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才子杨慎(明代状元才子杨慎传世奇文)
大明第一才子杨慎(明代状元才子杨慎传世奇文)而后的整整35年间,天下大赦六次,每次杨慎都被排除在外,按照明朝律例,年满60岁充军可赎身返家,但碍于嘉靖对杨慎的痛恨,没人敢提。晚年时,杨慎曾得黔国公协助回四川老家,被官府知道后,又派人押解回云南。杨慎在历史上留下著名的一句话: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历史上杨慎政治生涯极为坎坷,明武宗不理朝政,他为人正直,不懂奉承,不受重视,一度辞官隐退。武宗去世后,无子,由兴王朱厚熜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杨慎为翰林院修撰,负责给当时15岁的皇帝讲书。嘉靖皇帝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基,按照继承规则,只能称自己父亲为"本生父"或"皇叔父"。然而,嘉靖即位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这场群臣之争演变成朝中二百多大臣一起哭宫门。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撼门
成都新都西郊有个桂湖公园,那里也就是明代学者杨慎杨升庵的故居。他出生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少年成名,状元及第,20岁时,有人说他是明代苏东坡,而后他也步了苏东坡后尘,得罪皇权,贬黜云南35年,最后客死他乡。
国学大师陈寅恪评价: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可惜的是,因政治等诸多因素,他所作卓著都不得流传,以至于明代才子之首,寂寂无名,而他的一生,更令人唏嘘不已。
杨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三才子之首,家境显赫,一门七进士,父亲为二朝首辅,东阁大学士,杨廷和,12岁作《过秦论》,其祖父称“吾家贾谊”,13岁随父入京师,一首《黄叶诗》,轰动京华,连内阁首辅李东阳都称其为小友,24岁状元及第,登上政治舞台。
历史上杨慎政治生涯极为坎坷,明武宗不理朝政,他为人正直,不懂奉承,不受重视,一度辞官隐退。武宗去世后,无子,由兴王朱厚熜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杨慎为翰林院修撰,负责给当时15岁的皇帝讲书。
嘉靖皇帝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基,按照继承规则,只能称自己父亲为"本生父"或"皇叔父"。然而,嘉靖即位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这场群臣之争演变成朝中二百多大臣一起哭宫门。
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撼门案”,当时嘉靖大怒,命人将他们全部逮入诏狱,加以廷杖,打死者16人,杨慎被廷杖两次,几乎死去,后被充军云南永昌卫,永世不得反,其父杨廷和从内阁首付削职为民。
杨慎在历史上留下著名的一句话: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而后的整整35年间,天下大赦六次,每次杨慎都被排除在外,按照明朝律例,年满60岁充军可赎身返家,但碍于嘉靖对杨慎的痛恨,没人敢提。晚年时,杨慎曾得黔国公协助回四川老家,被官府知道后,又派人押解回云南。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杨慎临终诗作品,写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在昆明病逝。时年七十二岁 。
少年意气英发,却一生壮志难酬,流放云南30多年,并未消极颓废,杨慎不仅寄情山水,悉心著述,传经讲学,还关心当地民情,不忘国事,曾率家奴平定叛乱,他与各地方官员相处甚好,与黔国公成为至交,他以梅花自喻,坚持自己的人间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杨慎一生仕途坎坷,但感情生活十分美满,妻子是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的黄娥。他们的爱情故事,比小说写得还浪漫。
杨慎一生对诗画、音律,经史子集,都有研究《明史》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王夫之称杨慎诗:“三百年来最上乘。”然而,历史评说因杨慎太博学,喜欢自编古书,用来证明自己的学说,导致无法考究,以至后来中国儒学世家、思想史著作中,多无杨慎的一席之地。
最为后世所知的,流放途中经过长江,遇一老叟钓鱼,有感而发,写下《临江仙》,被《三国演义》小说作者放到开头,浑然天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或许正是这样传奇坎坷一生,让杨慎深谙世道艰难,人心难测,总结《韬晦术》八卷,流传于世,被称为所有谋学中最具实用功效的一门学问。小用小成,大用大成。
《韬晦术》经典语句: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
这一部分讲保身的第一要诀是隐身,置身暗处,默默观察别人行动。越是德高望重的人更要深居简出,谨言慎行,不过于张扬,藏住身形,远离祸患。
2、人皆知富贵为荣,却不知富贵如霜刀;人皆知贫贱为辱,却不知贫贱乃养身之德。倘知贫贱之德,诵之不辍,始可履富贵之地矣。
荣华富贵最诱惑人,荣利场最难站住脚,最上等,靠道德站住脚,中等人才,以礼仪自律,活得战战兢兢,最差一等,由着性子,任意妄为,很少有保全性命的。富贵是把双刃剑,识富贵,更要知贫贱。
3、势在两难,则以诚心处之,坦然荡然若无事,勿存机心,勿施巧诈。方得事势之正。
阴阳相辅相成,不可缺少。处晦的形式如同立身悬崖,容易站,却难于坚守,以做事没有错就是功的原则,保全自己,身处两难之中,应该秉持诚信,坦坦荡荡,不要玩心思,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4、祸福无常,惟人自招,祸由己作,当由己承,嫁祸于人,君子不为也。福无妄至,无妄之福常随有无妄之祸,得福反受祸,拒祸当辞福,福祸之得失尤宜用心焉。
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也更容易被别人抢,得到之前先思考如何不被抢去,研究好对策。有些事很隐晦,需要见识才能觉察,灾祸和幸福并没有固定规律,都是人自己招来的,也应该自己承担,更不要想嫁祸别人,得失要靠心去观察。
5、己所不欲,拂逆则伤人之情,不若引人入晦,同晦则同欲,无逆意之患矣。人欲不厌,拒之则害生,从之则损己,姑且损己从人,继而尽攘为己有。
谋晦最忌讳名声过高,被盛名所累,君子偶尔行小人所为,也无伤大雅,如果遇到一件事,顺从损名声,不顺从有祸患,可以先保身,再建功立业,这只是谋晦一种手段。
6、诈虽恶名,亦属奇谋。孙子曰:“兵不厌诈。”施之于常时,人亦难防。运诈得理,可以成晦焉。
诡诈虽然不好听,却也是可以出奇制胜的谋略,在非常情形下,使诈既是不得已的一招,不是不走正道,是正道行不通,诈晦是一种谋略手段,君子及时不使用,也要能识别。
7、人皆喜功而诿过,我则揽过而推功,此亦诈也,卒得功而无过。诈以非易为也,术不精则败,反受其害,心不忍不成,徒成笑柄。
人们喜欢将功劳归于自己,过错推给别人,作者说喜欢反过来,这也是一种诈谋,在君王和臣子,夫妻关系之中,使用一点诈谋,反而会让关系更牢固,放任,诈晦不容易做,避免弄巧成拙。
8、易曰:“趋吉避凶。”夫祸患之来,如洪水猛兽,走而避之则吉,逆而迎之则亡。是故兵法三十六,走为最上策。
讲一个字“避”,趋吉避凶,躲避也并非只有逃跑,而是干扰迷惑敌人,站到对手无法攻击的位置,恭敬勤勉,解除别人的怀疑,最后是避开尘世等等,忍辱是成就大业的先决条件。避晦要诀是坚定一心,避害要避得全面,切忌贪小利而妄动。
9、心生万物,万物唯心。时世方艰,心焉如晦。
万物根源在于心,生逢乱世,世事维艰,人就要进入晦的状态进行调整,静观时变。
10、古人云:“我不忧富贵,而忧富贵逼我。”人非恶富贵也,惧富贵之不义也。兴利不如除弊,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无事者近乎天道矣。
一般士大夫都考虑是入世还是出世,隐居容易从政难,朝堂之上,越是重要位置越危机四伏,只有不把富贵看得重的人,才能站稳脚跟,保全自己。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发起一桩有利的事不如除去一桩弊端,多一件事不如少一件事,天下无事也就接近天道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