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归汉深度分析(文姬归汉的说法不准确)
文姬归汉深度分析(文姬归汉的说法不准确)把蔡文姬从南匈奴人那里回来称为“归汉”,潜在含义是承认南匈奴与汉朝是对等关系,认为南匈奴人的地盘不是汉朝,这不符合历史。东汉末年,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两部,南匈奴亲汉内附,北匈奴被打败北走,北匈奴原有地盘被后来崛起的乌桓、鲜卑等部族瓜分。南匈奴没有建立独立政权,其部族首领接受汉朝册封,无论南匈奴自己还是东汉朝廷,都认为南匈奴只是东汉政权的一部分。宋朝距蔡文姬回归已有数百年,为何到了宋朝蔡文姬回归突然成了“热门故事”了呢?这与宋朝的“国际形势”有关。“靖康之难”后,辽、西夏以及之后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两宋国力虽远强于它们,却在战争中连连败北,社会情绪整体很低落。这时人们想到了蔡文姬的故事,并将其定位为“归汉”,其实这是对往日辉煌的一种怀念与留恋。所以,“归汉”是后人加给蔡文姬故事的主题定位,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站在东汉末年的角度看,“归汉”的定位却未必成立。更重要的是,《后汉书》在写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文姬归汉”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这件事发生在汉末,属三国的前夜,具体年份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发生的那一年。由于事情与曹操有关,所以一般人把“文姬归汉”理解为“三国故事”,其实严格来说它应该是“东汉故事”。也因为这个原因,《三国志》没有提到它,主要记载在《后汉书》里。
《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所著,虽然记述的内容比三国早,但成书时间却比《三国志》晚。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有“董祀妻”一条,文字较为简单:“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与当时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相比,曹操将蔡文姬从南匈奴人那里接回来这件事,并不是一件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就在这一年,除赤壁之战外,郭嘉之死、曹操杀孔融甚至曹操的爱子曹冲之死似乎都比蔡文姬的归来显得更重要。所以蔡文姬的归来更像一件独立的事件,或者像是一件“私事”,故尔《后汉书》将其记载在相对次要一些的《列女传》中。
更重要的是,《后汉书》在写到蔡文姬归来时并没有用“文姬归汉”这件的说法,一直到宋朝之前,这样的说法都不存在,尽管这个故事为许多人所知晓,但没有“归汉”这样的标签,直到宋朝,蔡文姬的归来才被称为“归汉”。
宋朝诞生了一批以“汉姬归汉”为主题的画作,据 《宣和画谱》记载,北宋时画家李公麟画过蔡文姬归来的画,只是没有保存下来,画里的内容以及标题都不清楚。随后,画家李唐绘制了《文姬归汉图》册页,共18幅,基本遵循的是《胡笳十八拍》的诗意,描绘了蔡文姬被迫入胡中、在胡地思念汉土以及终于回归汉土的故事。这幅画至今仍能看到,真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王铎曾题此画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但据清代学者胡敬在《胡氏书画考三种》中考证,此画实为李唐所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一幅《文姬归汉图》,画上本无名款,清代学者考证认为是南宋画家陈居中所作。画作描绘了蔡文姬辞别左贤王以及儿子、随汉使回归的情景,与李唐所画不同,此画非册页,只有一幅。但画中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蔡文姬与左贤王及儿子告别,一是汉使的迎接队伍。值得注意的是,此画中汉朝使者穿的是宋人服装,匈奴人穿的则是金人的服装,“借古说今”的意味十分明显。此后,以蔡文姬“归汉”为主题的画作还有不少,如刘辰翁的《文姬归汉图》、张瑀的《文姬归汉图》等,“文姬归汉”的故事主题逐渐形成并强化,影响到明清各代,并被小说、诗歌、戏曲等所一再演绎,在人们心中固化为一种文化符号。
宋朝距蔡文姬回归已有数百年,为何到了宋朝蔡文姬回归突然成了“热门故事”了呢?这与宋朝的“国际形势”有关。“靖康之难”后,辽、西夏以及之后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两宋国力虽远强于它们,却在战争中连连败北,社会情绪整体很低落。这时人们想到了蔡文姬的故事,并将其定位为“归汉”,其实这是对往日辉煌的一种怀念与留恋。所以,“归汉”是后人加给蔡文姬故事的主题定位,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站在东汉末年的角度看,“归汉”的定位却未必成立。
把蔡文姬从南匈奴人那里回来称为“归汉”,潜在含义是承认南匈奴与汉朝是对等关系,认为南匈奴人的地盘不是汉朝,这不符合历史。东汉末年,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两部,南匈奴亲汉内附,北匈奴被打败北走,北匈奴原有地盘被后来崛起的乌桓、鲜卑等部族瓜分。南匈奴没有建立独立政权,其部族首领接受汉朝册封,无论南匈奴自己还是东汉朝廷,都认为南匈奴只是东汉政权的一部分。
内附的南匈奴主要居住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河东郡平阳,即今天的山西临汾附近;另一个是所谓“西河美稷”。后一个地方至今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也有人认为它在山西离石。南匈奴的首领称单于,当时有呼厨泉、于扶罗等著名的单于,左贤王应该是他们手下的部族首领,叫什么名字已不得而知,到底生活在平阳还是生活在“西河美稷”也无法推断。
蔡文姬落于南匈奴人之手后,可能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也可能生活在今天的山西省北部,甚至生活在山西省西南部的临汾一带,而且后面两种可能性更大,这与一般人印象中的情形会有所不同。但即便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在当时这里也在东汉行政区划之内,并不是“外国”。
所以,蔡文姬归来不能称为“归国”,称“归汉”也不够严谨,宋朝人之所以说成“归汉”,是因为宋朝与辽、西夏、金的关系与汉朝与南匈奴的关系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宋朝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这件事的,站在历史的角度就不能这样看了。
那么,应该怎样定位蔡文姬由南匈奴回归这件事呢?蔡文姬的家乡是“陈留圉”,即陈留郡圉县,此地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圉镇,该镇目前建有“蔡邕蔡文姬纪念馆”。蔡文姬回归后,没有居住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蔡文姬,一个中原女儿,在命运驱使下,来到同是“本国领土”的内蒙古或山西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圉县,这个过程称“文姬归圉”似乎更合适。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宋朝使节在辽国看到的怪事,戳穿大宋一块“牛皮”
范成大:公开叫板金国皇帝,不辱使命,并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