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写五柳先生的现代七律诗(五年前春雨中写的一首七律)

写五柳先生的现代七律诗(五年前春雨中写的一首七律)五、禾黍离离——《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中说:“《黍离》,闵(通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于是,有了“黍离之悲”这个典故。四、玉带水——蒲河水绕我的老宅窑洞潺潺流过,形如玉带。一、陇头——汉乐府中有曲辞名《陇头吟》。陇头,指陇山一带。陇山,即六盘山。六盘山东麓,方山之下,蒲水之滨,是我的桑梓之地、父母之邦。二、蒲岸边——即蒲河岸边。蒲河是黄河的三级支流,古为清水,也称蒲川河。因河谷两岸多生蒲草而得名。发源于甘肃省环县,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殷家城,在三岔镇与安家川河汇合后,始称蒲河。东南流经方山、西峰、泾川、宁县,于宁县长庆桥北汇入泾河。三、桃花灼灼——《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蒲河两岸

家在陇头蒲岸边,晴明怅望六盘巅。

桃花灼灼玉带水,禾黍离离金岔田。

鸡唱雄音向朝日,羊思幼崽归暮烟。

缘何羁旅神京久,春雨东风闻杜鹃。

自注:

一、陇头——汉乐府中有曲辞名《陇头吟》。陇头,指陇山一带。陇山,即六盘山。六盘山东麓,方山之下,蒲水之滨,是我的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写五柳先生的现代七律诗(五年前春雨中写的一首七律)(1)

二、蒲岸边——即蒲河岸边。蒲河是黄河的三级支流,古为清水,也称蒲川河。因河谷两岸多生蒲草而得名。发源于甘肃省环县,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殷家城,在三岔镇与安家川河汇合后,始称蒲河。东南流经方山、西峰、泾川、宁县,于宁县长庆桥北汇入泾河。

写五柳先生的现代七律诗(五年前春雨中写的一首七律)(2)

三、桃花灼灼——《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蒲河两岸的黄土高坡上多桃林。

四、玉带水——蒲河水绕我的老宅窑洞潺潺流过,形如玉带。

五、禾黍离离——《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中说:“《黍离》,闵(通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于是,有了“黍离之悲”这个典故。

六、金岔田:我的老宅位于方山乡金岔村,金岔村山间多梯田。“玉带”是虚拟,“金岔”是实写,从对仗上讲,“玉带”对“金岔”,可谓虚实相对,金玉之对。

写五柳先生的现代七律诗(五年前春雨中写的一首七律)(3)

七、鸡唱雄音向朝日,羊思幼崽归暮烟——这两句描摹河边山间朝暮特有景象,而重在其象征意义。“鸡唱雄音向朝日”,象征我在2001年初挂职辞亲,一路高歌,东入京城。“羊思幼崽归暮烟”,象征多年羁旅他乡的游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故土之思渐浓。自古而今,一个人越是临近暮年,越是思念故乡,此即所谓“叶落归根”“狐死首丘”之情怀也!“归”字,乃一诗之眼。

写五柳先生的现代七律诗(五年前春雨中写的一首七律)(4)

八、杜鹃——又称布谷、子规、杜宇。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精魂化为杜鹃,暮春啼鸣,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杜鹃的啼叫声如“不如归去”的谐音,犹如盼子回归,所以有“杜鹃啼归”之说。

九、押韵、平仄、对仗,如下图根据“诗词吾爱网”的“格律在线检测”之检测结果所示:

写五柳先生的现代七律诗(五年前春雨中写的一首七律)(5)

这个在线检测工具,是按照格律诗的正格进行判断的,所以提示有八个字(红蓝色字)不合平仄。但是,这个检测结果需要具体分析,才能体现出七律创作的基本技巧。

格律诗的平仄,除了“正格”,还有“变格”。所谓“变格”,就是对平仄规则进行变通,亦即古人常用的“拗救”。

本诗首句“家在陇头蒲岸边”,按照正格,第三字应为平声,这里却用了仄声字“陇”,造成出律;于是在第五字(正格应为仄声字)用平声字“蒲”,予以拗救。此即古人常用的“本句救”。

颔联“桃花灼灼玉带水,禾黍离离金岔田”,按照格律,出句第六字应该用平声字,但这里却用了仄声字“带”,造成出律;于是在对句第五字(正格应为仄声字)用平声字“金”,予以拗救。此即古人常用的“对句救”。

颈联上句“鸡唱雄音向朝日”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变格。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而“平仄仄”变为“仄平仄”,可视之为句内救。古人用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唐代李商隐七律《茂陵》中 “谁料苏卿老归国”,唐代杜荀鹤七律《江下初秋寓泊》中“兄弟无书雁归北”。

颈联下句“羊思幼崽归暮烟”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变格。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而“仄平平”变为“平仄平”,可视之为句内救。古人也用这样的句式,如老杜《见萤火》中“巫山秋夜萤火飞”,高适《送桂阳孝廉》中“桂阳年少西入秦”。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格律在线检测”作为一种检测工具,还是比较机械呆板的,远远缺乏诗人在格律诗创作时的灵动和巧思。

卢志丹原创,欢迎转发传播,拒绝抄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