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惩罚孩子不打不骂的句子(这样惩罚孩子不打不骂)
这样惩罚孩子不打不骂的句子(这样惩罚孩子不打不骂)2、房间脏乱。1、零食藏被子下。前段时间网上疯传一个视频,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两手抓着肉摊上的一块生肉猛啃了几口,这时旁边的一位女性照顾者(可能是妈妈)照着孩子的嘴就是连续几巴掌,把孩子打得懵头懵脑直往后退。有的网友觉得挺好,说熊孩子修理一次,下次就长记性了。有的网友心痛不已,说不应该这么不分青红皂白打孩子,家长才是熊家长。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事先在桌上准备一个电动火车玩具,用布蒙起来。然后找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进到房间,让他背对着蒙着布的玩具坐下,实验人员把布拿掉,然后告诉孩子自己要出去拿个东西,让孩子不要回头偷看。实验人员打开玩具的开关就出去了,这时实验室除了孩子就没有其他人了。孩子背后传来火车玩具开动的声音,时不时还发出汽笛声,孩子快速地回头一看,然后又转过头来。过了一会儿,实验人员进来,问孩子有没有偷看,孩子笑笑说没有,实验人员就和孩子一起玩这个火车玩具。这个实验用三岁的孩子重复了
子一犯错,几次“填鸭式”的说教后,孩子没有改正,不少爸妈就急于惩罚孩子。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最初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糟糕,却因为我们在惩罚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才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最后弄得不可收拾。
对孩子的“惩罚”,不是惩治、不是处罚,它更像是,一种疫苗,让人会发烧难受,但是却能带给孩子强大免疫力。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免除暴力,一样能给孩子好的家教。作者|伍罡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一个视频,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两手抓着肉摊上的一块生肉猛啃了几口,这时旁边的一位女性照顾者(可能是妈妈)照着孩子的嘴就是连续几巴掌,把孩子打得懵头懵脑直往后退。有的网友觉得挺好,说熊孩子修理一次,下次就长记性了。有的网友心痛不已,说不应该这么不分青红皂白打孩子,家长才是熊家长。
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事先在桌上准备一个电动火车玩具,用布蒙起来。然后找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进到房间,让他背对着蒙着布的玩具坐下,实验人员把布拿掉,然后告诉孩子自己要出去拿个东西,让孩子不要回头偷看。实验人员打开玩具的开关就出去了,这时实验室除了孩子就没有其他人了。孩子背后传来火车玩具开动的声音,时不时还发出汽笛声,孩子快速地回头一看,然后又转过头来。过了一会儿,实验人员进来,问孩子有没有偷看,孩子笑笑说没有,实验人员就和孩子一起玩这个火车玩具。这个实验用三岁的孩子重复了很多次,统计结果显示有70%的孩子会选择偷看,偷看的孩子100%都不承认,还发现越聪明的孩子越会偷看。这个实验说明对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撒谎是绝对正常的反应,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不受成人惩罚的方式,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必经过程,是不应该受到惩罚的。
有个朋友7岁的女儿放暑假了,小丫头很开心,撒欢疯玩,把妈妈制定的很多规矩置之脑后。妈妈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对女儿实施惩戒,在墙上小黑板上写了孩子近期的四大错误行为:
1、零食藏被子下。
2、房间脏乱。
3、随意撕作业本。
4、一心多用。
然后让孩子面壁20分钟思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四大恶行”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行为,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这种惩戒没有什么意义,只会让孩子觉得是因为妈妈不爽所以才惩戒我。
我在另一篇文章《孩子眼中的世界》中也提到了很多孩子的行为,和成人的判断标准不一样,成人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有了相对客观的标准,才能区分孩子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受到惩戒的,哪些行为是应该予以惩戒的。惩戒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泄父母的负面情绪和树立所谓的权威,而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二个原则 第三个原则:孩子的年龄 惩戒的方式
这两个原则是紧密配合的,所以放在一起来说。孩子的年龄不一样,心理发育的程度不一样,惩戒的方式自然有很大的不同。一岁以前的孩子,绝对不能用惩戒的方式,因为他们不会有什么需要惩戒的错误行为,而且正处在和妈妈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阶段,惩戒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阻断孩子的心理发育进程,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果抚养者对一岁以内的孩子,都要使用惩戒的手段才能搞定孩子,这是不合格的抚养者,或是自身有心理问题的抚养者。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建立自己的疆域,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经常会侵犯别人的边界,有时的确让人头痛。这时父母可以用合适的方式提醒孩子,这需要耐心,千万不能使用武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催眠之声伴随你》这本书中,描述了他和两岁女儿之间的一番“较量”。有一天两岁的小女儿一把抢过母亲手中的报纸扔在地上。母亲要求她捡起来还给妈妈并说对不起,女儿说:“我不需要这么做。”家里其他人的忠告都被她顶了回去。艾瑞克森由于小儿麻痹症的影响,行动不便,于是他把女儿放在卧室床上,他躺下来,小女儿开始往床下爬,他抓住她的脚踝。女儿大喊:“放开我!”他回答:“我不需要这么做。”父女两人就这样较劲了四个小时。女儿终于认错:“我去拾起报纸还给妈妈。”他继续说:“你不需要这么做。”女儿急忙说道:“我会拾起报纸,我会还给妈妈,我会向妈妈道歉。”他依旧不为所动:“你不需要这么做。”女儿脑瓜迅速运转,说道:“我会拾起报纸,我要拾起报纸,我要向妈妈道歉。”他才说:“很好。”
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这位心理学家太无聊了,训斥一顿,实在不行打两下不就解决了,何必花四个小时跟两岁的孩子较这劲?其实这正是大师的高明之处,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孩子逐渐地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边界,而且把外界社会的期待内化成自身的要求,标志就是从他人口中的“必须”变成了自己口中的“我要”。这是一个强大而安全的惩戒过程,孩子没有受到伤害,却记得很牢。
亲戚家的四岁孩子,有一阵子特别喜欢对人吐口水,我带着他和两个姐姐站成一排,抬头向天,比赛看谁吐口水吐的最高,他中计了,吐出的口水落下来糊了自己一脸。我再次建议比赛迎着风看谁吐的远,他坚决不参加了,也不再对人吐口水了。这是一个适合这个年龄孩子的安全而隐蔽的惩戒。
还是艾瑞克森,对上小学的儿子却用了另外一套惩戒方式。有天儿子说:“学校的孩子都被打过屁股,我却一次也没有。所以,我想要被打一次屁股。”他回答:“我没有理由要打你的屁股。”儿子:“我会给你一个好理由的。”于是跑去打破了家里的一块玻璃:“现在我可以被打屁股了吗?”他表示:“不,真正该做的事是换一块玻璃,打你一顿于事无补。”儿子赌气又打破了另一块玻璃:“现在,你可以打我了吧!”他回答:“不,我得换另一块玻璃了。”当儿子去打第七块玻璃时,艾瑞克森在阳台上把儿子七辆心爱的玩具小卡车一字排开。儿子继续挑衅:“我打破了第七块玻璃,你可以打我一顿屁股了吗?”他依旧不为所动:“不,换玻璃才是我该做的事。”随后,他对儿子说:“现在,你有七辆小卡车排在阳台边上,我准备让第一辆开跑,希望它会自己及时刹车,而不至于掉到楼下摔个粉身碎骨。噢,真不幸!希望第二辆可以及时刹得住。”
儿子因此失去了七辆小卡车。大约三个星期后,儿子兴高采烈地放学回家。他一把抓住儿子,横放在膝上,打了他的屁股。儿子感到莫名其妙:“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道:“我似乎记得你曾经要求我揍你的屁股,而我当时并未满足你的期待。”儿子回答:“我现在比较懂了。”当然,他只象征性地揍了两下屁股。七、八岁的男孩子,是可以使用一些“武力”了,但是不能被他们的挑衅激怒,不能在情绪上失控,不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应对方式,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不建议简单模仿招数,因为这后面有很深的理论背景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即使是大师,在小女儿十二岁以前,也只惩戒了这么一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每个父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第四个原则:惩戒孩子必须就事论事。
如果孩子确实是在某件事犯了错,父母应该只就这件事,用合适的方式予以惩戒,惩戒完成,这事就结束了,它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网上有一段视频,三岁左右的哥哥带着一岁多的弟弟偷偷玩油漆,结果抹的满头满脸满身都是,爸爸来处理这个事件,先调查起因,再划分责任,协商善后补救办法,最后制定惩戒措施。整个过程中爸爸一直憋不住想笑,还要努力做出很严肃的样子;哥哥沉着机智,总想着把锅甩给弟弟背;弟弟天真无邪,被哥哥卖了还帮着数钱。在爸爸的耐心解释下,哥俩儿都意识到闯了祸,哥哥也承担了自己的带头责任,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对此事的惩戒——几天不能喝果汁。
有的父母抓住孩子的一件错事,要么顺藤摸瓜,翻出各种旧账;要么上纲上线,扩大打击面。还是上面这件事,假如爸爸换一种处理方式,对哥哥严加斥责:看你干的好事!头上脸上衣服上的油漆怎么洗!昨天你把弟弟带到泥坑里玩,上周你把他推到水里,上个月你害他摔了一跤,天下怎么有你这么坏的哥哥!我一天工作这么辛苦,你一点都不让我省心!你现在去给弟弟洗油漆,然后再洗自己,洗不干净不准吃饭!
第一种惩戒方式,孩子会意识到我是在这件事上犯了错,我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作为哥哥,这件事是我带头干的,我没把弟弟照顾好,我还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闯祸归闯祸,但是爸爸依然爱我们,我和弟弟还是爸爸心中的宝贝。
第二种惩戒方式,会让孩子会犯糊涂,为什么爸爸记得我这么多不好的东西?!到底是我做错了这件事,还是我在爸爸心中从来就是一个糟糕至极的坏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没有任何价值,一点都不可爱。越是低龄的孩子,越是不太容易分辨父母到底是因为他做错了这件事而惩戒他,还是因为他是个坏孩子而惩戒他。这一点需要做父母的特别留意,小心行事。
当你家的熊孩子干了某件让你火冒三丈,想“动用家法”的事情的时候,不妨用这四个原则捋一捋。先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角度看一看,这件事是不是“错误”的?如果不是,那千万不要冤枉了人家。如果是,那再评估一下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不可以惩戒?用什么样的方式惩戒是最合适的?最后一定还要记得,惩戒的时候就事论事,针对的是孩子做错了这件事,而不是孩子是个糟糕的人。
父母不易,孩子也不易,既然老天注定是一家人,那就啥也别说了,一起同修吧。
凯叔问
关于惩罚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和经历呢?欢迎给凯叔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