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且简短的心理测试(从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说起)
有趣且简短的心理测试(从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说起)测试完之后发现挺受触动的,感觉这是个重大发现,萌生起要写篇文章来好好研究一番的想法。因为这大概率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视却不知原因为何的关键点所在。这个心理学测试,我是在李笑来的公众号文章里看到的,当时感觉挺好奇的,也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情况。现在请把第1、4、5、8、9、10、12题的得分相加之后除以7,记为X。再把第2、3、6、7、11题的得分相加之后除以5,记为Y。最终,你的得分中,X和Y哪个数值更大呢?(四舍五入取个大概即可)先确定X和Y值哪个大即可,别急着知道结果,读完这篇文章你会知道原因。
提示:本文4977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我的第25篇原创文
有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心理学测试让我感触颇深。认真地问自己以下问题,如实地回答自己,给每一个问题打分。一点都不同意,是1分,非常正确是6分。(记住要诚实,答案没有对错)
请用如下标尺评估你对每句话的同意程度。或者说,请为你大体上有多赞同这些话来评分。
- 功课或者工作比同学、同事做得更好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 我喜欢能让我更了解自己的朋友,尽管有时候得到的不是正面信息。
- 我常常寻找开发新技能、汲取新知识的机会。
- 我很在乎是否给人留下好印象。
- 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能力对我来说很重要。
- 我努力和朋友及熟人保持开诚布公的关系。
- 我努力在学校或者工作中不断学习与进步。
- 当我和其他人在一起时,我很在意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 当我知道别人喜欢我时,自我感觉会很好。
- 我试图比同学或同事更出色。
- 我喜欢别人挑战我,从而使我成长。
- 在上学或上班时,我注重施展我的本领。
现在请把第1、4、5、8、9、10、12题的得分相加之后除以7,记为X。再把第2、3、6、7、11题的得分相加之后除以5,记为Y。
最终,你的得分中,X和Y哪个数值更大呢?(四舍五入取个大概即可)
先确定X和Y值哪个大即可,别急着知道结果,读完这篇文章你会知道原因。
这个心理学测试,我是在李笑来的公众号文章里看到的,当时感觉挺好奇的,也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情况。
测试完之后发现挺受触动的,感觉这是个重大发现,萌生起要写篇文章来好好研究一番的想法。因为这大概率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视却不知原因为何的关键点所在。
我在做这个测试之前可以说对它也是模糊不清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所以我研究琢磨透了就想写出来分享,因为既然它如此重要并深刻影响到我,那么同样也可以帮助到很多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写文章分享就是价值交换,是最可贵的品质。这次你写了一篇好文章让别人受益,下次别人有了好的深刻的见解也写成文章分享出来,那我也受益。
因为要写成文章,我发现该测试的原文出处,是牛人们经常提到的一本书——①《成功,动机与目标》。
我为此还“翻山越岭”费了好大劲才在网上搜索到这本免费的电子书。各大读书平台基本找不到,未上架,感兴趣的可以找我要电子版。
在找到《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电子书后,我毫不犹豫将它添加进了读书软件并直奔涵盖该心理测试的“第3章 你注重出色表现还是成长进步”。
光是这一章的标题就很吸引我。读下来也没让我失望,而是超出我的预期,又兴奋又惊喜。
碰到这样的内容,我能做的就是逐字阅读理解并消化。主要通过在读这些句子的过程中一旦有了启发立刻马上直接在上面选中句子并写下笔记感想,为写作出稿提供素材做好准备。
动手写这篇文章之前,当天除了处理一下工作上的事,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都是在看这一章的内容并详细做了笔记(一共78处笔记)。
不可谓不投入啊,因为内容写得好呀,句句都能戳中我呀,所以就能轻意达到忘我甚至忘他呀。(其他章节我还没看,光从这第3章的内容来看,我“墙裂”建议入手呀。)
关于在网上搜索到的电子书如何添加到读书软件,并将读书软件中做的读书笔记如何导出来,我计划后面写一篇教程,以帮助喜欢阅读写作的朋友也能以最低成本方式读到经典并做好知识管理。
闲话也不多说了,X与Y的值相信感兴趣的你也已经计算出来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测试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意义是什么。
当然,不要自己给自己定性。无论是X>Y还是Y>X都只是代表某个时期的你,并帮你发现你的不足或找到你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作者认为X数值更大,倾向于更关注“表现”;而Y数值更大,则倾向于更关注“进步”。
要知道作者(格兰特·霍尔沃森)可是个研究动机心理的行家。这个测试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找出自己是更关注“表现”还是更关注“进步”。或者说,你做事的动机是倾向以“表现”为目标,还是倾向以“进步”为目标?
是不是有些意想不到,目标还能这么分类?相信你读到这里估计会很快回忆起过往自己做事的心态,我也是这样。
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提问,它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现在我相信为什么牛人们常说提问有多么重要了,除了对别人提问,特别是自己给自己提问,这是学习探索以及深度思考的关键。而写作的意义就是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追求“表现”目标时心理学家把“表现”的意愿叫做“绩效目标”——展示自己聪明、有才、有能力或业绩优于他人。当你追求“绩效目标”时,你的精力被指引到获得一个特定的结果上。
“绩效目标”——这不就是现在流行的KPI么,也就是以结果为目标导向。企业通常是结果导向,这个只要参加过工作,特别是在营销部门待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它能有效地筛选出企业所需的表现型人才,但也同样会过滤掉一些更加有韧劲、更加追求进步的成长型人才。因此说KPI是把双刃剑。
售楼部经理每月制定当月销售目标,并按人头分摊到每个置业顾问头上,然后以当月成交套数进行奖罚,你能很快判断这是以“表现”还是以“进步”为目标。
当你下班回到家,8岁大的孩子马上跑过来说:“爸爸/妈妈,这次数学考试我考了100分,你上次不是答应我只要我考了100分就给我买电话手表的么!”。你能很快判断他/她是以“表现”为目标在向你邀功索取奖励。
再比如,学校的应试教育,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这还是在以“表现”为目标。
因为以上举例都是在追求一种结果——“绩效目标”,即以成败与否来作评判是把追求“表现”当作目标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售楼部,销售任务不达标,意味着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擅长;当我爱慕的人对我不感兴趣时,我便是没有魅力、没有价值的;如果我不能考进自己心仪的学校,我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孩子下次考试分数下降,我就责怪他不够努力,小孩也因此气馁丧失信心和勇气……
所以,追求“绩效目标”存在一个达标或是不达标,非赢即输的特征。达到目标即让人获得肯定,而如果没达到目标的时候呢,就很容易陷入否定自己、失败气馁的境地。
这种特征最容易转化成典型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化的思维模式。这种单一、机械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追求“进步”目标时心理学家把发展或增强某种技术和能力的意愿称作“精熟目标”(我的理解是精通熟悉某项技能为目标)。他们用“进步”来评断自己。我有进步吗?我在学东西吗?我前进的速度适当吗?重点不是一次的表现,而是长期表现。
因为把关注“进步、成长”作为目标,它就是一种长期主义,这又回到经常讨论的核心了,长期,价值,无限游戏,绝对成长,我认为都是同一个概念。只不过表现形式或视角不同罢了。
着重提升而不是自我肯定,追求进步而不是证明自己已是最好,要懂得以终为始,在“进步”或者“长期成长”这条路上没有终点,只有持续。
这与写作、定投是一样的道理,追求持续的进步,而不是最好。
两种目标的区别和联系当人们在追求“进步”的路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像追求“表现”的人那样沮丧和无助,他们会做出行动。
这是这两种目标最核心的区别之所在。追求“进步”目标能让人减少过早放弃,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改变与进步。关注“进步”还可以转变人的情绪,减少引发焦虑和抑郁,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哪种目标对我更有益?
有时“表现”目标比“进步”目标更能鼓舞人心。想证明自己聪明或有价值的人往往会用极大的精力和强度做一件事——有现实奖励时尤其如此。
这就是在社会工作中为什么这么注重绩效考核(结果)的原因,因为达标就意味着晋升、奖励;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认可,所以有现实奖励时尤甚。
什么时候应以“表现”为目标呢?
做简单的事时,当你比较擅长某事,这时就是你表现的好时机,因为它相对你来说可能是很容易拿捏的事情。
什么时候应以“进步”为目标呢?
当人们处理复杂、挑战性的任务并遇到阻碍或挫折时,这个时候考验的是耐力,注重进步的人比注重表现的人明显更有耐心,更坚韧不拔。
面对困难
研究人员发现,当目标设定是可预期能实现的目标时,注重“表现”的人很有动力去实现它。
而当目标提高之后,追求“表现”的人做成这件事的动力期望值严重下降,甚至放弃做该事情,而那些追求“进步”的人即便期望值有所下降也会继续,并保持着动力不断尝试和学习的动力。
提高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就是追求“进步”目标。聚焦“进步”而不是“表现”时,有以下两点益处:
一是当事情变得复杂及挑战重重时,你不会垂头丧气,而会更倾向于坚持胜利。
二是当你怀疑自己的表现时,你不会因此而失去动力,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仍能获得进步。
享受过程
人生是许多一刹那的连续。我们不但要爱结果,更要爱过程——方法和手段都重要。“表现”目标看重结果,“进步”目标则看重过程。
就拿写作来说,如果太过追求“表现”,比如这次点赞数,阅读量等数据高,你就很有动力继续写。
反之,如果下次写的文章没有达到预期,势必会影响你的心态,多来几次,你很可能就会在写下一篇的时候缺乏动力,因为没有这些“即时奖励”将会影响你的积极性。这就是把“表现”当作目标所带来的影响。
如果追求的是“进步”目标时呢,则不一样了,更注重文章对自身带来的思考和启发,也就是文章对自身的积极影响和改变反而会更有动力持续写下去。
所以我们要分清什么样的事需要毅力,需要打持久战,比如夫妻关系,孩子教育,写作,投资,戒烟,都是需要毅力,需要持久性。这个时候不妨用“进步”标尺来衡量自己,你会更有动力的。
不过,这样是否就意味着要完全放弃“表现”目标了?当然不必这么武断,非此即彼。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做事这件事上,一是要追求结果,但更要追求进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进步上去了,结果会自然显化,而不是一旦失败就气馁放弃。
寻求帮助
所以很多人不肯开口其实是为了不想暴露自己“无能”,古人说得好:要不耻下问。可是有多少人做到了“不耻”呢?
这点说得太对了,很多人就是不愿寻求帮助,从而错失很多机会,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智慧寻求别人的帮助才是让自己真正获得进步的方式。
这也是我建立社群的根本原因,为啥?因为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热爱阅读写作的进步人士啊。
这样一来遇到阅读、写作、成长、进步等问题就可以方便交流啊,从而高效解决问题。你解决别人的问题,别人也解决你的问题。这就是分享的价值,社群的本质就是分享。
回顾总结让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个测试吧,我测的值X=3.3,Y=4.8,说明也就刚好把“进步”目标的比重扭转过来,放到两年前,这两个值绝对反过来,因为我太了解自己了。
以前的自己就是肤浅,太爱“表现”,想证明自己,关注的焦点错了,所以,自食其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现在你也已经知道了这个测试的意义之所在,无论是X,Y值是多少,其实这都不重要,它只是个结果,一个“表现”目标而已。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一个新的概念:追求“进步”大于追求“表现”。
如果X>Y,你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己,而恰恰要值得庆幸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以“进步”为目标继续改进,用不了多久,你同样也会扭转过来的。
我在琢磨透这个道理之后,暗暗下定决心要再把“进步”目标深深地刻进自己的血液里。
不仅如此,我还要把这个概念引导输入给我小孩的脑子里,因为现在的小孩太怕麻烦,太怕困难了,追求“表现”目标明显比追求“进步”目标更胜一筹。
当然,我们不能以追求“表现”或追求“进步”为目标来对人群进行简单的分类,用更注重“表现”为目标的时刻还是更注重“进步”为目标的时刻会不会更合适?
这就像一个人同时拥有缺点也拥有优点,同时拥有外在,也拥有内在是一样的道理。
由一个心理测试引发了这么多的思考,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测试完了,知道一个结果就算了,而是通过这个测试找出我们做事的深层次动机。
更为重要的是,当下一次我们做事想要放弃的时候,脑海里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向自己提问。我做这件事是以“进步”为目标的吗?我一直以来是在试图做到最好,还是想在别人和自己面前表现成最好的?
一旦发现自己在以“表现”为目标为主导,那就要更换目标(把“表现”换成“进步”)。就像更换眼镜一样,更换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视野(视角)。
有一句话你一定听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种视角就是以注重“进步”为目标的视角,或者说长期视角。
把以“进步”为目标刻进自己的血液里,时刻盯着改变、进步、成长去做事去行动,那么无论成功失败与否,都将产生持久的动力。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进步,是长期啊……
本文注释参考
①《成功,动机与目标》 作者 [美]格兰特·霍尔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