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逃到上海(会出现一波逃离上海的高潮吗)

逃到上海(会出现一波逃离上海的高潮吗)普通上海人遇到上海各种上不得台面的行为,会跳脚,会骂娘,但是“跑”绝对不在选项范围里。生在北京就是北京土著,生在上海就是上海土著,生在东北就是东北土著,生在四川就是四川土著……哪些人是绝对不会走的?首先,土生土长的普通上海人是不会走的。要走也没地方去啊。从小到大,生活圈子都在上海,离了上海就像没根的菜,再也新鲜不起来。咱普通老百姓来人间都是凑数的,跟浮萍似的,老天爷随手撒到哪,就在哪生长,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最近上海疫情到了拐点,新增人数慢慢降下来了。上海人民心里也没那么慌了,已经习惯了每天抗原,隔天核酸的节奏了,希望就在眼前,只要熬过去,就能迎来黎明。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大家就开始琢磨一件事:疫情表现这么拉跨的魔都,还值得待下去吗?

知乎热搜榜更是出现了灵魂拷问:上海解封后,会出现大量沪漂慢慢离开上海吗?

逃到上海(会出现一波逃离上海的高潮吗)(1)

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润学”水很深,要不要“润”,往哪“润”,每个层次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答案和选择。

哪些人是绝对不会走的?

首先,土生土长的普通上海人是不会走的。要走也没地方去啊。从小到大,生活圈子都在上海,离了上海就像没根的菜,再也新鲜不起来。

咱普通老百姓来人间都是凑数的,跟浮萍似的,老天爷随手撒到哪,就在哪生长,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生在北京就是北京土著,生在上海就是上海土著,生在东北就是东北土著,生在四川就是四川土著……

普通上海人遇到上海各种上不得台面的行为,会跳脚,会骂娘,但是“跑”绝对不在选项范围里。

逃到上海(会出现一波逃离上海的高潮吗)(2)

转过头,咱们还是真心盼着家乡能变得更好,看到别人各种指责上海,心里还是会难过的。

就像家里的小孩调皮导致受伤了,鼓了个大脓包,爹妈会骂骂咧咧,会带孩子去看病。但最终还是盼着孩子好,盼着脓被吸出来。完事了,说不定还会心疼孩子给娃加个鸡腿。

其次是有点能量,有点财力的精英上海人。听说部分精英在经历了魔都的魔幻时刻后,已经随时准备跑路去国外了。

上海的移民中介都在蠢蠢欲动,号称每天都有大量的上海人来咨询移民事宜。各国移民的搜索量都蹭蹭蹭地往上窜。给人感觉疫情结束以后,上海精英阶层要跑掉一大批人。

逃到上海(会出现一波逃离上海的高潮吗)(3)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上海一直是一个留学和移民意愿相对比较高的城市。上海和西方文化交流也比较多。

但是说真的,后新冠时代,魔都让人幻灭,漂亮国就不让人幻灭了吗?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一样吃人。

防疫问题咱先放到一边,光是各种歧视,以及类似没收俄国有钱人的资产的操作,就足够吓退一批人了。连基本的财产权都不能保障,原来西方世界剥下外壳之后,里面也不过是条毛毛虫。

人都是懒惰且健忘的。连生孩子这种痛都可以忘记,过两年又被忽悠着生一个,何况只是封闭阶段那点儿小小的恐慌呢!

等过了上头期,冷静下来开始权衡利弊,做算术题了,现在这批叫嚣着要“润”的,最后“润”出去能有十分之一就算顶天了。

第三是在上海成家立业有稳定工作的全国各地来的“沪漂”。这批人,基本上也都不会走。尤其是有了娃,娃拿到了学籍,在学校上学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只适用于年轻人,一旦小孩出生,就变成了“不管世界有多大,我只想去‘学区房’看看”。

反正在中国,不管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只要生好小孩报好户口,拿到学籍,基本上一家人都被绑定了,哪儿也去不了。别说“润”,就是让你天天在家长群里接龙,早晚上传核酸截图,都不能说半个“不”字。

能在上海成家立业买房的,都不容易啊!这一点也不比中国人移民到国外轻松。

他们对上海也是有感情的,甚至比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更多了一分自豪感。毕竟他们用了半辈子来证明自己既不是牛A也不是牛C,现在跑回老家,岂不等于宣告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就是个笑话吗?

这种心态和到国外后不管日子多苦,都只会报喜不报忧的新移民是一样的。

最后,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润”回老家的人,是来上海待了一阵子,但是没有买房,没有结婚,也没有谈恋爱的年轻人。(谈恋爱不是充要条件,假设有个恋人会多一份羁绊吧)

这个城市很繁华,这个城市很美丽,但是真的来到这座城市,不是作为游客,而是来生活,来工作,来打拼的,感受又完全不一样。

大部分沪漂,日子并不好过,支持他们走下去的,是梦想。

这里有那么多漂亮的高楼大厦,可是沪漂拥有的只是小小的一间租房,说不定还是合租的。这里有那么多美食,可是沪漂经常吃的是盒饭和外卖。这里有那么多光鲜亮丽的年轻人可以谈恋爱,但是一到谈婚论嫁,房子又成了拦路虎,强势劝退。

逃到上海(会出现一波逃离上海的高潮吗)(4)

独自一个人在上海打拼,沪漂们所拥有的只有自己,还有孤独和寂寞。

本来这些也不是不能忍,只要心中有梦,只要坚持下去,没准就能熬到买上房,成家立业的一天。

可是疫情来了,这座城市华丽的外袍下露出来的是斑驳破旧的夹层还有不少虱子。

美丽的幻想破灭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坚持下去?

逃到上海(会出现一波逃离上海的高潮吗)(5)

因为疫情的冲击,有些沪漂的工作不再稳定,收入减少了。

因为疫情,合租房的日子变得更难熬了。没有充分的做饭条件,社区发的物资要和一屋子的人去分食,冰箱也要跟人合用,就连厕所都那么难抢。原本租的房子只是加班后落脚歇息的地方,疫情一来,24小时闷在里面。要是室友关系好点,还能打打牌解个闷,不然跟坐牢简直没区别。

话又说回来,最积极地抹黑上海的人里,也有沪漂的身影。有些不实的谣言就是他们传出来的。比如原本上海的物资按照一户一份发放,他们会配图说上海人歧视外地人,不给发物资。

之前我有跟人解释,上海志愿者人手不够,做不到重新分拣,按照人头发放。而且这样的话,1岁的小孩要不要算人头,胃口大的要不要算两个人?太复杂了。最多做到一户超过5人多发一份罢了。

但是就有人坚持,既然有那么多人手做核酸,怎么就没人手重新按照人头发物资。

整个儿一超大号的baby。

只要够努力,总能找到“黑点”。

他们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我不是因为混不下去才离开上海,而是上海太糟糕了,上海对我不好,我才离开的。

我相信疫情之后,会有一批沪漂离开上海的。在此还是感谢他们曾经对上海的付出,也很遗憾,他们没什么错,只是时代的牺牲品。

疫情过后,没多久人们又会忘记上海的种种不体面。毕竟这座城市,在无人干涉的时候,它自己就能运转地十分良好。

逃到上海(会出现一波逃离上海的高潮吗)(6)

又会有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这里追逐梦想。大城市就是这样,它冷酷无情,不为谁所动;它又很公平,机会人人均等,只要有表演欲,谁都能上来跳舞。

最重要的是,只有站在这个舞台上才容易被看见,无论是受的伤,吃的苦,呻吟还是呐喊,掌声或是喝彩,都不会被轻易忽视。即便是在这座城市满身疮痍的时候,聚光灯始终都在,它一直就是世人的焦点。

你可以说上海不好,但不能否认,这种不好无法被藏着掖着。而有的地方,可能喊破喉咙也没人听见。

当然,上海的硬件也没变,还是有那么多高楼大厦,软件也没变,依然有各种公司企业,依然有勤奋努力的上海人。或许只要挤掉一层脓包,它又会恢复往日的鲜亮。

上海滩之所以叫上海滩,就是因为一浪过去,还会有一浪来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