳制成。近年来,已经有研究人员发明出制造骨灰钻石的方法,只需要取出4到5斤的骨灰即可制造出一块璀璨夺目的钻石。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19)

用骨灰帮助海里正在严重退化的珊瑚礁也是不少人的新选择,珊瑚礁可以让微生物在其中栖息,它几乎是一个永恒并且有利于环境的设计方案。

当然,如果死后不想在地球游荡,现在有新的殡葬方案。一家公司发射了第三枚重型火箭,这枚火箭中包含了24颗卫星,其中一颗卫星携带了152个装有逝者骨灰的金属胶囊进入太空轨道。

北京一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20)

太空葬礼

这样的死亡旅行需要5000万美元,游客包含工程师、作家以及太空狂热分子等。对于这些人的亲友而言,抬头望天,真的能看到自己至爱之人的栖息之地。

总结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丧葬方式也是对一个人最后的送别仪式。

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其实都是亲人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说。

对于火葬还是土葬,你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吗?

欢迎留言互动,我们下期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