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的老牛背景(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暮归的老牛背景(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女生丢沙包,用家里的碎布片折成6个面,里面放些谷糠,有的放些沙子,然后自己学着大人样缝合起来,尽管歪歪扭扭,也玩得不亦乐乎。买不起玩具,我们就自己制作玩具。男生滚铁环,一个钩子,一个铁环,用钩子滚着铁环往前跑,看谁滚得远,滚得久。乡间小路崎岖不平,铁环却像坦克,越过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带着我们往前奔跑,跑着跑着,就长大了。或许,你家的不叫“阿黄”,可能叫“小黑”、“小花”、“小白”吧。但无论叫什么,它们都是我们八零后才有的家庭伙伴。八零后的女孩子都会跳绳,这也是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我依稀还记得跳绳的口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后来才发现,这些口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上个世纪80年代,《乡间的小路》这首民谣因其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旋律活泼,迅速在年轻人中间风靡,几乎每个八零后都能哼上几句。时光飞逝,八零后都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关于八零后的童年你还记得多少呢?
我从小生活在乡下,那个时候,还有许多的动物陪伴,除了鸡鸭鹅猪外,最受孩子们喜爱的要属牛和狗了。
小时候,三五户合资养一头牛,主要用来耕田,大人出去忙活,喂牛的任务就交给小孩了,只要是生活在农村的八零后,没有放过牛的小孩屈指可数。我喜欢放牛,更喜欢骑着牛。我对老牛说:“趴下”,牛就顺从地放下它的角,我踩着牛角爬到牛背上,两腿一夹,牛就会往前走了。牛的背宽大厚实,骑在上面甚是稳当,牛的性情温和,不用担心牛会突然狂奔,就那么骑着牛,慢慢朝大堤走去,有时候希望永远走不到头。到了河堤边,找个水草丰茂的好去处,任牛吃着草,我就会躺在不远处的草地上看着天空,数着白云,看得入迷了进入梦乡,一觉醒来,牛吃饱了,天也快黑了,就又骑着牛回家。如今记忆已经变得斑驳,但那个懵懂的少女时代,那只牛却仍历历在目。
每个家庭都有只“阿黄”,中华田园犬取得最多的名字,我也有只阿黄,正宗的土狗,不高,偏瘦,毛色黄里带点黑,相当于暗黄色。阿黄忠心护家,从不跑远,更没有发生夜不归宿这样的事情。阿黄很聪明,只要我放学回来走到村口,阿黄仿佛有千里眼,必定会奔跑过来,扑到我身上,我这时就摸摸它的头,叫声“阿黄,走了。”一人一狗,走在田间,玩着玩着就到了家。阿黄在我家生活了差不多十年,这对于土狗的寿命算是高寿了,总以为阿黄不会死,却在一个早晨没有征兆就离去了,爸爸说是阿黄吃了有毒的食物,看着阿黄死了,我哭了好久,后来也养过狗,但是依然想念阿黄,我好怕,因为我都快要忘记阿黄的样子了,好像一位老伙伴正在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或许,你家的不叫“阿黄”,可能叫“小黑”、“小花”、“小白”吧。但无论叫什么,它们都是我们八零后才有的家庭伙伴。
跳绳和弹珠八零后的女孩子都会跳绳,这也是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我依稀还记得跳绳的口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后来才发现,这些口诀竟然做到了全国通用,这一直是我心中未解之谜。
男孩们喜爱的就是弹珠了,在地上挖个小洞,看谁能够打到洞里,谁能够进洞谁就赢了。班上有个瘦小的男生,绝活就是弹弹珠,他非常准,所以赢得特别多,靠着这项绝技,整个学校都认识他。
买不起玩具,我们就自己制作玩具。男生滚铁环,一个钩子,一个铁环,用钩子滚着铁环往前跑,看谁滚得远,滚得久。乡间小路崎岖不平,铁环却像坦克,越过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带着我们往前奔跑,跑着跑着,就长大了。
女生丢沙包,用家里的碎布片折成6个面,里面放些谷糠,有的放些沙子,然后自己学着大人样缝合起来,尽管歪歪扭扭,也玩得不亦乐乎。
跳房子,男女通用,在地上画满格子,以特定的规则跳过去。也可以用电池盖做成的房子串,放在格子里面,不能压线,单脚踢着房子串走,一口气到最后一格就算通关。
男孩们喜爱打纸板,纸板,就是将书纸折叠成正方形,在地上用摔打的方式,产生气流掀翻对方的纸板,非常考验技术。有些孩子技术差,一直输,整本书都被他拿去做了纸板,屁股开花是常有的事。
女生们则爱丢手绢,一群人围成一圈坐好,选出一人拿着手绢或者沙包围着圆圈跑动,唱着歌谣,“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她,快点快点抓住她,快点快点抓住她。”随机丢在一个小朋友的后面,这个时候被丢手绢的小孩要马上反应过来,起身追赶丢手绢者,一圈跑完,如果没有追上,就算输了。输的人拿着手绢唱着歌寻找下一个目标。
牛多,路上的牛屎也多,男孩们买了鞭炮,插在牛粪上,点燃,砰的一声巨响,牛粪炸得四分五裂,满屏开花。有跑得不快的小孩子,吃点牛粪也是常有的事。
打泡秋,是我的家乡话,官话来讲就是游泳。我们没有游泳池,游泳的地点就是野水塘,乡里孩子水性好,踩着水挖着藕丝,摘着莲蓬,菱角,这些绿色水果充斥着我们的童年味蕾,整个童年都是甜的。
男孩们的专属武器,弹弓,由树杈和橡皮筋组合完成,我的记忆中,很少有人打得准,以至于男孩们将空瓶子吊起来当靶子练习。这种练习还是有了效果,不过是打掉了另外一小孩的门牙。
蛙鸣、蝉声,这些童年的乐章越来越离我远去,多少次,我都想再回到那个夏天,做回那个懵懂的少女,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时间慢慢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