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国的建立原因(透过地图了解西夏国的建立)
西夏国的建立原因(透过地图了解西夏国的建立)下面开始回到正轨,从地图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当时在东亚最厉害的辽国骑兵下面西夏能建国,首先大家了解下当时辽国建国时间,基本就在澶渊之盟旁边,这真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当然大家也不能被我带偏了,党项人也不弱,西夏的马匹不比辽国弱,当时西夏最强的时候兵力高达37W。第二因素,我们观察下西夏地形,北有河套平原提供粮草,南有贺兰山,西边吐蕃已经乱成一锅粥(被李继迁骗了2次内部一片混乱)。中部区域是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这些地方都是些不毛之地,唯一适合生存生产的就是在黄河流域周边。所以说易守难攻,而且运输粮草艰难,并且水源难得。综上天时地利,西夏国于1038年建国,西夏国成立,正式进入三国称霸时代。也许有人不相信,西夏算什么、也许也有人瞧不起西夏王国。但是建国后对北宋发起的几次战争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大战役,并完全取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党项人,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人是中国古代羌族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后期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长期居住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三省毗连的辽阔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党项羌归附隋朝,接受册封,建立朝贡关系。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党项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631年),安置内附党项34万口。唐朝开国的同时,吐蕃政权从青藏高原上崛起,不断向外扩张,与唐朝展开了争夺青海与西域的斗争。公元670年前后,吐蕃攻占大部分党项领地。为了免遭吐蕃的奴役,党项拓跋等部征得唐朝的同意,陆续从甘、青、川三省毗连的高原草地,迁往陇右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这是党项历史上第一次大迁徙。“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又将庆州党项迁往银州以北、夏州以东的沙漠地带(今鄂尔多斯高原南缘),这是党项历史上第二次大迁徙。唐代党项大首领拓跋守寂的“墓志铭”,记载了这一迁徙过程。党项拓跋部比较完整地从青藏高原的松州地区迁往黄土高原的庆州地区,后又迁往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夏州地区,称为“平夏部”,一直保持在党项羌中的强族地位,其首领世代被唐朝授以高官。公元九世纪后期,拓跋部大首领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升为定难节度使,治所夏州,故又称夏州节度使,赐皇姓李,封夏国公。从此夏州拓跋氏又称为李氏,统辖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夏州拓跋政权由此成立。
从隋唐到五代十国党项人迁移图
夏州城为匈奴大夏国的都城,匈奴大夏国灭亡后改为夏州,城墙银白发亮,故又称“白城子”公元982年夏州节度李继捧把统辖的四州八县献给宋朝。李继捧族弟李继迁对此坚决反对,逃往夏州东北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巴彦淖尔),起兵抗宋。当时宋辽战争正处于激烈阶段,李继迁利用这个矛盾,采取“联辽反宋”战略,辽朝也希望通过李继迁牵制宋朝。在辽朝的支持下,李继迁屡败宋军,迫使宋朝于公元997年让出“收复”的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随后李继迁进一步向外扩张,公元1002年一举攻克宋朝西北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定为都城,将统治中心由夏州迁往灵州。公元1004年李继迁战死,其子李德明袭位,攻占整个河西地区,并将都城由西平府迁往兴州,基本奠定了西夏王国的基础。后面的我们就不背书,因为这时候西夏国已经出现。
宋辽西夏战争示意图
下面开始回到正轨,从地图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当时在东亚最厉害的辽国骑兵下面西夏能建国,首先大家了解下当时辽国建国时间,基本就在澶渊之盟旁边,这真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当然大家也不能被我带偏了,党项人也不弱,西夏的马匹不比辽国弱,当时西夏最强的时候兵力高达37W。第二因素,我们观察下西夏地形,北有河套平原提供粮草,南有贺兰山,西边吐蕃已经乱成一锅粥(被李继迁骗了2次内部一片混乱)。中部区域是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这些地方都是些不毛之地,唯一适合生存生产的就是在黄河流域周边。所以说易守难攻,而且运输粮草艰难,并且水源难得。
综上天时地利,西夏国于1038年建国,西夏国成立,正式进入三国称霸时代。也许有人不相信,西夏算什么、也许也有人瞧不起西夏王国。但是建国后对北宋发起的几次战争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大战役,并完全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