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程微距摄影的拍摄技巧(你真的知道微距摄影怎么拍么)
摄影教程微距摄影的拍摄技巧(你真的知道微距摄影怎么拍么)当然,比起设备上的独特性,微距摄影更具个性的部分则是创作理念上独树一帜。一般来说,摄影作为记录客观世界的手段,创作手法上更侧重于“表现”,镜头之下呈现的“新奇事物”并不太多。我们时常可以见到,摄影人为寻找一块观者视野之外的“处女地”,背起沉重的行囊奔赴人迹罕至之地。但是随着互联网侵入世界的每个角落,即使远行千里,这样的地方也越来越难寻找。蚁梦 余锦汉摄/光明图片报喜斑粉蝶 邱军摄/光明图片正因为微距摄影的特殊性,必须用到一些特殊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微距镜头”。一般的摄影镜头主要用于拍摄通常摄距内的景物,不能直接用来近摄。近摄时需要在镜头上加装近摄镜、近摄接圈或近摄皮腔等附件。但是,一旦加装了这些附件,镜头就处于“近摄”状态,无法迅速回到普通摄影状态。微距镜头则不同,它是以专门拍摄微小被摄物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镜头。这种镜头的分辨率很高,畸变像差极小,且反差较高,色彩还原度好
纺织品的纹理、甲虫的翅膀、花瓣上晶莹的露水和露水里的倒影……每一个场景的内容都丰富多彩,形成一个独特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微观的,始终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仿佛从未认真看过。
火车头 王雨欣摄/光明图片
如果我们回头审视摄影产生的意义,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读者对于细节——物象真实、丰富表现形式的需求。从1826年尼埃普斯第一张照片《窗外的屋顶》开始,摄影对于物象更加真实描绘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在这样的尝试中,以往被忽略的“不可见的真实”也逐渐走入观者视野,这就是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按照《当代摄影词典》中的定义,指的是“通过相机拍摄1∶1或更大影像比的摄影”。通常的摄影作品,照片呈现的画面肯定要比实际物象小一些。比如大家肯定没有见过“一人高的人像照”或者“一幢楼大的建筑照片”。但是在微距摄影中,通过照相器材和拍摄客体之间的微小距离以及专门的拍摄设备,照片呈现出比真实物体更大的图像。由此,一些我们在真实世界中忽略甚至是不可见的景象,得以呈现在观者面前。
报喜斑粉蝶 邱军摄/光明图片
正因为微距摄影的特殊性,必须用到一些特殊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微距镜头”。一般的摄影镜头主要用于拍摄通常摄距内的景物,不能直接用来近摄。近摄时需要在镜头上加装近摄镜、近摄接圈或近摄皮腔等附件。但是,一旦加装了这些附件,镜头就处于“近摄”状态,无法迅速回到普通摄影状态。
微距镜头则不同,它是以专门拍摄微小被摄物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镜头。这种镜头的分辨率很高,畸变像差极小,且反差较高,色彩还原度好。它的近摄不依赖别的附件,全部操作都在镜头自身上进行,因此可在近摄至无限远之间连续调焦,进而能从近摄状态迅速调整至普通摄影状态,这就为摄影者交替进行近距摄影和普通摄影提供了方便。
蚁梦 余锦汉摄/光明图片
当然,比起设备上的独特性,微距摄影更具个性的部分则是创作理念上独树一帜。一般来说,摄影作为记录客观世界的手段,创作手法上更侧重于“表现”,镜头之下呈现的“新奇事物”并不太多。我们时常可以见到,摄影人为寻找一块观者视野之外的“处女地”,背起沉重的行囊奔赴人迹罕至之地。但是随着互联网侵入世界的每个角落,即使远行千里,这样的地方也越来越难寻找。
而微距摄影的基本理念,恰恰在于“发现”二字。由于画面的面积需要大于物体本身,微距摄影拍摄的都是非常小的物体。这一次摄影者发现的不是什么新奇之地,而是在司空见惯的场域之中发掘不为人所知的细节。
梦幻微观世界 张翔宇摄/光明图片
微距摄影的主要拍摄对象,如果从“整体上”看,都是常见之物,但是一旦将细节“放大”,那些素常肉眼不能分辨的细枝末节完全可以构成一个全新的世界,冲击读者的视觉和心灵。在新鲜的视觉体验面前,人的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因此摄影者得以将平时不引人注意的细部巧妙地浓缩为抽象图案,从而将自己的感触放大、加强,给读者造成又一重的刺激,形成“自我表达”的有效方式。
在独特的创作理念之下,微距视野的阅读体验也是全新的。仅仅是一只甲虫的身体,或者一滴水珠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彩,就足以让人目眩神迷,惊叹于造物主的伟大。然而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各位观者不可能真的忘却这些物象在“正常”维度中何其渺小,甚至是怎样的“不可见”。概念中的渺小和视界里的繁复瞬间在头脑中形成碰撞,颠覆了观察周遭的成见。在惊叹于发现一个瑰丽新世界的同时,观者也会不由自主陷入对现实与虚幻、宏大与渺小的思考和感动之中。从视觉出发,但不拘泥于视觉,而是能引发观者更深层次的感触,也许这正是微距摄影独特的魅力所在吧。
(左上)瓢虫 杨卫列摄/光明图片
(右上)珍珠 蔺诗涛摄/光明图片
(左下)风雨螳螂 张翔宇摄/光明图片
(右下)白带螯蛱蝶幼虫 邱军摄/光明图片
世界的丰富和内心的层次,其多姿多彩远非我们当下所能想象,而是需要留待今后继续发现。摄影原本就是应时代进步之运而生的艺术形式,技术和观念的不断进步给了摄影继续发展的广阔空间。伴随着内心和外在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距摄影在未来仍将带来更多的惊喜。
·拍摄技巧·
经典微距作品:壁虎的眼睛 摄影:Alan M
吸引人们从事微距摄影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这种特殊摄影分支的图片变得很有名:无处不在的微距作品展示着蜻蜓的眼睛、险恶蜘蛛和其他昆虫。
无论您是否喜欢昆虫,都有很多机会去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多数昆虫的速度太快,无法离它们太近。即使它们静止不动,您是否真的想把脸靠近蜘蛛,在摄影师和昆虫之间是否有安全的屏障,同时还有了一种放大、探索和检查拍摄对象的方式?
虽然昆虫是微距摄影中最为流行的拍摄对象,但是拍摄它们也是最复杂的工作之一。多数昆虫很小,很难发现它们,发现后它们很少是静止不动的。不管怎样,在微距摄影的最高殿堂中,设法捕捉出色昆虫(如蜘蛛)照片的摄影师仍旧占有特殊的地位。
经典微距作品:花朵上的蚂蚁 摄影:Leon Baas
肯定有方法可以捕捉出色的昆虫照片,需要的只是足够的耐心、一些已知的技巧、大量的存储卡。
拍摄昆虫
要想拍摄昆虫,首先需要找到它们。与花卉不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饲养昆虫,如果以前没有留意它们,可能不知道在何处以及何时才能找到它们。
飘虫 摄影:Leon Baas
春天和夏末通常是找到昆虫的最佳时间。此时到处可见令人兴奋的昆虫。蝴蝶刚刚破茧而出;蛾子也很活跃;而苍蝇、各种甲虫、蜜蜂和蜘蛛也都在忙个不停。此时就可以拍摄它们。对于大多数照片,都是所摄昆虫反复无常行为的牺牲品。拍摄花卉或宠物时,可以拿起它们并放到所需的位置,但是黄蜂通常不会愿意待在所需的位置。因此昆虫摄影是一种机会主义和现场摄影流派。
找到昆虫并不太难,但是要知道每看到1只昆虫,可能已经错过10只了。需要慢慢摸索找到它们的技巧并要仔细观察。缓慢地移动不仅有助于避免吓跑那些半隐藏潜伏的生物,而且有更多时间可在第一个地方找到它们。
对于大多数昆虫,通常不必担心相机发出的声音会影响它们,因为室外就是一个嘈杂的地方。但是快速移动时一定要小心,因为这会让拍摄对象飞走或跑掉。非常缓慢地移动是关键。小心地向目标靠近是最好的方法。移动时的速度可能每分钟只有几英尺,但是请相信我,这种耐心肯定会有回报!为了捕捉完美的照片,花费大量的时间跟踪一个令人吃惊的昆虫是很常见的。
·微距作品欣赏·
内容来源:1月22日《光明日报》、器材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