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四号线什么日期通车(合肥地铁4号线跑起来了)
合肥地铁四号线什么日期通车(合肥地铁4号线跑起来了)运用不少“黑科技”待空载试运行达到相关指标,并且圆满完成应急演练后,市轨道集团将组织专家对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条件进行安全评估。根据安全评估结果,报相关主管部门,确定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的时间。4号线是一条自西向东北的“L型”市区骨干线,线路全长41.37公里,共设31座车站,均为地下车站。空载试运行即不载客模拟运营,是4号线在开通初期运营前最后一个重要调试阶段,相当于一次“综合性考试”。根据相关规范要求,4号线空载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此次试运行共分为四个阶段:
刚刚!
4号线正式启动试运行!
今天上午,市轨道交通4号线迎来关键节点,正式启动空载试运行及演练工作,进入为期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意味着4号线距离开通初期运营又近了一步。
为期三个月空载试运行
4号线是一条自西向东北的“L型”市区骨干线,线路全长41.37公里,共设31座车站,均为地下车站。
空载试运行即不载客模拟运营,是4号线在开通初期运营前最后一个重要调试阶段,相当于一次“综合性考试”。根据相关规范要求,4号线空载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
此次试运行共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功能调试;
- 第二阶段为低密度行车;
- 第三阶段为中密度行车;
- 第四阶段为满图试运行。
待空载试运行达到相关指标,并且圆满完成应急演练后,市轨道集团将组织专家对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条件进行安全评估。根据安全评估结果,报相关主管部门,确定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的时间。
运用不少“黑科技”
记者从科学城车辆段上车,天鹅湖路站下车,发现4号线在基于以往线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也添加应用了不少新技术。
以空调技术为例,4号线采用了蒸发冷凝直膨空调新技术,“与传统水冷式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相比,蒸发冷凝直膨空调系统采用制冷剂直接蒸发式制冷,取消了冷却水和冷冻水系统,更具节能性和经济性,冷凝效率大幅提高,更加绿色。”
在地铁安全方面,4号线各站站台门采用了门槛独立绝缘安装技术,在传统的绝缘安装技术的基础上,在门槛与底座连接的螺栓上,增加绝缘板和绝缘套隔离,简单来说,这种新技术可以为乘客上下车接触门槛时提供双重绝缘保护,不但提升了安全保障,也方便后期检修更换。
此外,在照明方面也采用了更为经济的直流照明配电新技术,与传统照明系统相比,可以有效预防照明线路潮湿水浸所导致的漏电触电安全事故。同时还提高了灯具的可靠性,灯具使用寿命将显著提高。
后续运营筹备到位
车站陆续进驻后,4号线运营在即。具体来看,4月1日,完成科学城车辆段“三权”临管,5月24日,进驻首个车站合肥七中站。经过广大参建人员共同努力,截至8月30日,4号线运营人员已完成共18个车站进驻。
此外,人员培训,有序规划,分步实施,逐级培养,重点保障。目前完成上岗证取证975人次、特种作业证取证1095人次。
票务、工务、通号、供电、机电各专业人员陆续到岗,开展人员培训累计1000余次,各类系统设备功能测试、核验、排查8000余次。
从首列车到段,车辆专业立即组建调试团队,开展4号线筹备工作。截至8月底,电客车已到段41列次,静调作业完成39列、动调作业39列。
4号线小档案
↓↓
4号线
别名:活力橙
外形:4号线列车外部采用橙色线条。
速度:最高运行速度为80公里/小时,全线平均旅行速度不小于37公里/小时。
容量:每列车最多载客2054人。
特点:4号线列车预留车载WIFI安装接口,便于后期增加车载WIFI 为乘客上网提供便利;空调系统配置先进的光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可以有效灭杀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等。
换乘:待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开通后,将能实现与1、2、3、5号线的换乘。未来4号线还将与7、8、9号线以及S1线实现换乘。自西向东与既有线路3号线在图书馆站、方庙站换乘,与1、5号线在合肥南站换乘、与2号线在东七里站换乘。
什么是空载试运行
↓↓
空载试运行是指轨道交通工程冷、热滑试验成功,系统联调结束后,对运营组织管理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的不载客列车的运行及系统验证。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
空载试运行期间做些什么?
开展动车类演练,完成相关演练项目,检验规章制度、故障处置及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员工岗位作业技能。
验证设备、系统功能,验证票务、火灾报警、站台门、电扶梯等各类设备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期间要进行各种测试,比如票务设备压力测试,要通过模拟大客流情况下的乘客购票、进站、出站流程,检测车站终端设备的服务能力,降低开通后设备故障率,为初期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论证操作、规章制度,检验车站、调度等关键岗位人员规章掌握程度,发现不足,及时进行针对性补充培训。优化组织架构及岗位工作流程、标准等,提高运营组织效率。
验证时刻表执行情况,采用初期运营时刻表组织行车,验证时刻表执行情况,各项行车相关指标达到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要求。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王骏超
图片 | 全媒体记者 何希斌 王骏超
视频 | 全媒体记者 何希斌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杨凤炆