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与项羽哪个厉害(弱为什么会胜强)
虞姬与项羽哪个厉害(弱为什么会胜强)一个弱女子又能如何呢?何况她也绝不能成为项羽的拖累。项羽既不能救出部队,也更不可能救出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从虞姬的香消玉殒来看,虞姬已然明了项羽败局已定,死亡的气息弥漫在垓下的十面埋伏中……
项羽是个大英雄,这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毫无疑义。
而他败亡的历史结局让人扼腕叹息。
项羽能不能不败亡?虞姬能不能不凋谢?
可以说,项羽的《垓下歌》实际上是一首悲愤的绝笔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从虞姬的香消玉殒来看,虞姬已然明了项羽败局已定,死亡的气息弥漫在垓下的十面埋伏中……
项羽既不能救出部队,也更不可能救出自己;
一个弱女子又能如何呢?何况她也绝不能成为项羽的拖累。
于是,在倾国倾城却又如梦如幻的舞姿中,在千古悲剧不可避免的绝美底色中,虞美人自刎而死……
假如历史可以复盘,可以悔几步棋(比如悔到称西楚霸王时),项羽能赢吗?
答案很简单:不能。
一代才女李清照霸气而又恨恨写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但是,又假如项羽真的肯过江东,还能东山再起、打败刘邦吗?
答案也很简单:不能。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叙事已经露出端倪,已经点明了项羽致命的缺陷:
项羽学文习武都是浅尝辄止,只学“万人敌”,仍属于匹夫之勇;
不用韩信,韩信跑到死敌刘邦阵营,“回报”给项羽的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屡屡不听范增良策,鸿门宴现妇人之仁,实际上是小仁小义;
记恨人之过错,忽略人之功劳(即“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
“残灭”成性,坑杀降卒,古人云:杀降不祥;
杀义帝,驱刘邦出咸阳,自立为王,可谓背约;
刘邦进入咸阳在前,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
而项羽进入咸阳在后,杀子婴,烧阿房宫,压制秦人,“凌上虐下”,则失去民心……
三苏之一的苏洵颇有高见,在《项籍》一文则直接议论垓下之败的原因:
项羽有取天下之才能,却没有取天下之智虑;
不知道放弃,不能得到天下的大势;
不知道忍耐,不能得到天下的利益。
苏洵好兵法,认为项羽策略失败,不应该打什么巨鹿之战,应该直接杀奔咸阳,先刘邦一步夺取咸阳——
此举可谓一箭三雕——
自己先入咸阳,“先入咸阳者王”,名正言顺;
让刘邦不能趁虚而入,先得了咸阳,使之不能成势;
由此以围魏救赵之策,再回头击败章邯、王离等秦军。
我们也可以借郭嘉的十胜十败,来分析项羽的败亡。
项羽败亡的原因很多,简单说,其中最关键的三条是:
道义败;策略败;用人败。
项羽马上打天下,用的是毁灭性办法,毁灭性杀戮,失道者寡助。历史上名家多有论述,无需赘言。
项羽崇尚武力值,马上治天下,可谓有勇少谋。
但项羽也有好的谋臣啊,可惜都不能用(多用亲戚),比如陈平曾是一个,韩信曾是一个,范增曾是一个,但项羽都不能用,韩信算是气跑了,这冷板凳坐得心都冷了……项羽这边也没有一个“萧何月下追韩信”。
德高望重如亚父范增又如何,能望见天子气的范增又如何——则被气得吐血,鸿门宴上把刘邦送的碧玉直接劈为两半。
而且即使是范增,能教项羽智谋,能为项羽献计,但不能教导项羽什么是道义。
相比张良萧何等,这是范增的重大缺陷!
说到具体策略,其实都是人的策略。也都和用人有关。
其中苏洵对策略有一段认识非常精辟,他说:
“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
这其实是刘邦的策略,苏洵概括得很好,主要意思是: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不在意一胜一负之名义。保持不喜不怒状态,顺应天下形势而为。
这句话是不是特别耳熟?特别是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
这其实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明的军事策略非常相近:延安放弃了又如何?将来打下的是整个江山!
所以说,有没有道义很重要,有没有文化非常重要!学以致用非常重要!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规律,世界发展潮流浩浩汤汤。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得好,意义非凡: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