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蜜蜂分蜂防逃正确使用方法(近距离移动蜂群)

蜜蜂分蜂防逃正确使用方法(近距离移动蜂群)说到模拟飞逃法没有回蜂的原因,有蜂友说是吸蜜结团后的工蜂会失去原巢记忆,也就是说工蜂的脑袋迷糊了,不知归路;更确切的说法是重新认巢后,蜂儿的脑袋一旦存储了新址的记忆后会刷新原有的记忆存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确的原因有待于以后科学家们的考证。具体的方法是这样:将需要搬迁的蜂群扣王,把王笼置于收蜂笼中,再把收蜂笼悬挂于蜂箱上,敲击蜂箱,促使工蜂吸蜜离脾,驱赶入收蜂笼,为加快离脾速度,可以提脾抖蜂,工蜂进入收蜂笼后,静置2—3小时后,在新址上摆放蜂箱,将蜂群抖入,当晚奖饲即可,这样处理后,哪怕新址就在原巢旁边都没有一只回蜂。这样处理后可以促使工蜂重新认巢,最大限度地减少回蜂。当然,也可以在原巢位置放只空箱,收集回蜂,傍晚时分并回新址蜂箱内。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在夏秋季气温较高时,阻塞巢门的同时,必须开大通风窗,保证通风散热,防止蜂群伤热甚至是窒息死亡。三、间接迁移法。将需移动的蜂群搬至3公

在养蜂过程中,蜂友们因为合群、分蜂、防盗或其它原因时不时要移动蜂箱,作近距离的搬迁,因为工蜂经过认巢,有了原巢的记忆后,在工蜂的采集范围内无论你将蜂箱搬到哪里,工蜂都会回到原巢的位置,因此回蜂问题让不少蜂友在管理蜂群时很头痛。如果新手不懂操作,随意地变动蜂箱位置,会损失很多采集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蜜蜂分蜂防逃正确使用方法(近距离移动蜂群)(1)

搬迁蜂群的操作有不少道道,蜂友们常用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逐步移动法。对于移动距离在10—20米以内的蜂群可以采用。每天在傍晚工蜂回巢后或天亮前未出巢时,将蜂箱向左或向右移动0.5米,前后移动的范围在0.5—1.5米以内,待蜂群适应后,再移动相同的距离,直至到达目的地后为止,这样处理可以保证没有回蜂,但所需时间较多。

蜜蜂分蜂防逃正确使用方法(近距离移动蜂群)(2)

二、直接搬迁法。将蜂群直接搬迁到蜂场内或蜂场外的任一位置,但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否则,回蜂严重。一是用卫生纸、树叶或青草堵塞巢门;二是将新址摆放在与原巢之间有阻隔物的新环境,比如两者之间有围墙、房屋或高山等;三是改变巢门朝向。

这样处理后可以促使工蜂重新认巢,最大限度地减少回蜂。当然,也可以在原巢位置放只空箱,收集回蜂,傍晚时分并回新址蜂箱内。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在夏秋季气温较高时,阻塞巢门的同时,必须开大通风窗,保证通风散热,防止蜂群伤热甚至是窒息死亡。

蜜蜂分蜂防逃正确使用方法(近距离移动蜂群)(3)

三、间接迁移法。将需移动的蜂群搬至3公里以外的地方寄养,一个月后再搬回来,摆放到新址,这样处理也没有回蜂,但特别麻烦。这些常规的搬迁方法不是时间长,就是处理麻烦,要不就是不能完全杜绝回蜂。

蜜蜂分蜂防逃正确使用方法(近距离移动蜂群)(4)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蜂群分蜂或飞逃时没有一只回蜂,很多蜂友由此得到启发,使用模拟飞逃这种方法进行蜂群的搬迁,可以保证没有回蜂。

具体的方法是这样:将需要搬迁的蜂群扣王,把王笼置于收蜂笼中,再把收蜂笼悬挂于蜂箱上,敲击蜂箱,促使工蜂吸蜜离脾,驱赶入收蜂笼,为加快离脾速度,可以提脾抖蜂,工蜂进入收蜂笼后,静置2—3小时后,在新址上摆放蜂箱,将蜂群抖入,当晚奖饲即可,这样处理后,哪怕新址就在原巢旁边都没有一只回蜂。

说到模拟飞逃法没有回蜂的原因,有蜂友说是吸蜜结团后的工蜂会失去原巢记忆,也就是说工蜂的脑袋迷糊了,不知归路;更确切的说法是重新认巢后,蜂儿的脑袋一旦存储了新址的记忆后会刷新原有的记忆存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确的原因有待于以后科学家们的考证。

蜜蜂分蜂防逃正确使用方法(近距离移动蜂群)(5)

不管怎么说,搬迁后不回蜂的关键点我们必须清楚,就是蜂群搬迁后促使工蜂重新认巢,只有重新认巢后才能不回蜂。逐步移动法工蜂必须每次移动都得重新认巢,只不过移动的范围不大,工蜂找得到而已;直接搬迁法通过改变蜂箱巢门、变换蜂箱环境、改变巢门朝向促使工蜂重新认巢,但还不能完全杜绝回蜂;间接迁移法其实是远距搬迁,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为让蜂友们进一步了解蜂群的搬迁方法而画蛇添足罢了;窃以为,以上方法都在折腾蜂群不停地认巢,耗时费力不说,还对蜂群的生产和繁殖不利,不如模拟飞逃法让蜂群一次性重新认巢来得干净利落。

文章来源:蜂博士APP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