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分析(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国际收支平衡分析(国际收支及其均衡)二次收入:居民与非居民间的经常转移(例如捐赠)。初次收入:包括雇员报酬、金融资产和其他非生产资产所有权相关的收入。经常项目( Current Account):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实际资源的国际流动。主要包括的子项目有:货物:既包括一般商品,也包括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性黄金。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权征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的重要依据。包括4个主要项目: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复式簿记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权责发生制(交易的记录时间以所有权的转移为准);按照市场价格记录;所有的记账单位需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既可以是本币,也可以是外币,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货币是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经常项目( Current Account):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实际资源的国际流动。主要包括的子项目有:
货物:既包括一般商品,也包括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性黄金。
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权征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初次收入:包括雇员报酬、金融资产和其他非生产资产所有权相关的收入。
二次收入:居民与非居民间的经常转移(例如捐赠)。
经常转移:某一经济体向另一经济体进行经常目的的资源转移,但并没有直接从对方获得经济回报。包括个人转移和经常的国际援助等。经常转移项目是按照复式簿记原理建立的平衡项目。当某一经济体的居民向另一经济体的居民提供了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时,只发生了价值的单向流动,此时为满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需要建立一个对应项目,除资本转移以外的所有转移都属于经常转移。
通常货物和服务占经常账户的主要规模,贸易顺差与经常账户盈余两个数值比较接近。
资本与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类。
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其中,资本转移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以及债权债务的减免;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则是指非生产性有形资产(土地和地下资产)及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和经销权等)的收买和放弃。它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即一方提供用于资本目的的资源,但该方没有得到任何直接经济价值回报。例如:向使馆出售的土地,租赁和许可的出售,以及资本转移。这一账户的规模通常较小。
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它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储备除外)及雇员认股权、其他投资、储备资产等金融交易。注意:我们常说的“资本账户开放”中的“资本账户”是指平衡表中的“金融账户”。
储备资产( Reserve assets):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拥有的可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净误差与遗漏( Net errors and omissions):国际收支平衡表各个项目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经常是不相等的差额就作为净误差与遗漏。有时把它看作是非正规的短期资产流动的指标。
国际收支的均衡与条件
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各个项目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来进行考察。
自主性交易( Autonomous transaction):是指企业和住户等机构单位(经济个体)由于自身的利益需要而独立进行的交易。例如:商品与服务的输出、赠与、侨汇和跨境资金的流动。这些交易出自于生产经营、投资或单方面支付等需要,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是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平衡收支的弥补性交易。例如:动用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借贷等。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实现基本平衡,那么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则为失衡。因此,国际收支是否失衡,主要看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可以通过判断三种差额来评估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差额: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减进口额。
经常项目差额:该指标最重要,国际惯例是一国经常账户差额与GDP的比例超过3%,被看作是出现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收支总差额:指国际收支中除了国际储备外的项目差额。
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多种多样:
投资储蓄失衡:一国出现投资储蓄不平衡会导致经常账户失衡。
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的国家储蓄率低,年轻人口多的国家储蓄率高。
汇率水平扭曲:低估的汇率会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产生贸易顺差。
产业结构:石油输出国、加工贸易国具有经常账户盈余的倾向。
资本流动:具有大规模海外资产的国家可能会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金融市场发展:美国是国际资本的避风港,从而资本流入多,出现国际收支失衡。
经济发展:高速发展的国家容易出现经常账户盈余。
货币供给:货币多发会引起国际收支赤字。
国际收支平衡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或逆差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逆差影响:逆差将导致外汇供应短缺,使本币汇率有贬值压力,短期资本大量外流,从而恶化国际收支状况;以国际储备来弥补长期性的逆差,将导致一国对外资产的持续减少,有损国家的对外信用。
顺差影响:顺差将导致本币汇率有升值压力,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带来本国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收支大量顺差会不利于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与贸易伙伴的冲突和摩擦。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需求管理政策,即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改善国际收支;调整汇率和利率等要素价格,完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价格机制(贸易顺差国,升值;贸易逆差国,贬值);调整国内的投资储蓄平衡,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劳工保护、能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执法力度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对外贸、外资实行更加有效的外汇管理政策,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对外金融投资的需求,加强外债借用和结汇的管理;加强国际间合作,进行国际借款调节。
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资产的种类:货币当局持有的黄金;特别提款权(SDR);在IMF的储备头寸;外汇储备。
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确定国际储备的规模主要涉及的因素有国际储备的成本、进出口规模及其差额、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市场效率、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良好的国际金融合作状况。
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1,国际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是指确定各种储备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额中各自所占的比重,一般遵循安全性、盈利性和便利性三原则。2,国际储备资产运用形式管理:就是确定储备资产各种不同持有形式及其比重,用于解决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内外均衡是改革开放条件下经济均衡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内外均衡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1,国际收支与国内货币流通的关系(贸易收支、资本收支——货币供求)。2,国际收支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外汇收支与汇率变动——社会总供求)。3,国际收支与经济均衡的关系(进出口规模与总量——经济总量与结构均衡;外债规模与结构——财政信贷收支,外汇储备——国内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内外均衡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