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逆袭最新章节在线阅读(草根族的登顶策略之四)
草根的逆袭最新章节在线阅读(草根族的登顶策略之四)后来恰逢导师来大陆发展,就请求跟随导师,协助他做些材料整理工作,心开始静下来,一年时间随他到处讲演,与他教学相长,渐渐感觉自己有所成长,起初还不觉得自己变化大;直到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自己以前懂得东西似乎忽然都消失了,我开始大惊。导师曾说过一个人在读中学时思想开始启蒙,如能遇上会问其所以然的老师就是幸事;如果中学遇不上那就要期待大学遇到大师型老师的启迪,这样学问上有可能会突破,就像诺贝尔奖得主大都有大师引路。如果大学碰不上,你想指望在社会碰上就很难了,社会大师级人物很分散,位高权重,即使碰上也未必结缘与你。”我渐渐发现学问这东西确实不易,虽然自己也很努力学习,但感觉力道还是不够,进展缓慢。那阶段我最喜欢看方法书,喜欢学技巧,总是不求甚解,就尽信书胡乱吸收,确实看了不少书,但我发现读书还是改变不了什么,我工作仍旧不太如意,这种情况始终变化不大,于是又写信求教于导师。导师告诫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
第八节走出迷惑不解的法门——读书是有意识
在认识我学问导师以前,我在大学也曾湖光掠影看过不少书,但当时读书是无意识,并不知道为何而读书,所以思考也很少,就满足于平面知识涉略,偶尔与朋友吃饭聊天感觉自己懂很多,故也不怎么在意看书。到社会做事喜欢凭感觉,但是工作虽努力总是不得要领,被迫经常更换工作,我经常感到很郁闷,才感到思想没有出路,人生就没有出路。
后来我结缘导师就请教于他,他问及平时我所读的书,我答不上来,就说自己经常看些杂志、报纸之类。他就说读报不等于读书,读报能获得新闻却帮助不了学问,思而不学则殆,只有系统读书才能增进学问,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他还告诫我求学问须庄重,不要习惯于酒楼式谈话,“游谈无根,言不及义”,这样浅尝辄止,当然学不到真功夫。
当时自己还挺不服气,与之辩论,幸而导师并不用经验权势压我,而是特别有西方人的风格,他说“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因而我有机会通过与之交流启悟,开始有系统读些书,而获得学问的增长。
那阶段我最喜欢看方法书,喜欢学技巧,总是不求甚解,就尽信书胡乱吸收,确实看了不少书,但我发现读书还是改变不了什么,我工作仍旧不太如意,这种情况始终变化不大,于是又写信求教于导师。
导师告诫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惘,有很多说法貌似真理其实谬误,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否则,互相矛盾的知识观念将导致思维行为也前后矛盾,自然会更困惑。
他送我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先生的一句名言“学不究其源,理不穷其至,知不会其通,则未能立大本以宰百为,体大常而御万变。”告诫我要努力去探寻学问的本源、道理之极致,还送了台湾版的《理则学》书(其实就是逻辑学)让我好好学习。
导师曾说过一个人在读中学时思想开始启蒙,如能遇上会问其所以然的老师就是幸事;如果中学遇不上那就要期待大学遇到大师型老师的启迪,这样学问上有可能会突破,就像诺贝尔奖得主大都有大师引路。如果大学碰不上,你想指望在社会碰上就很难了,社会大师级人物很分散,位高权重,即使碰上也未必结缘与你。”我渐渐发现学问这东西确实不易,虽然自己也很努力学习,但感觉力道还是不够,进展缓慢。
后来恰逢导师来大陆发展,就请求跟随导师,协助他做些材料整理工作,心开始静下来,一年时间随他到处讲演,与他教学相长,渐渐感觉自己有所成长,起初还不觉得自己变化大;直到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自己以前懂得东西似乎忽然都消失了,我开始大惊。
于是我将这种情况报告并请教导师,导师恭喜我获得成长,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他说我以前知识没有框架,杂乱堆砌,显得很有知识,现在懂得下定义,并对知识搭建起框架来,分门别类,故而感觉少了,其实现在我开始真正是有点学问了,我才豁然开朗。
那时我与朋友交流,确实开始发现自己触类旁通的能力越来越强,探讨问题的深度越来越深,表达出的见解也越来越有说服力,思想渐渐成熟起来了,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但那是自己思维的功夫是成长,但实际的应用能力却进展不是很快。导师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的问题得我自己去思考实践才能解决。
于是我请辞老师重新到企业中历练,在工作中渐渐体会专业知识实践的价值,很多道理原本以为理解就行,然而在工作中我才发现现实的状况和理想的状况经常不一致,理论的推理与实践的达成也很大的一个跨越。这时才深刻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总之,当我们遭遇困惑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去学习,知识是成功路上的加速器;当你遭遇迷茫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寻找好导师,好导师将帮助你学问上获得飞跃;当你再遭遇停滞的时候,你就必须及时扛起躬行的犁锄,让精神的田园不再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