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ofo捷安特(ofo收购捷安特背后是一场救赎行动)

ofo捷安特(ofo收购捷安特背后是一场救赎行动)根据美骑2016年消费者问卷调查的数据,在6千多份问卷中,有67.6%的人不打算在一年内购买自行车产品,消费者短期的购买欲不强。从长远来看,自行车行业有翻身的机会吗?实际情况似乎不太乐观。截止今年4月,自行车制造商富士达已接下ofo、骑呗、优拜单车等多家共享单车的订单。4月19日,“ofo宣布与富士达达成战略合作,富士达承诺将为ofo提供数十条专属生产线、每年不少于1000万辆单车的产能。富士达董事长辛建生表示,“2017年,随着ofo的加入,公司预计年产量破2000万辆。”而2016年中国自行车全行业的总产量不过5303万辆。除了富士达之外,在50公里开外的静海区八号路,被称为“中国第一车”飞鸽自行车厂也在加班加点,飞鸽在年前接到了ofo 500万的单车订单,为此已经实行三班倒的作息。深圳市雷克斯自行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泽风也表示过,光是近期的订单就超过150万辆。而在没有共享单车出现的2

ofo捷安特(ofo收购捷安特背后是一场救赎行动)(1)

今日有消息传出,ofo董事、滴滴出行CEO程维日前出席一场在京座谈会上时透露,自行车最大的厂家捷安特有可能会被ofo收购。

目前,ofo尚未对此言论公开回应。但此前曾有ofo其它合作方露,ofo与捷安特将有重大合作关系。

共享单车的火热成了一把双刃剑

自2016年第4季度以来,共享单车“横空出世”,快速复制着“资本带动订单”的模式,传统自行车行业出现了从行业低谷陡然赢来千万级订单,一夜之间从“去产能”到“扩产线”、从“外销为主”到“内销代工”的迅速转变。

截止今年4月,自行车制造商富士达已接下ofo、骑呗、优拜单车等多家共享单车的订单。4月19日,“ofo宣布与富士达达成战略合作,富士达承诺将为ofo提供数十条专属生产线、每年不少于1000万辆单车的产能。富士达董事长辛建生表示,“2017年,随着ofo的加入,公司预计年产量破2000万辆。”而2016年中国自行车全行业的总产量不过5303万辆。

除了富士达之外,在50公里开外的静海区八号路,被称为“中国第一车”飞鸽自行车厂也在加班加点,飞鸽在年前接到了ofo 500万的单车订单,为此已经实行三班倒的作息。深圳市雷克斯自行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泽风也表示过,光是近期的订单就超过150万辆。

而在没有共享单车出现的2015年,捷安特仍然是增长乏力,全球产销量超过550万台,比起2014年下降了近10%。尽管这一年整体营收达到604.18亿元新台币,比起前年有所上涨,但提振作用不大。

从长远来看,自行车行业有翻身的机会吗?实际情况似乎不太乐观。

根据美骑2016年消费者问卷调查的数据,在6千多份问卷中,有67.6%的人不打算在一年内购买自行车产品,消费者短期的购买欲不强。

在经济基本面上,2016年第4季度,大陆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101.8,虽然处于乐观区间,不过物价信心指数同比下滑5.5,降幅较明显,原因是消费者对于上涨2.3%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感到担忧。

从宏观数据而言,消费者会采取保守的消费策略,以应对刚性消费的需求,对于不必要的高价商品可能会持观望态度。

总之,共享单车的出现时间太短,中高端自行车市场的寒冬已久,共享单车的火热能否带动自行车市场的整体回暖,还是未知数。

转型为生产者?

ofo创始人戴威在多场发布会上均表示,ofo不生产自行车只联结自行车。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下,ofo与凤凰、飞鸽、富士达等均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一旦此次收购完成,则是单车领域首次并购线下自行车厂商。

而关于此次收购传言,程维的预测可信度有多大呢?

从ofo股权架构可以看出,戴威占股比为36.02%,滴滴占股比为25.32%,再加上经纬、金沙江、王刚等,本质上都属于滴滴系。朱啸虎在分答上解释投资ofo原因时也表示:“我们投ofo是在帮滴滴做早期布局,帮滴滴防护侧翼,这可以说是风险投资与企业两方的配合”。由此可见,本身就是ofo董事的程维,在公司的话语权可见一斑。再联想到此前戴威控制权被架空一说,小编认为,程维的这次的收购言论可信度较大。

如果收购捷安特一事属实,ofo的角色将从连接者转为生产者。这也将使ofo与摩拜模式更为接近。

从产品形态上看,摩拜拥有自己的单车工厂,所有单车均是自研自产,与ofo向行业既有玩家借力的做法不同,摩拜将一切掌控于自己手中。公开信息显示,摩拜目前共拥有39项专利,涉及无链自行车及其后轴组件、两轮车或三轮车用的防盗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防盗系统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摩拜的覆盖率、产能可能不及ofo,但单车的损坏率显然远低于ofo。

腾讯企鹅智酷曾发布共享单车数据报告《解读摩拜ofo们的用户与未来》,报告中显示,“由于ofo单车初版不如摩拜单车结实,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明显高于摩拜单车用户,达到39.3%”,在接近五分之二的故障车中让用户体验下降。法制晚报媒体曾报道仅朝阳区某维修点就有近3000辆被破坏的ofo共享单车,近10位修车师傅每天要修数百辆,ofo共享单车各种被破坏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如此大篇幅的媒体报道,证明小黄车已经伤痕累累,除了车胎、链条、车锁遭受严重破坏以外,二维码也有被涂花,无法识别的情况。高强度的破坏让ofo陷入了无车用的境地。甚至有部分网友表示如此质量的小黄车“不敢骑”。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普遍有说法指出,小黄车的战略导向发生错误,误判技术在共享单车中的作用,背离了城市共享出行理念。基于以上,小编有理由相信,ofo转型成为生产者的背后,是一场自我救赎的行动,挽回破坏率过高的颓势,避免掉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